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水质分析概述、水质分析技能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几种仪器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水质自动分析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紧密结合水质分析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水质分析工作者的参考书。
十年来,作者从传统的西北水利(含畿辅水利),进而研究元明清时期西北水利思想史,研究越深入,思路越开阔,从关注国家的治水活动,发展到关注区域水利发展和水利思想;从关注水利建设,发展到研究水利纠纷和水资源分配制度;从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向重视水利的环境效应转变等等,并且体现了作者宏观视野的扩展,和勇于创新的紫术精神,这项研究不仅有学术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完整和良性循环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生产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国家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并不考虑水资源系统的平衡,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河湖萎缩、水质恶化、生态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等一些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地区、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发展。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继全球气候变暖之后21世纪人类的第二大问题,也是诸多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造成水资源问题和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复杂问题的直接回应,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决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管道工》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及运行管理。全书共分2章,包括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本书由尹六寓、夏宏生编*。
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21世纪最紧张的资源问题。曾经充足、近乎免费、简单易用的水资源,如今正因为城市化、工业化、饮食结构、生物燃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变得稀缺、昂贵,需要复杂处理。 尤其对于农业这一经济基础而言,水资源短缺正在引发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它除了悄然改变着各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结构,对长远的经济发展形成威胁,还直接威胁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而继碳交易之后,水交易也正在应运而生。 《水危机:解读全球水资源、水博弈、水交易和水管理》不仅仅告诉我们全球性水危机即将出现,还为农业、工程、水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及一些先进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法。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SL201-9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 本标准自199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同时废止。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6月24日
本教材着重阐述基本要领、基本理论,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内容完整,叙述清楚透彻,通俗易懂;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的自然和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的储存、循环与水量平衡,水资源的形成和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水资源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地表水取水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节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保护等。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业内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水质净化》系列第1分册,详尽介绍了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全书共分7章,包括概述、混凝、沉淀、澄清和气浮、过滤、消毒、一体化净水方法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
《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报告(2014)》是一本研究湖北省水资源发展、立法保护等的学术著作,每年一本,一些方面还展开跟踪研究。全书包括总报告、特别关注、深度分析、问题聚焦、政策评估、纠纷解决、他山之石、立法建议八大版块,并附录了2013年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事记。
本书以黄河流域重点支流——蔚汾河流域为载体,探讨了流域规划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在全面分析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等方面提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并制定出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节水、灌溉、河流生态、水土保持等规划目标,明确了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和任务。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工程的科研、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水资源管理问题。水资源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来经营管理。自加雷特·哈丁首次提出“公地悲剧”概念和问题,指出公共资源通常面临过度开发或使用,以至于发生资源耗竭现象以来,公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界所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公共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公共资源的物品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公共资源的竞争性与排他性的增强,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并非是一成不变。在政府对许多领域进行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经营管理问题一样具有管制放松的余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很自然地产生了引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思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是,公共资源在多大
本书是一本系统地介绍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资源管理的著作,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实践及技术的探讨,针对具体的松辽流域提出适合于结合新机制框架体系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包括松辽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协商机制、松江流域水资源信息交流机制、松辽流域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机制等。实现了流域机构与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事权的科学合理划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我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资源管理实践向前发展。 本书可供水利行业等相关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气象水文模拟、预测、预报及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实践需求,分别应用WRF模型和RegCM3模型对区域中短期和季节降水进行模拟预报;构建了水循环气一陆耦合模型,对区域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和地下过程进行了整体模拟,并以此为关键支撑,构建了基于气一陆耦合模式的水资源评价技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区域“天地一体化”水资源立体监测与数据同化方案,并对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学、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利规划与管理、水文气
本书以昆明市为实例,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从城市的角度研究水资源,从水资源的角度研究城市,探索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战略和对策,探索湖泊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规律,探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模式。
用水定额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本书综合运用典型调查法、类比法、经验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在大量实地考察调研搜集的资料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水利部水资源司《用水定额评估技术要求》,选取了湖北省火电、造纸、化工、钢铁四个重点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从代表性、合理性、先进性与实用性方面进行了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具体的用水定额修订建议。对湖北省用水定额的合理性评估有利于发现湖北省用水定额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借鉴,保证其代表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成为指导湖北省用水的有效文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而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也为其他省份以及全国的用水定额管理提供参考。
由姚金海编著的《水权运营导论》内容介绍:水权从根本上说是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的统一,怎样从法律上构建合理科学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是水资源法学研究的关键。建立国家水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改变“九龙治水”状况的前提;江河水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特许经营江河水资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组建水权运营股份有限公司,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水资源危机的出路。《水权运营导论》旨在从宏观和微观、法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水权和水资源问题,以期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绵薄之力。
农村供水工程是一项改善农村环境,为提高农民生活、生产水平服务的主要公用事业。全书共五章,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输配水管网优化设计和提高泵装置效率的方法等。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农村供水工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总结,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技术的发展。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城市给排水、农业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和设计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