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在堤防工程的设计和易发生险情的机理上做 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 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 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 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新研究、创新成果,力求 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 护技术方法。
《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教材》从我国水旱灾害特点入手,分析了防汛抗旱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阐述了新时期防汛抗旱思路。作者从我国防汛抗旱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基本情况、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行政首长责任制、防汛工作程序、抗旱工作程序、防汛抗旱基本知识、防灾减灾措施、防汛抗旱有关法律法规、全国典型防汛抗旱案例等.,还收录了防汛抗旱有关法律法规、重要防汛抗旱会议文件汇编。 《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教材》立足于实效性和实用性,对提高各级行政首长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教材》可作为各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2003年)一书的续编,为作者近十多年来水文水资源方面的论文,主要内容为水文统计理论与实践、水资源分析与评价以及水文水资源分析应用的经验与体会,其中的城市水文学基本知识系浅近的读物,中英文对照。 读者对象为大专以上水平的水文水资源专业人员,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参考用书。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全方位记录了海河 23 7 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过程,对暴雨洪水过程、防御情况、经验启示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系统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海河流域洪水防御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并向公众普及海河流域洪水防御知识。 本书既可供从事水文监测预报、水旱灾害防御、水工程调度等领域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及水利相关专业人员参阅。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江苏 省防汛机动抢险队伍的建设管理情况,主要介绍了防 汛抢险移动泵站、防汛抢险专用车辆、防汛抢险救援 装备、防汛抢险专用装备等4类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本 书立足于实效性和实用性,对江苏省防汛抢险一线装 备的专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使用讲解,并对日常管理 及故障维修进行了分析。
本书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之课题“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策略”(2016YFC0402408)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基于项目对黄河流域未来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围绕黄河水沙平衡、水沙调控阈值和黄土高原治理度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近70年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研究了维护黄河健康的水沙调控阈值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度,探索了未来黄河防洪减淤与水沙调控的新模式,提出了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加快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降低潼关高程、改造下游河道、相对稳定河口流路等治理保护措施。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谈广鸣、余明辉编*的《河流工程(全国水利行 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原《治河防洪工程》教材基 础上作了较大扩展,旨在介绍河流工程的规划、基本 方法和设计思路,尤其强调河流与工程的关系,教材 中 人水和谐 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内容包括:河流 工程规划、河流工程建筑物,分述各专项河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河流防洪工程、河流航道工程、河流 取水工程、河流桥渡工程、河流景观工程和河流生态 工程),以及河流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其中河流景观丁程和河流生态工程是** 次纳入正式教材。 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广 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赵勇户作亮王庆明等著海河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立足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针对流域水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流域水治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地下水修复与保护、主要河湖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洪涝灾害防御以及水治理能力提升等战略措施,为海河流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口河道演变规律与治理研究》的基础来自于翔实的水文、泥沙、地形等实际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河道基本特征及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对长江口河道历史演变规律、近期演变与发展趋势、长江口口门湿地演变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阐述了长江口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并探讨了长江口整治中河势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 《长江口河道演变规律与治理研究》对从事长江口河道治理、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专家、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河流泥沙、河道整治、港航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和移民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对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各方间存在的关系类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理顺了相互间的关系和权责分工。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移民工作任务与特点、当前移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移民安置阶段四大关系内涵分析及理论基础、移民安置法律关系、移民安置工作关系、移民安置利益关系、移民安置监督关系以及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论与指导价值。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一一历史大洪水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命名的基本原则; 一一历史大洪水综合信息、气象信息、雨情信息、水情信息、工程运用信息和洪灾信息等6类数 据存储的表结构及标识符。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白银、刘九夫、何厚琼、许钦、姚惠明、雷四华、刘宏伟、关铁生、任运刚、王欢、周冰清。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作者坚守黄河治理一线30余年,针对世界上 复杂、 难治理的河流长期致力于治河基本理论与重大水利工程设计运用技术研究。本书是作者于2017年以来在深入认识黄河下游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行业视角,回应社会、学界对宽滩多沙河流治理的诸多疑虑,逐步形成的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思考、理论探索和试点规划实践的总结,并介绍了从黄河下游治理与保护的历程和现状出发,不断深化黄河下游复合功能认识与约束结构解析,形成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理论,开发一系列关键技术,从国土空间管控及法律协调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保障制度体系,在三个典型宽滩河段滩区开展试点规划实践的成果。
本书在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防洪-通航协同下强冲刷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以防洪-通航协同下的整治理念、整治参数、水位及滩槽控制技术和设计施工辅助技术为研究对象,提出有利于防洪-通航协同的航道整治理念和整治参数;揭示坝下砂卵石河段流量补偿与枯水位变化动态关系,并提出枯水位控制方法;阐明冲刷条件下滩槽水沙运动特性及洲滩调整发育模式;构建防洪-通航协同下复杂分汊和典型急弯河段滩槽控制方法;建立设计及施工阶段航道建筑信息模型,研制航道疏浚测量一体化装备,并应用于长江中游荆江二期、武汉至安庆等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