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8章,可划分为4大部分。章和第二章讲解颜色的光学特性和视觉特性、颜色视觉规律和影响颜色感觉的因素,是构成颜色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计算颜色、表示颜色和测量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第七章介绍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学原理,用前几章的颜色理论阐述彩色复制的颜色传递过程、计算印刷品颜色的方法;第八章是配合本课程的实验部分,通过各种目视观察实验和颜色测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和规律,促进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在每章的后面,我们设计了习题或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这些习题都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或者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本书适合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以及与图像处理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本书力求颜色理论与彩
本书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中的一本。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印刷设备基本控制电器元件、印刷设备中常用的电动机与控制方法、印刷设备中的基本控制电路、胶印设备典型电路分析、气动部分、印刷机的电气维修等,内容全面、概念透彻。是一本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教学使用的印刷电气控制专业教材。也适合印刷、包装、轻工、电子及机械行业企业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使用。
平版胶印是目前主要的印刷方式,而其他印刷方式通常有专门的选修课可供学生选择学习。本书以平版胶印工艺及其原理为核心,在介绍平版印刷原理时兼顾其他印刷工艺方法的理论基础,将全书分为八章,其中章和第八章由田培娟编写,其余章节由余节约编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平版胶印为主的印刷工艺技术及其理论,着重讨论印刷过程的压力、油墨传递过程、水墨平衡、套印精度的控制,除纸张、油墨以外的相关印刷材料的适性控制,以及介绍现代印刷质量的检测、评价和控制。
本书详细介绍了目前3D打印技术中各种典型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材料及设备等,包括叠层实体制造工艺、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光固化成型工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三维喷涂粘结工艺、PolyJet 3D打印工艺、粉末选区激光熔化工艺、电子束熔化成型工艺及生物3D打印工艺等;给出了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文创领域及医疗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实例。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新津托展油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敏、高九生、沈健、李光明、朱淫、王强。 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fQB/T 2024—1994。
GB/T 25676((印刷机械宽幅面喷绘机》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卷材型宽幅面喷绘机; ——第2部分:平板型宽幅面喷绘机。 本部分为GB/T 2567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2)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力宇电脑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瑞安市方泰机械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江洪、李力、徐承任、王兴明、于涛、张昱、马正源、曹亚敏、吕丰足、朱立峰、方国林。
GB/T 985l《印刷技术术语》分为7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印前术语; 第3部分:凸版印刷术语; 第4部分:平版印刷术语; 第5部分:凹版印刷术语; 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 第7部分:印后加工术语。 本部分为GB/T 9851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9851.2—1990《印刷技术术语 第2部分:文字排版术语》和GB/T9851.3—1990《印刷技术术语第3部分:图像制版术语》。 本部分与GB/T 9851.2—1990和GB/T 9851.3—1990两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将GB/T 9851.2 1990《印刷技术术语 第2部分:文字排版术语》和GB/T9851.3—1990《印刷技术术语第3部分:图像制版术语》两部分合并为印前术语。 ——标准的结构形式按照GB/T 1.1—2000进行了修改。 ——标准的词条根据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删减与合并,并增加了部分新的词条。 本部分由新闻出版总署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
GB/T 9851《印刷技术术语》分为以下7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第2部分:印前术语; 第3部分:凸版印刷术语; 第4部分:平版印刷术语; 第5部分:凹版印刷术语; 第6部分:孔版印刷术语; 第7部分:印后加工术语。 本部分为GB/T 9851的第l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9851.1—1990《印刷技术术语第l部分:基础术语》。 本部分与GB/T 98 51.1—1990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对原术语标准的门类划分和条目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来9个门类按照国际标准统一划分为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三大类,即基本术语、印前术语、平版印刷术语、凸版印刷术语、凹版印刷术语、孔版印刷术语、印后加工术语,共7部分。 ——删除陈旧过时的条目,补充新技术术语,增加条目总量。 ——对术语的英文对应词进行修改,使其与国
《简明自然科学向导丛书:印刷之术》内容简介: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起提供了条件。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那么,什么是印刷呢?在不同的时期,印刷有着不同的含义,分为传统印刷和广义印刷。早期的印刷指的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或其他粘附性色料向承印物上转移的工艺技术。随着近十几年来电子、激光、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向印刷领域的扩展以及高科技成果在印刷领域中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无需印版和印刷压力的新兴印刷方式,如激光打印、数字印刷、喷墨打印等,从而使印刷有了新的含义。目前广为采用的印刷概念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就是说,印刷是对原稿上图文信息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绿色印刷手册》编著者新闻出版总署应刷发行管理司等。本书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亲笔写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担任编委会主任,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印刷概述、我国实施绿色印刷的规划、实施绿色印刷对印刷企业和产品的要求、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及认证程序四大部分。同时在目录和附录部分对国家《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部分:平版印刷》、已获得绿色印刷认证企业名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是国内印刷企业走向绿色之路的参考书目。
