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20本造纸书中的一本。自动化系统是造纸厂的资金投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操作者在困难的环境下完成任务,并且可以为工厂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于在原料采购、机械装备、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决策均关乎到造纸厂的未来发展及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管理是一个使工厂正常运行和自动生产的庞大技术领域,它包括工厂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和各种维系工厂运行的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包含多个学科,除了需要电子学、信息技术、通讯、数学、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工艺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编写一本关于过程自动化的书时,不可能涉及所有这些领域。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本书主要介绍整个造纸系统的自动化部分
《纸系千秋新考:中国古纸撷英》内容简介:本书对中国自汉代以来直至清代的30余种载誉史册的著名古纸进行了专题式的细致研究,许多内容是作者将其几十年的研究心得首次公之于众,对于文博界特别是艺术收藏领域有珍贵价值,对于中国古纸研究和古字画修复和鉴定的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书是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 20 本造纸书中的一本。本书介绍机械制浆的概念、历史、理论基础、生产方法、工艺过程、主要设备以及纸浆性性质与应用,还展望了机械浆的未来。 本书内容充实,系统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工艺与设备相结合,并紧密联系中国的机械浆浆生产实际,是一本可读性较强、参考价值较高的技术书籍。
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以作为高等学校轻化工程(造纸)专业教学用书,也供广大造纸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本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单位教师和科技人员参与编写。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 本书是上册,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院士担任主编,南京林业大学张辉教授担任副主编。
本书是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20本造纸书中的一本。该书原稿《Finishing》(完成)是造纸科技系列丛书的第十卷,为该丛书造纸(Papermaking)中的第三部分:完成(Finishing)。在造纸生产中,完成工段是造纸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其在纸页成形和纸张的后加工工艺中(如涂布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该书有四章内容,分别是*章:压光;第二章:卷取和复卷;第三章:纸卷包装和运送送;第四章:纸页的装饰。该书的撰写者为该领域的专家,该书从专业理论出发,结合实际际工程情况,多视角地介绍了整个纸页完成工段的主要操作工艺、设备特色、对纸页质量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该领域国外先进技术发展的脉络和主要成果。该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并总结和收集了大量的国外参考文献,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该书译著的出版,将为我
我国北方地区是造纸术的发源地,手工造纸历史悠久,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面貌;有些古老的纸种,如麻纸,其传统制造技术也只存于北方。本书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就北方仅存的二十余个地点的手工纸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分析;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就麻纸、皮纸、草纸等代表性纸种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了还原和剖析,从原料、工具、工艺等环节分析了北方手工造纸工艺的特点;探讨了北方手工造纸工艺的多元价值与保护问题。本书是系统调查、整理、研究北方手工造纸工艺的成果。
近些年,现代化的废纸、废水、废气处理工艺及设备的应用,纸厂成为了治污的生态型企业,供给侧的改革也导致造纸的原料和产品结构持续得到调整。可以说造纸业的变化及现状,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造纸业的认识。笔者所写本书即是为适应这种变化而作,本书概要叙述了整个制浆造纸过程及基本原理,包括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一些相关知识。书中力求纳入*造纸技术,摈弃一些非主流或过时技术。和现代造纸一样同为抄纸法的古法造纸,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传承,也部分选编收入此书,其直观易懂,更易被初学者借鉴来理解现代造纸。
本书从传统的生物质利用—造纸工业—为切入点,针对目前生物质利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论述。在介绍生物质资源基本物理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炼制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性分析、木材改性技术、提取物利用、高值 化学品制备、热解和高分子产品角度分章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当今世界在这些热点研发领域的近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该书的出版将对林业、造纸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对于生物质利用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也会从中受益,获得更多专业知识。
《造纸及其装备科学技术丛书:纸张结构与印刷适性》对纸张的结构和组成、与结构密切相关的纸页的性质、纸张印刷适应性做了重点讲解。为了保证《造纸及其装备科学技术丛书:纸张结构与印刷适性》的系统性,我们还增加了印刷基础知识、印刷油墨基础知识以及印刷适性及其评价的知识介绍。在每一章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参阅了较大量的国内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成果,如涉及形成原理、工作原理,还有工艺因素的讨论,同时还介绍了经典测试方法和检测技术等。可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教师的教学辅助材料,还可用于造纸和印刷工业科技和生产工作者的实践生产工具书。
G.A.斯穆克*曹邦威编译的《制浆造纸工程大全 (第2版)/北欧及北美本科教材》是加拿大及北欧造纸专业大学本科用教材,该书是一本**的教科书。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由 编者委员会 所编写的制浆造纸教科书,由 委员会 编写的书,它的每个章节都由不同的作者或作者群体撰写。这种模式导致侧重点不一致、缺乏连贯性、以及技术资料遗漏。而这本由G.A.斯穆克教授个人独立拟定的教科书基本消除了这类问题。该书在文字上浅显易懂,内容上涉及从造纸原料到环保问题等所有与造纸有关的工艺环节,力求涵盖制浆造纸全部技术,使学生或技术人员能迅速掌握造纸工艺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工艺条件和要素。本书是一部各章节互相衔接、一气呵成、可读性强的**教科书和工具书。
