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制定工作自2005年启动以来,编制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工程资料,结合我国已建和在建工程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为制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渗流学科是一个覆盖面极广和领域,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铁路、公路、港口、防灾减灾、农田水利、石油、矿山、建筑、环境保护等众多行业。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来,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所开展的全国堤防建筑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大部分问题均与渗流有关,防渗加固技术也有长足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西南水电建设如火如茶,渗控技术尤为关键。渗控技术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内容涉及渗流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研究;渗透变形试验;渗流数值模拟计算,渗流控制措施及经验总结;堤坝隐患探测、安全监督、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技术,地下水资源、污染与生态环境,多场耦合、多相渗流及石山、石油、交通、建筑等领域渗流问题。本论文集涵盖内容丰富,学术气氛浓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
水利行业标准SL/T 242-1999《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于1999年首次发布、实施,至今已达10年。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在科研、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都有快速的发展,混凝土坝型和混凝土种类不断增多,混凝土搅拌楼(站)总体技术水平也有着十分明显的进步,水电工程中使用大容量双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越来越多;随着我国桥梁、码头建设工程的不断增长,船载混凝土搅拌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技术水平和要求也迅速提高。原标准已不能满足这些新技术的需求。 本次修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的美国混凝土工厂标准CPMB 100-00和CPMB 100M-00,吸收各方面技术发展的特点,以促进混凝土搅拌楼(站)的质量全面提高。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而且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是水利水电施工标准体系中的基本规程之一,属推荐性标准。规程有关内容原属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为了适应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需求,并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立项的要求([1996]40号文),对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第二次修订.在原规程基础上修改、补充,并分编成《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新修订的上述三项规程代替原SD1 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其中,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代替原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的第三章“骨料”。 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包括了34项试验方法,突出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对砂石骨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内容、方法和质量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文)的要求修订。 原D1/T 5055 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自1996年颁布至今,10余年来,在推动粉煤灰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促进水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优质粉煤灰产量大幅提高,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对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性能和提高混凝土质量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入,粉煤灰在水电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有必要对D1/T 5055--199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进行修订。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既吸收了国内外同类标准中适合我国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的有关内容,又突出了水工混凝土的特点。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11号),对原水电部1982年发布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 105—82)进行修订,体例格式参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根据水工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对SD 105—82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删除原规程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水泥”、“混合材”、“外加剂”等内容,以及有关章节中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方法。 ——增补“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补充和完善原规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快速试验检测方法。 ——开展适量专题试验,增补人工砂石粉含量、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以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人阻力测定方法等。 ——增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本标准实施后取代《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DJ17-8。 本标准自2000年8月1日起实施。
本书是《建筑水电工程材料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6大模块、22个项目,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建筑水电工程材料的工程实践,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并以实用为目的,以掌握基本知识、强化实际应用为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力求体现建筑水电工程材料的工程实践新技术、新规范,突出先进性和应用’性,适用面广,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市政工程、环境设备、水电工程、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和电气类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和十分有益的工具书,也可作为质检部门、建设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给排水与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具书,还可作为从事建筑设备安装、维护、管理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自学读本和工具书,以及建筑给排水资格考试的参考书。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安排制定的。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国内外已逐步被应用于各种水工建筑物。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我国,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冶勒水电站及尼尔基水利枢纽等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成功应用,沥青混凝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本标准。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既吸取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适合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有关内容,又突出了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特点。
《复合水泥土物 理力学性质与耐久性能试验研究》主要针对内蒙古几 种典型的粉质黏土,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土在 不添加 外加剂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通过对不同粉质黏 土的分析,提出了16种外加剂, 并进行单掺试验,确定每种外加剂对水泥土力学性质 的影响及改性效果,并结合内蒙古 丰富的工业材料和自然资源,研究配制了一种针对寒 冷地区粉质黏土的复合水泥材料, 提出了它的*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土 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均明显优于 普通水泥土。本书建立了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普通 水泥土和复合水泥土的强度预测模 型,分析了两者的变形特性,推导了普通水泥土及复 合水泥土的应力应变上升段和下降 段本构方程。 结合SEM试验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微结构特点, 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 建立了单轴压缩条件下
本书为共分大项目,二十个任务。主要项目包括:认知水工建筑材料的的基础知识;常用原材料的选择、检测与运用;中间产品的选择、检测与运用,其他原材料及中间产品选择、检测与运用。本书主要介绍了工程中一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的主要特性、种类、技术指标、性能检测方法、运用特点和常用材料试验项目的操作方法及原则。本书特点如下:,任务不仅介绍了水工常用建筑材料知识,还涉及到其他行业的建筑材料知识;第二,本书以2012年9月前已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第三,实践性强,在大多数任务中都编写了实训、实验任务,使读者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具有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业和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材料实验人员的参考书。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砂石系统运行,保证成品砂石质量,制定本标准。《DL/T?5311-2013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料开采及加工系统运行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料场开采、砂石加工、给排水和废水处理、系统维护、质量控制与评定等。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砂石加工系统运行经验,吸收了加工系统运行的*研究成果。
本书论述了水力机械材料受空蚀与磨蚀而损坏的物理本质和机理,以及空蚀与磨蚀的试验研究方法与装置,重点是对水力机械的三类抗磨蚀材料(硬面涂层材料、水机本体材料和高分子涂层材料)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在介绍各种材料的成分、组织和常规性能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的抗空蚀和抗磨蚀性能及其在水利水电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作了更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后一章为水机材料的抗磨蚀性能的评估与预测,详细论述了材料抗空蚀性和抗磨蚀性的评判方法及经验准则,推导和建立了预测水机材料空蚀和磨蚀速率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实验验证情况。 本书可供水电、水力和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制造与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方面的师生参考和使用。
本规程规定了检验水工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和水工混凝土物理、力学、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以及现场检验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质量的测试方法。本规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混凝土的室内、现场科学试验以及对施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检验。
涵闸是常见的水工建筑物,是各类防洪、水力发电和引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闸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涵闸混凝土的徐变温度应力分析、温度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涵闸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共分两篇,篇是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第二篇是工程经验,在第二篇中介绍了淮河人海水道淮安立交地涵二河闸、姜唐湖退水闸、刘家道口节制闸和燕山水库泄洪闸的工程经验。《涵闸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由王同生、于子忠、张勇、李永江、罗隆芒和石红伟共同编写,王同生负责统稿。
《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为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7月初召开的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与温度控制学术交流会上论文集。收录了100多位该领域的中青年专家的68篇在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控方面的*论文。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大坝混凝土材料研究和大坝混凝土温控研究。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生态混凝土的理论研究,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依据,由赵玉青、邢振贤*的《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与应用》分析了生态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护坡原理及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分析骨料种类与粒径、水泥品种与掺量、水灰比等因素对生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配合比设计技术、并进行了生态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性和抗冲刷耐久性以及应用性能。开展生态混凝土在堤防护坡工程中应用的中间试验,进行种植、栽种植被草皮试验,为该材料在堤防工程建设中应用,提供施工操作规程。 本书适合于从事再生混凝土的施工科研人员及生产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