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工艺管理》根据2016版卷烟工艺规范对工艺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多年的工艺研究与实践,按照PDCA管理工作模式,分别从产品工艺设计、工艺文件管理、工艺数据规范、工艺改进优化与工艺智能管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全书共分为15章,将卷烟企业工艺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和各项工作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绪论,产品工艺设计,工艺风险防控,工艺文件管理,工艺数据规范,通用条件保障,设备工艺性能点检,生产过程管控,质量分析检验,工艺监督检查,工艺测试分析,管控水平评价,工艺改进优化,批次质量追溯,工艺职能管控。
《烟草近红外数据库构建、管理及应用》旨在研究构建烟草行业近红外数据库平台,有效解决烟草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1、对样品粒度、仪器参数、 环境条件等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缺失,近红外光谱采集质量参差不齐;2、化学成分预测模型指标偏少;3、化学成分预测结果的可比性差;4、样品含水率对近红外光谱的干扰难以消除;5、部分近红外光谱仪之间预测模 型传递效果差;6、近红外分析数据分散等。近红外数据库的构建将行业近红外光谱仪一体化连通,实现烟叶和卷烟近红外分析数据的自动收集,充分发挥基础化学成分数据潜力,将显著提高行业近红外分析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有效拓展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对烟草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阐述影响烟碱和烟草反应的分子和遗传因素,重点关注烟碱可能在大脑内发挥的潜在作用,特别是在记忆力和注意力方面。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当前关于烟碱神经药理学及其在烟草依赖中作用的研究概述,并为行为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提供批判性和综合性讨论。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开发应用是流程工业面向精益制造、智能制造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书围绕机器视觉方法在烟草工业中精选除杂工艺应用,系统介绍了该工艺过程中开发应用机器视觉系统面向的关键问题和方法,包括精选除杂目标的图像特征识别、图像处理算法设计、光学检测及在线剔除平台设计等,同时介绍了机器视觉系统在打叶复烤、制丝加工和卷制包装等工艺环节的应用案例。
本书第1部分采用生物技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膜分离技术等方法开发新型食用、烟用香料。第二部分针对不同的香精香料选择不同方法来制备不同规格的微胶囊,起到保护香料,控制释放的效果,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卷烟等轻工领域;第三部分新型爆珠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本书概述了无烟烟草(SLT)管制政策及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FCTC)缔约方实施的现状。除了在缔约方会议和全球专家协商中促进SLT政策相关问题的独家讨论外,它还提供了与卷烟进展指标的比较进展,对缔约方在SLT管制政策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一些重要的观察。它进一步探讨与公约下的具体条款有关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提出的建议。
本书分为7个章节阐述了烤烟密集烤房及相关设备,以及烤烟成熟采收、编装烟和烘烤相关技术,对难以烘烤的上部烟叶和特殊条件下生产的烟叶,进行了烘烤特性分析和烘烤措施讲解,*后对常见的烤坏烟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第一章烘烤设施,主要讲述了烤房的发展历史,密集烤房的主要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相关知识;第二章烟叶成熟采收,主要讲解了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理化变化,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部位适宜的成熟度判断方法等;第三章编装烟技术,介绍了不同编装烟方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密集烤房装烟的原则,不同烘烤特性烟叶的适宜装烟量等;第四章密集烘烤工艺,根据湖北烟叶特点,介绍了密集烘烤工艺制定的方法,烘烤工艺的执行;第五章上部烟叶烘烤,根据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分析了上部烟叶烘烤中常出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烟梗加工工艺,主要介绍传统烟梗加工工艺及设备,在继承传统烟梗加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卷烟产品对梗丝的新需求,重点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了更新拓展;下篇为烟梗加工新技术,主要介绍烟梗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对烟梗加工的技术方向进行了预测,为探索烟梗加工新方法提供参考。本书可作为烟草行业研究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装备研发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行业技术培训教材。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881:1992《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光度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2881:1992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与ISO 2881:1992相比存在少量技术性差异,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ISO 2881:199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删除ISO 2881:1992的“前言”; b)删除ISO 2881:1992的参考文献; c)增加了附录A; d)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河南烟草种质资源:农家种》编入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收集的260份烟草种质资源,主要为农家种。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份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花冠长度等特性,部分种质资源还介绍了原烟外观、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结果,并附有种质资源的植株、叶片、花序、花朵和蒴果等图片。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河南省烟草种质资源方面的专著,可供从事烟草育种、种质资源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生产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GB/T 22838《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分为18个部分: ——第1部分:卷烟包装和标识; ——第2部分:长度光电法; ——第3部分:圆周激光法; ——第4部分:卷烟质量; ——第5部分:卷烟吸阻和滤棒压降; ——第6部分:硬度; ——第7部分:卷烟含末率; ——第8部分:含水率; ——第9部分:卷烟空头; ——第10部分:爆口; ——第11部分:卷烟熄火; ——第12部分:卷烟外观; ——第13部分:滤棒圆度; ——第14部分:滤棒外观; ——第15部分:卷烟通风的测定定义和测量原理; ——第16部分: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旋转笼法; ——第17部分: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振动法; ——第18部分:卷烟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旋转箱法。 本部分为GB/T 22838的第17部分。 本部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l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广东中烟工业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青常、李栋、马明、沈光林、李文伟、卢斌斌、马丽娜、寇智岭。 ‘
本书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实验室网络(TobLabNet)成员编写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包括卷烟深度抽吸、烟草制品成分和释放物分析方法验证、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测定、卷烟烟丝中烟碱的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卷烟烟丝中保润剂的测定、卷烟烟丝中氨的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醛类化合物的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烟碱和一氧化碳的测定共10个标准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