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核电与核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结合四川大学多年核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最新核电子学实验教材.全书共12个实验,前9个实验为基础实验,后3个实验为开放实验.附录部分总结了实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课外知识以及实验所用到电路的完整电路原理图.
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本书客观地给出了有关核能知识的基础和相关的拓展阅读,这些知识,只要掌握基础的高中代数知识便可以理解。这些知识包括了生产核能的物理和科技知识,反应堆的设计、核安全、商业核电和核扩散的关系,以及美国为解决核废料问题所作的尝试。书中还包括了,通过对比德国、美国和法国的核政策,美国原子能管理委员会主席HaroldDenton,对美国的商业核电工业提出的质疑。
核爆炸或核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在军语中,习惯称做核辐射。核辐射剂量学是以核爆炸早期核辐射与剩余核辐射为对象,战时核辐射监测装备技术要求为特点建立的体系。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试验和核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国际反核与辐射恐怖斗争,拓宽了核辐射剂量学的研究范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核辐射剂量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实验辐射剂量学和计算辐射剂量学两个分支。剂量学(Dosimetry)这一术语已经不再局限于用剂量计测量吸收剂量了,而仅仅被限制于“吸收剂量”的简称。 本书以军用核爆炸辐射防护剂量学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市场上相关的专业书籍已经很少,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尽可能做到兼顾该领域工作者的需要。全书内容共分11章,包括:核辐射剂量学常用的辐射量;核爆炸的辐射场;核辐射对机体和物质的辐
为了提高核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理》的有关规定,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11月19日颁布了关于印发《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人发[2002]106号,决定在核安全及相关领域中建立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专业实务》和《核安全案例分析》。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和准备考试,本丛书编写委员会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编写、人事部审定的《全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编写了此书,供广大专业人员培训或自学使用。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5632:2002《半导体探测器X射线能谱仪通则》。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是《核电站用1E级电缆》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附录。
赵福宇等的《核反应堆动力学》主要讨论热中子反应堆动力学有关的基本问题。全书内容共分为三篇。篇主要介绍热中子反应堆的中子动力学问题;第二篇主要介绍热工动力学问题;第三篇主要介绍核动力厂的动态特性问题。 《核反应堆动力学》可作为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核工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技术性内容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07年出版的安全指南N0.GS-G-2.1《核或放射紧急情况应急准备的安排》编制。 本标准由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本标准起草人:叶常青、刘英、杨国山、刘长安。
本书内容包括:起步、奋发图强、下坡路、只顾眼前、冷与热、回头路等。
《核动力装置用泵》根据核动力装置用泵的特点和种类,有选择、有侧重地编著了本书。在详细介绍离心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核动力装置用的一回路主冷却剂泵、二回路给水泵、凝结水泵和循环水泵,并简要介绍了离心泵之外的其他类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核动力装置用泵》可作为高等院校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核动力工作的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四川省电力工业调整试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靖、刘勇、禹阳、孙景义、曹新明、徐齐胜、吴常苗、徐波、李恩、陈晓伟、孙泉荣、杨彦竹。
文件单行本。 近七十年来,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主席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推进核能开放利用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持久核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介绍中国核安全事业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特发布本白皮书。
本标准参照采用IEC标准IEC 60568—2006,Nuc1ear powerp1ants--Instrumentation important tosafety--In—core instrumentationfor neutron f1uence rate(f1ux)measurements in powerreactors的有关技术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 8995--1988《核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堆芯仪表》。 本标准与GB/T 8995--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第3章“术语和定义”增加了术语“主要信号”、“附加信号”、“输出误差的限值”和“变换函数”; ——增加了探测器电缆安装的一般原则(见4.8); ——增加了移动式探测器中子注量率测量堆芯仪表的处理功能要求(见6.7); ——增加了第13章“退役”。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平、刘艳阳、李高、吕渝川。
本标准代替GB/T l3694—1992《a-,β-平板标准源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 l3694—1992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标准名称改为《a、p和7平面标准源通用技术条件》; b)增加了8个术语和定义,更改2个术语和定义; c)增加了标准源新品种7个(55Fe 238Pu l291 241Am、57C0 137Cs、60C0 7标准源); d)增加了源的适用范围; e)增加了标准源的结构形式、核纯度检测方法、源效率和源底衬材料; f)增加了推荐使用的7标准源放射性核素及其过滤片的要求; g)修改了标准源的表面发射率推荐范围; h)增加了平面标准源活度的不确定; i)增加了标准源活性面尺寸和源底衬平面外形尺寸; j)增加了标准源的安全性和牢固性; k)增加了标准源说明书。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本标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中堆芯热功率测量试验的原则、方法和基本要求。通过二回路的热平衡试验,精确测算核电厂堆芯热功率,保障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本标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热功率测量试验,重水堆等其他堆型核电机组的堆芯热功率测量试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微粒爆惊雷——核能科技》叙述从伦琴发现X射线到核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十世纪世界核科技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围绕着各个时期的核能科技演绎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1)核能应用在核武器的制造上。书中叙述从原子弹、氢弹到中子弹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故事,其中也包括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试验过程;(2)叙述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进程。核能已成为当地*能源,核电站林林总总,为人类造福,送来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多种类反应堆聚集着人类的智慧。(3)核能在工、农、医、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核能在工、农、医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叫人类深深感到离不开她,应用中的环保问题也列在其中。本书还采用普及手法,介绍探索核能奥秘的部分中外知名科学家(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中国两院院士)的业绩。本书在后还对核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