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子构成非常简单,但水科学研究却极具有挑战性。本书以各种形态的水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水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物理、化学、生命、能源和环境等不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地,本书梳理了水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对近年来水科学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评估,对当前水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书中详细列出了未来5~10年内水科学的前沿问题和关键难点,指明我国科学家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大方向。本书还对我国水科学发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政策建议。
高光谱遥感综合了影像学和光谱学等学科优势,可实现对水体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和光谱特征的统一探测,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高分5号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在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提高水环境参数反演精度和实现内陆水体环境的业务化遥感监测等提供了新的契机。《水体环境高光谱遥感方法》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共分为10章,主要论述高光谱遥感辐射传输机理、水环境参数反演算法和遥感应用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内陆水体业务化遥感监测和高分5号等国产卫星的遥感资料处理系统开发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以建立城市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和水设施精细化智能化管控技术体系为主线,选择印染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管网等典型设施,重点论述设施排水的生态安全性评价与监控、印染废水处理厂毒害污染物与毒性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数字化全流程优化运行与节能降耗、城市排水系统多设施协同调控与高效运行技术、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对水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水环境设施效能动态评估等核心技术突破,旨在为我国全面增强城市水设施效能以提升环境品质和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支撑,为实现水行业运营技术进步和推动监管能力建设提供指导。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可供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处置、水污染控制与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及
《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下)》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上)》相关理论基础上,以国际河流水资源的不同利用目标为脉络,从非消耗性用水管理、水电开发管理、水分配管理、水环境管理到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状况、基本原则、合作管理模式和相关案例分析,为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建立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
本书主要介绍了2023年度中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内容丰富,数据权威,收录了上百篇文章,包括综述、专栏、链接。共14篇,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篇、深化改革、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与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利建设、运行管理、水利监督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库移民、能力建设、流域管理、依法治水和党的建设、水文化建设。本书适合水利领域相关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以淮河的支流沙颍河为研究示范区,系统介绍了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的基本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①淮河-沙颍河流域生态水文与生态需水量;②淮河-沙颍河流域多闸坝河流水文-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③淮河-沙颍河流域闸坝群调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④淮河-沙颍河流域闸坝群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模型与闸坝群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系统。《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提出的闸坝群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理论与方法,以及提高河流生态用水保证率的对策,对解决国内外其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北诸河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广阔,包括塔里木河和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羌塘高原等内陆河以及外流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跨新、青、甘、藏、内蒙古、冀六省(自治区)。区内主要是绿洲经济,戈壁沙漠比重大。《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以下简称《西北诸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西北诸河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西北诸河的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以及各河湖水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西北诸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为世人了解西北诸河、关爱大西北、治理保护和开发建设大西北服务。
本书针对大规模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功率预报、调度运行及容量配置问题,系统介绍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的理论和方法。从实时、短期、中长期及全生命周期等多时间尺度,提出适用于水风光互补系统的成套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水风光互补系统功率联合预报;水风光互补系统短期经济运行;水风光互补系统中长期联合优化调度;基于能源互补性的指标及**风光配置;气候变化下的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
本书为黄河小浪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的工程规划卷。主要内容包括黄河径流、洪水、泥沙特性分析,工程规划、工程规模研究,水库泥沙及影响分析,水库防洪、防凌、减淤、灌溉和发电作用研究,以及经济评价等。黄河泥沙多、含沙量高,居世界之冠,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悬河,威胁防洪安全。解决黄河下游洪水、泥沙淤积问题,解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高含沙水流的泥沙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正常运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书中对这些重要问题在充分总结黄河和其他河流水利水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了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成果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先进性水平,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的有关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在综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开展汉江中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量水质联合调控下游研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汉江中下游流域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汉江干流水量水质监测分析,汉江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汉江中下游水华成因分析及预测预警,汉江中下游湖北地区未来水资源量和需求量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优化配置,考虑下游生态需水的丹江口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汉江中下游规划设计的水利工程措施等。书中介绍的方法客观全面,既有新理论方法介绍,又有实际应用分析;在确保汉江中下游防洪风险可控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丹江口水库多目标调度,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书适合于水利、电力、交通、地理、气象、环保、国土资源等
本书为《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丛书分卷之一。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撰写。本书涉及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共八章,主要介绍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划及论证过程、文物保护的实施及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成果、东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学术成果及文物保护成果总体评价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为社会公众了解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全面、准确、翔实的资料参考和经验借鉴。
元明清时期大运河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南粮北运以保证京师供给和社稷稳定,并带来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大运河之所以能长期正常使用与运转,与其成熟的管理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而管理建筑则是管理制度运作的空间载体。本书以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元明清三代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总结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分段管理、程限管理等重要特征,进而研究了大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沿线管理建筑设置的关联性,重点研究了山东段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与管理建筑,分析了运河管理制度运作及管理建筑对淮安、济宁的城市布局、文化景观、地方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管理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内部空间与运河管理制度运作之间的关系。 本书适合建筑、历史、历史地理、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旅游等相
本书为美国MWH公司的水处理:原理与设计(第三版)四本图书之一,主要内容为水处理原理与设计水处理技术及其集成与管道的腐蚀,介绍了高级氧化,毒副产物,选定成分的去除,残渣处理,管道内腐蚀及案例。本书为美国MWH公司的水处理:原理与设计(第三版)四本图书之一,主要内容为水处理原理与设计水处理技术及其集成与管道的腐蚀,介绍了高级氧化,毒副产物,选定成分的去除,残渣处理,管道内腐蚀及案例。
本书旨在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上,同时结合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系统总结近年来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国内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及其周边河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的水管理(共3册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第4版)》围绕“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的水管理”这一主题,以优选视角、翔实数据和大量案例,全面分析了世界水资源领域近期新进
针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矛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于2009年提出了实行很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很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针对我国特殊的国情、水情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水资源管
《河南省水文站基本资料汇编》由岳利军等编著
长江是世界第河、大河。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中国河湖大典·长江卷》(简称《长江卷》)是一部全面反映长江流域河湖自然概况、真实记录长江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历史的重要基础性文献。《长江卷》的编辑出版,向广大读者展现了长江流域江河湖泊的壮丽画卷和人文韵脉,为社会各界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既是对长江流域河湖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实践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治水事业发展的展望;既是为存史,更是为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作为水循环过程的一类极值过程,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呈现出广发频发态势,危及到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干旱事件的发生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双重特性,需在遵循"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原理的
作为水循环过程的一类极值过程,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呈现出广发频发态势,危及到流域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干旱事件的发生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双重特性,需在遵循"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原理的
作者根据30多年间在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事业中监督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科学研究成果、环境监测等系列数据的分析和外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的内涵与外延,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的创新等内容,进行深入归纳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撰写了本书。 主要内容划分为六章,包括:概述、水环境与水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中国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策略研究、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成功范例、水电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新观念、新思维、新策略、新手段、新方法和新管理。 本书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律,阐述相关改革创新思想,奉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和创新技法。提出的生态平衡原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