本书以出版物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文字排版基础知识;出版物版面及版心的设计,正文组版的方法和排版规则,图形、图像的组版过程及排版规范,书眉、页码、注释的组版方法,表格的组版方法及规范;封面及零页的概念及组版方法,组版后处理及拼版方法等八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讲解了Word、lnDesign和方正飞腾三个排版软件,通过实例将各软件的使用功能介绍出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每章后还附有习题,利于读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印刷技术、印前制版、出版、编辑校对等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适合印刷行业的从业人员自学或进行技术培训使用。
本教材内容以高分子物理课程为支撑知识,结合软包装生产企业中常用的软包装基材,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为8 个项目,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不以传统的章节知识点或软件学习为授课主线,代以企业实际产品作为项目载体,共含基本任务26个,拓展任务8个,每个项目分别对应常见软包装材料不同的理化性能和材料解析。如阻隔包装薄膜材料分析与选用、收缩包装薄膜材料分析与选用等8个项目的材料分析、选择与改性,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熟悉各类常用的软包装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及应用原理,结合8 个项目选用的载体掌握高聚物材料在软包装生产中运用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高分子物理知识。本着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原则,采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授课模式,通过任务下达、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及拓展等步骤培
本书为全国印刷类高等职(专)业统编教材之一。内容包括纸张的制造、质量要求和塑料薄膜承印材料的特性;油墨的原材料、干燥机理、印刷适性理论、质量检验方法以及各种油墨及其应用;传统印版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所用版材的类型和特点。 本书可作为印刷类高职院校教材,也可供印刷行业技术人员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的提高对人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提出了挑战,人们急需在海量存在的信息中发现并迅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就是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印1000问》是“印刷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包括光与色彩学、制版准备、制版、材料与设备、测定、印刷、移印与特印、织物印花、标牌、其他(塑料、金属、玻璃、陶瓷)印刷、故障排除等十一章内容。本书对丝网印刷中经济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简明实用、检索方便,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业内人士的工作有所助益。
本书为《实用印刷技术问答从书》中的一册。 《印后装订1000问》一书共十个部分,共有1098个有关装订专业问题的解答,数十张图表。主要内容包括印后装订的基础知识,装订技术发展史,装订材料种类与使用,工艺流程、规范与要求,工艺管理制度及各种装法在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是一本较全方位的技术问答书籍。本书通俗易懂、有问必答,力求提高行内和与其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书籍装订的产品质量。 本书适合于印后装订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及与其相关的出版社从事出版、材料人员的使用。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实训(高级)》根据《计算机电子线路辅助设计(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以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学生所的电子电路设计技能为主线,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高级工的技能要求而编写。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实训(高级)》包括层次性原理图设计、面板的使用技巧、pcb板规划与常用操作、pcb板设计实训、电路仿真5个项目,共分47个实训任务,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技能的操作实训,并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实训(高级)》不仅可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实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电类专业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着重在实用上,讲述了原纸尺寸,张纸开法,书刊折页,配帖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学生、初级技工及管理人员使用。 本册《拼版、晒版工艺实用技术》是作者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手材料。在拼版部分里,除介绍了的纸张、术语的等知识外,作者专门就常用的几种开本的拼版方法作了举例介绍。广大拼版工作者从这些介绍中一定会得到启发。中晒版部分里,作者着重从设备使用,版材基本特点入手,对常用的晒版方法做了精辟的总结,并对印版常见毛病及解决办法有专门说明。
全书共分八章,每章由若干个独立的问题组成。章介绍了不干胶标签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不干胶标签印刷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介绍了不干胶材料的结构、涂布制造以及应用和选择方面的知识。第三章介绍了不干胶印刷设备以及相对应的各类加工设备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凸版树脂版的印前设计、制作、保存和安装使用,以及故障处理方面的知识。第五章、第六章是本书的重点,介绍了不干胶标签在印刷、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列举实例,分析了故障的现象、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第七章简单介绍了不干胶标签的自动贴标以及自动贴标机的情况。第八章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全面介绍了模内标签的材料、印刷加工原理、应用前的准备和在吹瓶机上的应用,为目前国内外*的知识和内容。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不干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