本书共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是对制浆工艺参数优化、脱木素反应历程、脱木素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并对三种浆的漂白、打浆、抄纸性能做了初步评价。分为五章,具体包括绪论;麦草、荻、龙须草自催化乙醇制浆工艺及机理的研究和龙须草自催化乙醇浆漂白工艺与机理的研究。下篇主要介绍了麦草乙醇制浆过程中表面木素的吸附/沉积现象及机理,分为七章,具体包括绪论;快速冷却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木素沉淀现象与机理的研究、快速冷却自催化乙醇法制浆纤维残余木素的碱脱除;热置换乙醇浆洗涤工艺;热置换洗涤乙醇麦草浆性能评价;热置换乙醇法制浆蒸煮历程及脱木素机理研究。
本书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技术对中国传统手工纸进行分析,在传统工艺、中国造纸史、图像分析交叉领域开展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走访、显微实验等方式获取手工纸的基本属性,构建手工纸主宰性信息特征模型;研究纤维特征与工艺、原料、年代的关系,探索基于显微图像特征的手工纸的制作工艺或造纸原料分析方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理论和技术,设计了手工纸显微图像分析软件,实现无损或微损的手工纸属性自动分析,并将新技术应用于纸质文物保护领领域。本书适合计算机、科技史专业的学者,以及对纸质文物保护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阅读。
《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以王诗文先生生前整理的《中国手工纸生产过程照片》《福建长汀玉扣纸生产过程照片》《安徽泾县宣纸生产过程照片》摄影原片为底本,共计收录手工造纸相关原始影像八十九帧,按造纸原料及加工等不同,以竹纸、皮麻纸、宣纸分为三大章,并邀请专家分撰说明;全国手工纸技术经验交流会单为一章。书后还附有《造纸工业技术学讲义》以及王诗文先生部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著作书影。此书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过程早期影像资料和文献史料的汇纂,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生产制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浆造纸技术探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现代制浆造纸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探究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和纸浆的化学成分分析、制浆技术和设备、纸浆处理技术探究、纸页成形和气流成形技术探究、废纸纸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探究、制浆造纸末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制浆造纸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浆造纸技术探究》可作为高等院校制浆造纸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生活用纸年鉴由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编写,是目前国内反映生活用纸及相关行业全貌的资料和从业人员的工具书。本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生活用纸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供相关资讯,引导资金投向,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经贸活动的发展。
为更好地为轻工各领域服务,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已由原来策划的二十八卷三十一册,调整、增加为三十卷四十二册。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按行业分类立卷,分别由造纸卷(上、下)、制盐与制糖卷、自行车卷、缝纫机卷、钟表卷、日用玻璃与玻璃仪器卷、日用陶瓷卷、眼镜卷、灯具卷、洗涤用品卷、香精与香料卷、化妆品卷、油墨卷、日用杂品与日用制品卷、毛皮与制革卷、制鞋卷、工艺美术品卷、地毯卷、玩具卷、日用五金卷、工具五金卷、建筑五金卷、文教用品卷、体育用品卷、乐器卷、家具卷、衡器卷、感光材料卷、塑料制品卷(上、下)、轻工机械厂用基础标准分册、日用陶瓷机械分册、家具机械分册、造纸机械基础标准与通用技术条件分册、造纸机械产品质量分册、日用与日化机械分册三十卷,四十二册组成。
本书介绍以氨水为主,添加少量苛性钾碱对非木材(稻草、麦草、甘蔗渣)进行蒸煮,少量钾碱作为强碱不仅能减少氨量、缩短蒸煮时间,而且可为氨木质素提供钾源。钾与钠不同,它是农作物的营养元素。氨通过精馏回收。蒸煮黑液经回收氨后因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成分,可作为农业生产的肥料资源加以综合利用,使非木材浆生产实施清洁工艺。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内容主要包括非木材新氨法制浆工艺研究,稻、麦草NH4OH?KOH蒸煮反应历程和机理,稻、麦草NH4OH?KOH蒸煮动力学,蒸煮黑液中过量氨的回收,麦草及甘蔗渣NH4OH?KOH蒸煮黑液的处理,麦草NH4OH?KOH制浆清洁工艺等。 本书涉及制浆过程的清洁生产,可供制浆造纸、化工、环境污染治理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
制浆造纸装备的生产量和技术水平对我国造纸业的生产建设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档次、企业节能降耗和经济与社会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十年来,我国造纸业与造纸装备制造业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使我国造纸业的生产规模及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成为世界造纸大国的同时逐步走向造纸强国。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5月出版的《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第二版)以及与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相关的其他教材都难以适应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需要。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第三版,以作为高等学校轻化工程(造纸)专业教学用书,也供广大造纸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5270:1998((纸浆实验室纸页物理性能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记。
早在公元21世纪我国就制成了麻纸,比欧洲早1400多年。后传至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囊欧洲。造纸术是我国科学技术中*值得骄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