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跟单与估价 》根据国内包装印刷企业的相关产品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了各个产品的跟单工艺流程、怎样阅读施工单、拼版图和成本核算。本书包括6个单元,含有16个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怎样阅读施工单、书刊类印刷品、广告类印刷品、包装类印刷品、其他印刷品的跟单实例,并且对广东地区平版印刷单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与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实际工作跟单与估价方法。本书的案例是目前国内包装印刷企业接活较多的案例产品,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印刷包装企业跟单员、业务员、计价员自学使用,也适合作为职业院校教材或者相关培训机构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根据2010年国家*包装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规范》中的要求,兼顾教学与企业需要、理论系统性与工程实用性要求等原则等修订而成。本书共分十四章,分别就包装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包装件的流通环境、缓冲包装材料的动力学特性与测试方法、各种运输包装的优化设计与试验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此外还引入了*近几年在企业咨询中进行缓冲包装数据的一些案例、设计方法与数据,补充了物流中有关标识代码的*发展,介绍了国内外新开发的重复使用木箱和瓦楞纸箱新进展,增添了塑料周转箱与散货箱等新产品内容,对托盘等内容讨论得更加详细和实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用教材,也适用包装技术人员使用。
《丝网印刷工艺与实训》按照 常见的印刷工艺流程编写,主要内容包含认识丝网 印刷、丝网印版的制作工艺、丝网印刷工艺操作流程 三个模块。本书有机地把内容分成知识导航和任务部 分,在完成任务之前,讲解实际操作之前相关的一些 基本知识理论和概念,任务部分又分为模拟工作任务 和独立实践任务,模拟任务为相关设备的使用或检测 等相关操作,独立实践任务则是要具体完成实际任务 ,以便更好地巩固操作能力。 《丝网印刷工艺与实训》可供全国高职高专开设 印刷与包装专业的学生用作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从 事丝网印刷行业的一线工人,以及技师和管理人员参 考。
本书共分为8章,可划分为4大部分。章和第二章讲解颜色的光学特性和视觉特性、颜色视觉规律和影响颜色感觉的因素,是构成颜色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绍计算颜色、表示颜色和测量颜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第七章介绍彩色印刷中的色彩学原理,用前几章的颜色理论阐述彩色复制的颜色传递过程、计算印刷品颜色的方法;第八章是配合本课程的实验部分,通过各种目视观察实验和颜色测量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和规律,促进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在每章的后面,我们设计了习题或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这些习题都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或者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 本书适合印刷工程、包装工程以及与图像处理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材。本书力求颜色理论与彩
本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被*评选为 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本书由三大部分构成。部分,介绍与色彩管理技术相关的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印刷流程各环节色彩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现技术,希望使用人员能通过学习色彩管理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色彩管理技术在生产流程中的整个应用技巧;第三部分,介绍色彩管理技术在色彩复制流程中的整体应用,以及色彩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针对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者与专业人士,希望阅读本书后对色彩管理技术有一个全面而综合性的掌握,并结合实际工艺流程中的应用提高对色彩管理技术的全面认识。 本次出版已经是本书的第四版本。该版与之前版本有一定革新。一方面该书在每个项目后增加了知识点,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增加了相应的习题集,以满足教学复习与知识的理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近代海外汉学名著丛刊 中的一种。作者对印刷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印证资料极为丰富,议论雅正,是印刷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
折页装印刷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纸质印刷品。本书根据折页装的特点,将折页装分类成平行折折页装、特殊折页装和地图折折页装;从设计与印 刷结合的角度,介绍了折页装开本数及开本尺寸的范围和确定方法、开本形式、开本折页方式、折页装用纸要求、折页装的尺寸设计特点以及折页装与印刷设备的匹配关系;附录给出了各种印刷机印刷国际标准开本尺寸折页装数据,便于读者设计和印刷时查阅。 本书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适合印刷品设计人员、印刷企业业务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阅读和使用。
《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统编教材:印刷专业英语(第2版)》在内容和体例上紧紧贴合高职教育培养掌握所需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教育目标,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方便教师教学,新版教材还为授课教师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电子版),包括全部课文的译文和参考电子课件。
《数字半色调技术》由姚海根、程鹏飞编著,讨论数字半色调技术,从连续调到半色调的转换是数字印刷乃至现代印刷的核心技术之一,适用于所有以二值记录原理工作的所有设备,包括只有二值描述能力的显示系统。章简要介绍半色调技术的起源、数字半色调的出现与主要发展方向等。第二章讨论连续调图像的重构原理,包括阶调重构和物理重构及质量评价。第三章围绕模拟传统网点的记录点集聚有序抖动技术展开,以有理正切和超细胞结构加网为主。第四章针对记录点分散有序抖动技术,得到伪*半色调图像。第五章从经典误差扩散开始,分析其蓝噪声特征后过渡到修正误差扩散算法和蓝噪声蒙版。第六章涉及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复合加网等重要概念,以及复合加网的实现方法。第七章介绍迭代优化半色调技术,例如直接二值搜索、遗传算法、退火算法和
