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黔、张惠玲主编的《制浆造纸仪表及自动化》共分10章,重点介绍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仪表,目的是使读者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能运用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去设计简单控制系统,了解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等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本书作为高职高专与中职中专制浆造纸专业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作为企业培训用书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宣纸是一种供毛笔书画用的艺术纸,拥有“纸中之王、纸寿千年”的声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驰名海内外的国宝之一。本书以科普的手法对中国宣纸的历史、制造、应用和趣闻等做了详尽而生动地描绘,可以使读者获得相应的认识和美好的享受。全书分为六章:水晕墨章话由来,妙笔生花映特色,千姿百态品种多,艺术之缘名人赞,文房四宝纸为先,八方寻章答客问。本书的读者对象:书画爱好者、画院工作者、美术院校师生等。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纸张生产知识及其实用价值的手册。全书共分9章,分别概述了常见的印刷用纸、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生产用纸、技术用纸以及特种纸和手工纸等189种。本书内容简明通俗,文字清新流畅,插图生动活泼。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造纸企业、纸张商贸公司、印刷厂、出版社、文教用品店、包装公司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及职工。也可供有关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纸张生产知识及其实用价值的手册。全书共分9章,分别概述了常见的印刷用纸、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生产用纸、技术用纸以及特种纸和手工纸等189种。本书内容简明通俗,文字清新流畅,插图生动活泼。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造纸企业、纸张商贸公司、印刷厂、出版社、文教用品店、包装公司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及职工。也可供有关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l705—1993《胶版印刷涂布原纸(铜版原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丽、李树伦、邱小艳、张风山。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建筑产业现代化系列教材》根据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施工经验,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导则》编写而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建筑产业现代化系列教材》共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预制混凝土构件常用材料和配件,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深化设计,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验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造价控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建筑产业现代化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筑产业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5636—1:1984《纸和纸板透气度的测定(中等范围) 第1部分:通用方法》(英文版)。 附录B给出了本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附录C给出了本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洪坤、蒋伟、张晓蓉、李红、陈相、王海婷、李蔚。
本书为造纸艺术相关的学术书。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传统手工纸传递着文明的深度,也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本书探究纸材新语义,促进古法手工纸、竹纸在文创产品、书籍、儿童绘本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试图从从设计人才培养、传统技艺体验、儿童美育研学多维角度推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梳理手工纸取材、传统造纸流程和产地风格等信息,让 多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中国不同区域手工纸研究、古法造纸流程展示、手工纸原材料展示、传统书籍展示、师生制作手工纸制品及传统工艺纸制品产品展示。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2679.1—1993《纸透明度的测定法》。本标准与GB/T 2679.1—199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对原理进行了修改,原理修改为“按规定的方法,利用反射光度计分别测定单层试样背衬黑筒和背衬白色底衬的光亮度因数,再根据测得的光亮度因数计算透明度。”; ——增加了对简易分光反射光度计的规定(见5.2); ——增加了对白色底衬的测试步骤(见8.2); ——修改了计算公式(见9); ——增加了附录A“用于测定漫反射因数的反射光度计的光谱特性”。 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0 22891:2007((纸透明度的测定漫反射法》。 本标准与IS0 22891:2007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
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植物大约有三十万种,但是 目前用于造纸工业的只有几百种。 这不仅看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 、运输是否方便、采购价格是否合理 ,还要考虑原料中所含纤维的数和质量。因此对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生物结构与纤维形态进行观察和测定,用以评价植物纤原料制浆造纸性能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