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鸣、余明辉编*的《河流工程(全国水利行 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原《治河防洪工程》教材基 础上作了较大扩展,旨在介绍河流工程的规划、基本 方法和设计思路,尤其强调河流与工程的关系,教材 中 人水和谐 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内容包括:河流 工程规划、河流工程建筑物,分述各专项河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河流防洪工程、河流航道工程、河流 取水工程、河流桥渡工程、河流景观工程和河流生态 工程),以及河流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其中河流景观丁程和河流生态工程是** 次纳入正式教材。 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广 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的要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防洪风险评价的总体原则及一般规定; ——基本资料的收集; ——洪水风险分析; ——防洪风险指标分析计算与评价。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黄河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黄河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审批的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备案、发布的程序。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瑞田、仲志余、尚全民、胡维忠、黄先龙、郭铁女、李开杰、马涛、褚明华、左吉昌
本书在考察中国近两千年的水利发展史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民国时期淮河的治理,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历史时期淮河治理的详细史料。本书分两大部分,部分考察了从公元前200-1927年淮河治理的历史变迁,第二部分聚焦于1927—1938年。分析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是如何接管淮河水利并对其进行大规模治理的。作者把研究的重心放在1929年建立的导淮委员会上,将其置于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背景之下,剖析围绕淮河治理所引起的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纷争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
水知道幸福生活的方法,知道我们该前进的方向。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浙江省委在全国首倡“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真正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联动,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新治水氛围。书中汇集了一个个治水样板、治水故事、治水经验,旨在在中国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保卫生命之水,让危机之水不再危机。 五水共治中的商机无限,未来无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福民主编的《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适合作为社会大众的普及读物,也可供对水资源保护、治水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国外江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成就是很吸引人的。在很久以前,作者就有心编著一本关于国外江河治理开发方面的参考书,并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恰在此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治黄思路研究”专题项目。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对国内外江河治理经验和水利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江河治理的经验,为21世纪治黄提供可参考和学习的流域治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水利发展思路。借此专题项目研究的机会,我们对国内的江河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本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戴维·艾伦·佩兹所著的《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在考察中国近两千年的水利发展史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民国时期淮河的治理,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历史时期淮河治理的详细史料。 《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分两大部分,部分考察了从公元前200-1927年淮河治理的历史变迁,第二部分聚焦于1927-1937年,分析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是如何接管淮河水利并对其进行大规模治理的。作者把研究的重心放在1929年建立的导淮委员会上,将其置于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背景之下,剖析围绕淮河治理所引起的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纷争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
本书以黄河流域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黄河流域兰州段水资源和污染物基本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环境学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及流域城市水交易平台构建研究。此外,本书还选用了模糊优选法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初始水权的分配予以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汇集了新世纪以来我国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探索新时期城市防洪与排水问题的论文44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各地不同类型城市在防洪排水方面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与新进展。其内容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与实用性,适合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社会有关读者阅读。
《河流概论》介绍了河流的基本概念,水系与流域、河道水流、河流泥沙、河流观测、河流演变、河道治理的基本知识,河流生态系统的有关概念,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治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河流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想。 《河流概论》以河流泥沙与治河工程本科专业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脉,并适当吸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不仅涵盖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治河工程学等专业课程内容,也涉及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以及河流伦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河流概论》可作为高校各类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教材,水利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水利系统中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用书。此外,《河流概论》也是广大社会知识青年的科普性读物。
《治洪方法:洪水灾害是可以征服的》分为15章。其中有:1、分析洪水发生的原因和规律;2、怎样防止沙土流失;3、水利工程对治洪的作用;4、征服洪水灾害使用的坝型和溢洪道;5、引洪治沙,治沙造田;6、植树造林征服洪水灾害。《治洪方法:洪水灾害是可以征服的》从多方面论述了治洪的方法,得出:洪水灾害是可以征服的。
根据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的通知》(水规计[20073 411号),在《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3 187号)试行的基础上,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3章23节93条和2个附录,对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深度、章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项目建设背景与设计依据、建设任务与规模、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持、项目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及结论和建议等13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