印刷化学基础是印刷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书在介绍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物质间转化的化学变化规律时,着重介绍与印刷相关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基础理论,有关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界面化学基础。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对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及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98—1999、QB/T 2624--2003市H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单张纸胶印油墨》; ——调整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着色力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黏性指标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结膜干燥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2); ——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见3.1); ——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见3.2);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墨光泽检验方法(见附录C); ——
本书介绍了有关复相微纳米胶囊制备与电子墨水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电子墨水显示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电子墨水微胶囊的组成及材料的选择,电子墨水制备中的基本问题;悬浮体系的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体系稳定性与电子墨水分散全系稳定性计算,单分散乳液的控制和复凝聚法制备准均匀电子墨水微胶囊;黑白和三原色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电子墨水的纳胶囊化方法及微纳米胶囊形成机理与电子墨水的电场响应特性等。
GB/T 14624的本部分代替GB/T 14624.2—1993《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14624.2—1993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刮样纸由晒图原纸改为80g/m2胶版印刷纸; ——对环境温度指数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湿度要求; ——取消了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荣海、田建中、吴敏、张进梅、苏传健。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4624.2—1993。
本书经*专家组评审,人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八章:章在详细阐述印前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涉及领域的基础上,对传统印前技术和数字印前技术做简要的介绍;第二章详细介绍组成数字印前系统的软硬件设备;第三章阐述数字印前图形、文字的输入和处理原理、技术;第四章阐述数字印前图像的输入和处理原理、技术;第五章是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础上,介绍如何将分别处理的图形、文本、图像首先组合成单张页面,再拼版成大张印版图文的技术和方法;第六章论述图文信息的各种输出原理和技术;第七章论述印前流程中的色彩管理技术;第八章在介绍印前流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印前流程计算机集成管理技术。
《印刷材料(第2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教材)》由唐裕标主编,《印刷材料(第2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教材)》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印刷专业*规划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教材介绍了常用印刷材料的知识,包括印刷纸张的种类、评价指标、计量、保管,印刷油墨的型号、性能、质量评价,以及包装印刷材料、数字印刷材料、橡皮布与胶辊、印版的基本知识。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重点章节配有“技能训练”和相应的“成绩评定表”,学生可以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材每章后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书汇集了2009~2010两届《印刷技术》全国有奖征文大赛的优秀稿件,每一篇稿件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印刷包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印刷包装领域技术创新的珍贵成果。 全书主要分为“专家论坛”、“印前新技术应用体会”、“胶印工艺质量”、“模切烫印工艺”、“故障排除”、“节能减排,改造创新”、“金点子”七个主题,能为印刷包装企业的生产人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供借鉴,对印刷包装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都是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参考。
本书共分8章。第1-2章介绍了Protel DXP的基本基本方法和PCB设计的基础知识;第3-4章介绍了两个具体设计实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介绍了Protel DXP的基本操作、原理图和PCB的绘制、一些报表的生成和阅读等内容;第5-8章介绍了在PCB设计的一些具体经验技巧以及一些深入的背景知识。 本书内容定位在PCB设计的中、高级层次上,每章后附有小结,便于读者及时复习所学内容。本书适合已经了解了Protel 软件的基本用法,相学习Protel DXP的使用方法和进一步提高PCB设计水平的读者阅读,也可以和为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的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印刷机械与工艺调节(包括输纸、输水、输墨、印刷及压力、收纸等);印刷材料及适性处理(包括纸张、油墨、橡皮布、润湿液等);印刷故障处理(包括机械、电气和工艺等)。本书从印刷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现代印刷企业的各种常用机型(单张纸与卷筒纸;国产机与进口机),以举例说明的形式回答了印刷机械与工艺调节、材料适性和印刷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机型较多,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同时,本书有助于印刷从业人员和印刷类专业学生提高印刷技能,拓宽知识面,为解决印刷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书从实际工作出发,系统讲解了InDesign的基础知识、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并配以大量实战案例,以达到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和排版技巧,制作出实用、漂亮的版面的目的。 全书由两大主线贯穿,一条主线是软件使用知识点,包括InDesienCS6软件基础、文字的格式化、图形的格式化、图文关系与图层、表格的应用、辅助线在排版中的应用、书籍的创作与管理、文件的打印与输出等;另一条主线是常见的商业案例类型,如海报设计、宣传页设计、画册内页设计等排版设计案例的讲解。知识点、设计理念与丰富的应用实例相结合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本书还附有一张DVD多媒体光盘,包含本书所有案例的素材、源文件及多媒体视频教程。 本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适用于初、中级读者以及从事版式设计相关工作的设计师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及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