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 l44/SC 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人事司、北京蓝泰巨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明炉、蒋政、李瑾、潘斌、范喆一、马石莲、岳少敏、张红华、朱永云。
《烟叶高校烘烤技术与管理》由韦建玉、张大斌、王丰主编,要实现烟叶的高效烘烤,就必须突破以下五大制约:一是突破流程制约。 二是突破装备制约。 三是突破容效制约。 四是突破工艺制约。 五是突破组织制约。本书内容涉及当前国内烤烟采收烘烤成本分析、烟叶高效采收技术、装烟上炕技术、烟叶高效烘烤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技术、高效烘烤技术工艺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为适应新形势下烤烟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在广大烟区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作者收集、整理、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各烟区生产的成功经验,编写了本书。全书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已经审定推广的烤烟新品种,烤烟育苗新技术,烤烟大田栽培技术,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烤房和烘烤新技术,烤烟分级与收购管理的成功经验。材料翔实,内容全面、新颖,是云南烟草科技进步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基层科技工作者和烟农提供一本具有目前先进水平的较为系统的烟草著作,以利于新科技的推广普及;同时也为烟草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881:1992 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光度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2881:1992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与ISO2881:1992相比存在少量技术性差异,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ISO 2881:199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删除ISO 2881:1992的“前言”; b)删除ISO 2881:1992的参考文献; c)增加了附录A; d)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威、王芳、王颖、刘惠民。
本书由河南农业大学烟草系专家郭月清编著。内容包括:烤烟品种与良种繁育,烤烟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烤烟的产量与质量、培育壮苗、烤烟大田施肥、烤烟的选地、移栽和密度、大田管理、烤烟采收与烘烤、烤烟分级等。内容通俗易懂,技术先进,着重实用。适合广大烟农、烟草栽培及烘烤科技人员、农校有关专业师生使用。
烟草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质量评价作为烟草技术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整个烟草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烟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涉及主、客观多种指标体系,关键指标不确定或定性描述指标量化困难等使烟草质量评价缺乏系统的指导,《灰色系统理论在烟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作者:李东亮)一书恰当地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烟草质量评价,不仅克服了现有单一评价指标的不足,也将主、客观指标紧密衔接到一起对产品质量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将样品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开发了烟草质量评价系统软件用于指导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YC/T 405((烟草及烟草制品 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共分以下五部分: 一一第1部分: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一一第2部分: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一一第3部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法; 一一第4部分: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一一第5部分:马来酰肼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YC/T 405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 20001.4—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卷烟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44/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烟草总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5605--2002《烟草与烟草制品 醋酸纤维滤棒》,与GB/T5605--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醋酸纤维滤棒”;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调整和增加了部分引用文件; ——修改了“圆度、硬度、压降、缩头、胶孔、异味和内粘接线”的定义,取消了“不洁、实验室样品、试 样和试料”的定义,增加了“标称值、醋酸纤维滤棒”的定义; ——修改部分指标的名称,将“水分”修改为“含水率”,调整了“压降、硬度、含水率”和部分外观 指标; ——将“抽样”单列一章,明确了具体抽样要求; ——调整了“交收检验抽样方案、检验项目及判定复验规则”、“包装”、“标志”的要求; 一增加了“监督检验”的抽样、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草进出口烟叶检测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兆奎、陈枝南、冯茜、万秀清、颜培强、李丽杰、乔婵、孙宏宇。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烟用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 l44/SC 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纲岭、侯宏卫、高韬、舒云波、廖惠云、秦云华、朱风鹏、李雪、熊文、石怀彬、胡清源。
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实施多年,对促进我国烟叶水平提高,扩大烟叶出口和国内卷烟配方改革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宣传贯彻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和培养技术人才,我们曾经编写过《烤烟国家标准宣贯教材》等内部分级培训资料,各级烟叶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大量的培训班,制作审定大量的烤烟实物样品。 目前,随着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卷烟配方的改革,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经历了1998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烟叶分级也被作为烟草行业特有工种,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了技术工人培训和技能鉴定标准体系,2003年还举办了首届烟草行业烟叶分级职业技能大赛(国家二级竞赛),烟叶分级受到空前的重视。但是,与卷烟国家标准、卷烟评吸相比,我们还存在烟叶感官分级高级人才的选拔、培训与管理不规范,烟叶感官分析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TC 144/SC 4)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广东中烟工业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新郑烟草(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青常、李栋、马明、沈光林、李文伟、卢斌斌、马丽娜、寇智岭。
本标准参照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一线员工的资格条件,结合我国饭店行业现阶段的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而制定。 本标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星级服务人员的管理规定。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星级服务人员的定义、类别划分及其划分依据、认定方法、管理原则、培训要求、考试要求、星级考评员等。第二部分是星级服务人员的资格条件。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饭店协会起草并负责解释。
《YC\T26-2008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和YC\T169-2009烟用丝束理化性能的测定系列标准实施指南(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标准统一宣贯教材)》具有重点突出、体系完整、通俗易懂、指导性强等特点,它既是对两项标准的系统讲解,同时也是一本介绍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及其技术指标检测知识的科普教材。本教材对于指导与监督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生产和检验过程,帮助滤棒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质量检验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