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20本造纸书中的一本。本书主要介绍从造纸厂生产出来的纸和纸板进行加工处理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及其产品的用途。内容包括第1章概述,第2章浸润和黏附,第3章分散涂布,第4章挤压涂布及其产品,第5章传统与新型涂布方式,第6章层压,第7章纸基包装材料,第8章纸基包装材料的加工,第9章加工纸和纸板作为包装材料的应用,第10章高性能纸基材料应用举例。
本书对染整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包括产品质量问题,节能减排问题,降耗增效问题等,以问答的方式,逐一作了翔实的解答。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此同时,还介绍了 节能减排增效 优势突出的新染料、新助剂和新工艺。因此,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制订生产工艺,更正确地使用染料助剂,更有效地预防染色疵病的产生。 本书可供染整行业有关生产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 纺纱理论,研制了 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不仅可应用于棉麻毛丝纺纱领域,实现高档轻薄面料的超高支纱线的纺制,而且可使传统纺纱难以利用的原料可纺,具有资源优化利用及充分利用、缩短加工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及原料消耗等方面的优点。本书主要对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介绍普适性细纱机的改造方案以及各种不同原料及纱支纱线的开发等。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书在简介纺织品(棉、毛、丝、麻)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按纺织助剂、印染助剂、后整理助剂共420个品种分别进行介绍。其中,纺织助剂173个,印染助剂139个,后整理助剂108个。对各品种从品名、别名、英文名、组成、分子式或结构式、性质、质量指标、制法、应用、生产厂家等各方面给予介绍,对重要品种以实例说明。 本书可作为纺织染整助剂的研究、生产、应用、管理、供销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根据中职学生在打样岗位的工作任务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要求,主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测配色操作技术的染整打样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化验室安全常识、染整打样常用仪器设备、染整打样操作基础、色彩基础、仿色方法、配色打样操作、常用染料染色打样工艺与操作、印花打样工艺与操作、染色打样综合实训、中级染色小样工考证、计算机测配色操作基础。附录为染色小样工技能考核的理论和实操的模拟试题。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职、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实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用书。
本书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了蚕茧的形成与结构性能、收烘与茧质量鉴定、混剥选茧、煮茧,缫丝和复摇整理,生丝质量检验,制丝加工原理、工艺与设备及制丝用水等知识。全书共分9章,每章前面列有知识点,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供读者自学和练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丝纤维加工与技术、制丝学、茧丝学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制丝、丝绸生产及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科研人员参考。
涂布与复合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从简单的墙壁粉刷,到精细的电子产品,乃至食品包装材料和纸张加工,都离不开涂布复合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实用,专业性强。第1版2011年出版,已4次重印,得到国内企业及行业个人读者的广泛认可。广受读者欢迎,曾在亚马逊同类科技书目中进入热销前十名《涂布复合技术》第2版增加了新技术、新知识,更能满足企业需求。《涂布复合技术》第二版共十九章,内容包括涂布技术概述、涂布液制备及其物化特性、涂布加工设备、涂布技术在重要工业领域的应用、涂塑复合技术、涂布过程的质量控制等。第二版图书在第一版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了一系列内容。第一章涂布工艺概述内容更加完整,第二章主要增加了部分颜料和表面活性剂内容,第三章做了全面修改,第四章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第五、六、十、十三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纺织工程防火设计,其中纺织服装加工厂的防火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2010-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书通过介绍生态纺织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认识纺织品国际贸易中面临的 绿色壁垒 ,针对当前纺织品生产加工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介绍了新型染料和纺织助剂的生态开发趋势。希望向学生和阅读该书的读者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安全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和知识。 本书适合用作纺织及轻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GB/T 14208《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通则和棒的制备; ——第2部分:弯曲强度的测定; ——第3部分:压缩强度的测定; ——第4部分: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14208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3597—4:2003《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 料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表观层间剪切强度的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 3597-4:2003,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把“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把“ISO 3597的本部分”改为“GB/T 14208的本部分”或“本部分”; 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 d)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所列的国际标准用对应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
本书以横机编织毛衫为主,介绍了针织成形产品的工艺、设备和设计方法,包括编织工艺设备、产品组织结构、成形工艺设计以及成衣和染整加工工艺。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新型电脑无缝内衣圆机的原理、设备、工艺和产品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纺织和服装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产品开发人员、贸易人员以及产品检验人员参考。
本书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 本书结构和内容按照任务驱动的编写思路设计,任务设计和操作步骤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 全书分为纺纱和纺纱后加工两大部分内容,其中纺纱部分按照纺纱的不同工艺流程分为两个模块,即模块一普梳纯棉纱生产技术和模块二精梳混纺纱生产技术。纺纱后加工内容,即模块三股线生产技术。每个模块根据产品的加工步骤分为若干个课题。其中模块一分为开清棉技术、梳棉技术、并条技术、粗纱技术和细纱技术五个课题;模块二分为清梳联技术、精梳准备技术、精梳技术和并条、粗纱、细纱技术四个课题;模块三分为络筒技术和并、捻、摇、成技术两个课题。 本书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贾格维、赵伟、潘红玮、杨小侠编写,贾格维任主编,张登社任主审。编写分工
本书主要阐述纺织酶制剂的生物制造技术、纺织品生物前处理、纺织品生物后处理、纺织材料生物处理过程的优化与控制、纺织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以及纺织材料的生物降解、着色、改性等技术。本书的撰写一方面是在借鉴了国内外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实例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论述;另一方面是结合作者承担的包括国家“863”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8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因此,本书主要的特点是前沿性、新颖性和应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工业和纺织工业生产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配棉与混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纺纱原理与工艺参数调节实验共十章。系统介绍了纺纱基本原理,国产新型棉纺设备的机构特点、运动分析、工艺参数调节、优质高产的成熟经验,国外纺纱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国产典型机械的传动和工艺计算、工艺调节作了介绍。实验主要包含每工序设备的结构、原理、传动系统、工艺参数调节及影响等内容。 下册包括纱线质量控制、纺纱工艺设计、纱线产品开发、上机试纺共四章,系统介绍和分析了纱线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纱线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步骤和典型产品的工艺设计,纱线品种开发的原则、方法、步骤。实验主要包含产品工艺设计,工艺参数变换并实施工艺上车,测试、分析半制品质量,纱线的质量评定等内容。
本书介绍了各种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种类、形态特征、基本结构与性能特征、指标测试,纺织纤维的鉴别,纤维、纱线、织物的品质评定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纺织材料的性能分析、性能指标和性能测试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纺织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纺织专业代用教材,同时可供纺织技术人员和经贸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