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的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水利工程专业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是本着高职教育的人特色,依据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方案和山东省特色名校方案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分11个学习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砌体材料、建筑钢材、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工能材料。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的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内容、方法和质量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轻质、高强、耐久、耐高温并具有良好弹性的新型材料,原应用于航天、航空和国防工程。这种优良的新型材料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是近几年的事,现在已在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水利水电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加固中开始得到应用,由于它独特的优良性能,一开始就得到了建筑行业界认可,尤其在建筑工程补强加固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使加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洞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 张华、晋霞编*的这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的研究与应用》共分8章,主要包括:目前国内外的现状和研究开发方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管黏结材料性能模型试验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输水管技术模型试验报告;纤维增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11号),对原水电部1982年发布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 105—82)进行修订,体例格式参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根据水工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对SD 105—82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删除原规程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水泥”、“混合材”、“外加剂”等内容,以及有关章节中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方法。 ——增补“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补充和完善原规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快速试验检测方法。 ——开展适量专题试验,增补人工砂石粉含量、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以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人阻力测定方法等。 ——增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节约利用水资源弓f起了各行业的高度重视,农业是用水大户,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势在必行,其中渠道衬砌防渗工程以其施工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寒冷、盐渍化严重,渠道防渗材料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该地区渠道衬砌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板,存在费用高、抗冻胀性能差、施工工期长、衬砌失效后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因此筛选新型防渗衬砌新材料是当前灌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周春生编著的《膨润土复合土工垫在防渗工程中的应用(精)》通过室内实验和工程现场试验对复合土工膨润土垫 (GeosyntheticClay IAner,GCL)在寒旱盐渍化地区的防渗特性及相关机理进行如下研究:①测试GCL基本特性,结合研究区特点及GCL产地进行了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2]973号文)的安排制定的。本标准中有关内容原属SD 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附录部分。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既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标准中适合我国水工混凝土的有关内容,同时又突出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随着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外加剂、掺和料的使用曰益普遍,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普遍重视,本标准在外加剂、掺和料的使用,以及混凝土耐久性方面做了较多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烧绿石型稀土锆酸盐综合了稀土元素优良的光、电、磁等性能和ZrO2的高温强度等特性。因具有高熔点、高化学稳定性、低的热导率等一系列优点,可广泛应用在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表面作为热障涂层起到保护作用,且可作为固化剂固化放射性元素等。其缺点是热膨胀系数较低。目前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集中于探索新的绿色可行的制备技术合成高性能产物,提高其使用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组成合成高性能的材料。基于此,本书以具有高化学稳定性、高催化活性的烧绿石型稀土锆酸盐(Ln2Zr2O7)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求绿色的合成手段,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中获得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纳米材料。本书将软化学法运用到其制备过程中,制备出了系列Ln2Zr2O7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结构、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是水利水电施工标准体系中的基本规程之一,属推荐性标准。规程有关内容原属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为了适应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需求,并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立项的要求([1996]40号文),对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第二次修订.在原规程基础上修改、补充,并分编成《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新修订的上述三项规程代替原SD1 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其中,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代替原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的第三章“骨料”。 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包括了34项试验方法,突出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对砂石骨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的。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国内外已逐步被应用于各种水工建筑物。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我国,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冶勒水电站及尼尔基水利枢纽等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成功应用,沥青混凝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本标准。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既吸取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适合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有关内容,又突出了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特点。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文)的要求修订。 原D1/T 5055 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自1996年颁布至今,10余年来,在推动粉煤灰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促进水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优质粉煤灰产量大幅提高,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对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性能和提高混凝土质量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入,粉煤灰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有必要对D1/T 5055--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进行修订。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既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标准中适合我国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的有关内容,又突出了水工混凝土的特点。
本书论述了水力机械材料受空蚀与磨蚀而损坏的物理本质和机理,以及空蚀与磨蚀的试验研究方法与装置,重点是对水力机械的三类抗磨蚀材料(硬面涂层材料、水机本体材料和高分子涂层材料)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在介绍各种材料的成分、组织和常规性能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的抗空蚀和抗磨蚀性能及其在水利水电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作了更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后一章为水机材料的抗磨蚀性能的评估与预测,详细论述了材料抗空蚀性和抗磨蚀性的评判方法及经验准则,推导和建立了预测水机材料空蚀和磨蚀速率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实验验证情况。 本书可供水电、水力和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制造与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方面的师生参考和使用。
本规范是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进行编写的。 本规范内容包括:用土工合成材料作反滤、排水体、防渗、护岸、防冲,和土体加筋与加固的设计方法,以及施工技术要点。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有关领域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了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在听取了国内众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完成了本规范。
《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为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7月初召开的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与温度控制学术交流会上论文集。收录了100多位该领域的中青年专家的68篇在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控方面的*论文。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大坝混凝土材料研究和大坝混凝土温控研究。
渗流学科是一个覆盖面极广和领域,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铁路、公路、港口、防灾减灾、农田水利、石油、矿山、建筑、环境保护等众多行业。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来,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所开展的全国堤防建筑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大部分问题均与渗流有关,防渗加固技术也有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西南水电建设如火如茶,渗控技术尤为关键。渗控技术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内容涉及渗流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研究;渗透变形试验;渗流数值模拟计算,渗流控制措施及经验总结;堤坝隐患探测、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技术,地下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多场耦合、多相渗流及石山、石油、交通、建筑等领域渗流问题。本论文集涵盖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
本规程规定了检验水工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和水工混凝土物理、力学、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现场检验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质量的测试方法。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混凝土的室内、现场科学试验以及对施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检验。
水利行业标准SL/T 242-1999《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于1999年首次发布、实施,至今已达10年。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在科研、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都有快速的发展,混凝土坝型和混凝土种类不断增多,混凝土搅拌楼(站)总体技术水平也有着十分明显的进步,水电工程中使用大容量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越来越多;随着我国桥梁、码头建设工程的不断增长,船载混凝土搅拌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技术水平和要求也迅速提高。原标准已不能满足这些新技术的需求。 本次修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的美国混凝土工厂标准CPMB 100-00和CPMB 100M-00,吸收各方面技术发展的特点,以促进混凝土搅拌楼(站)的质量全面提高。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而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78-2012):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共分4章10节55条和1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术语; ——湿磨细水泥浆材的性能试验; ——湿磨细水泥浆材的现场制备和检测以及施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578-2012):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为全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578-2012):湿磨细水泥浆材试验及应用技术规程》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按照《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对《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235-2012·替代SL/T235-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共35章、1个附录,主要包括32个测试方法的基本规定、主要技术内容以及所有测试记录表格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