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移民是水库建设与开发的衍生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是一项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本书针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工作的特点,运用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移民机构在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等阶段的实施管理方法,为各级移民机构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从事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研究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理论的学者参考。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工业基地。《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实施,对保障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黄河流域防洪安全。 该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2.2万立方米时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基本控制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减轻河道淤积;上中游干流、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重要城市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和泥沙。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参与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防渗建设的相关专家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对高原寒冷及深厚覆盖层上进行坝基防渗处理所采取的重要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难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介绍了深厚覆盖层上防渗形式的选择及坝型比选、现场防渗试验方案的论证、85m深防渗墙下接65m深砂砾石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设计及成果分析等内容。本书图、文、表、照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着重于工程纪实,对高山峡谷地区深厚覆盖层的防渗处理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是一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流域治理工程,对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进行治理,对于提高淮河流域内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意义重大。但本工程范围大,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共计20片平原洼地,治理总面积9742.9km2,工程施工、占地将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潘轶敏等编著的《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研究》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河道疏浚底泥环境影响、区域累积性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另外,本书以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为实例,对世界银行贷款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
《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在广泛收集全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堤防工程基本数据分类方法与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中国七大流域典型堤防工程管理基础数据库;以VS.NET和ArcGIS Server技术为平台,结合数据库理论和WebGIS关键技术,设计了遵循MVC模式的WebGIS模型,开发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网站,加快了中国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进程;预留了实时监测、安全评价、防汛预警、专用分析等模块的二次开发接口,便于系统后续开发与利用。编制了详细、易用、便于推广的系统用户使用方法。
本书列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治河方略的演进和发展;作者还对今后黄河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设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本书收集了有代表性的各地洪水风险图编制管理与应用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既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又有深入的实践,展示了各地水利工作者的在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技术应用,为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建设与管理思路提供参考,更好地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优先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关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的研究,包括崩岸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对崩岸研究的现状与护岸工程技术的发展,崩岸与防治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崩岸与河道平面变形的关系及河势控制,崩岸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等,并重点就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行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以及特殊形态——“口袋型”崩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在根据护岸工程类型、材料、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抛石护岸机理的研究成果和新材料护岸的试验成果,并全面提出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指标,后又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经验,并展望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学者、河道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汇集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防洪减灾重大问题的若干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和管理,提高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降低洪水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容包括:防洪区范围界定与划分方法、洪水风险与洪水风险图、土地利用的洪水风险管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防洪减灾对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模式的研究、区域防洪减灾对策。 本书适合水利规划、设计、研究人员,各级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水利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面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宣传好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进一步讴歌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系统总体集成平台构建,第3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第4章面向防汛主题的知识管理与信息集成,第5章基于工作流的防汛业务集成化方法,第6章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第7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第8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第9章防汛会商平台及其管理系统,第10章防汛抢险决策方法集成化研究。《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可供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水利信息化、水资源管理等与水利相关行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部门从业人员借鉴、参考和使用。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以大量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湖泊河流环保疏浚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以促进我国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作的有序发展,确保环保疏浚工程在湖泊河流治理中的效果。全书共16章,对环保疏浚的理念与工程效益、污染底泥的分类及疏浚要求、环保疏浚工程的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工程勘测、疏浚设备及其选择、污染底泥疏挖设计、堆场的选择与设计、疏浚污泥的余水处理、环保疏浚的二次污染防治、疏浚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监理与环境监测、工程效益评估、环保疏浚成本以及工程招投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对国内外重要环保疏浚工程项目实例进行了论述。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根治海河”可以与治理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为四大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缩影。杨学新著的《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从另一个视角和人群,独特地展现了这个伟大工程。 这本书所选的70多名口述者,是从500多名口述者中精选出来的。从当时的地位来看,基本上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民工,尤以民工为多。再从岁数上看,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70岁以上约占二分之一,*的是1927年出生,多是长期和早期参与这项工程的,并且当时的岁数也决定其了解情况较多,观察问题较全面。此外,由于这些人当年多是基层干部和民工,做口述时也仍然是退休的基层干部或农民,因此口述中往往较少粉饰或迎合作者,谈的基
本书以郑州市科技攻关课题《郑州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模式研究》研究成果,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以郑州市雨洪资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郑州市城镇化进程对降雨径流的影响,并对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提出郑州市雨洪资源生态学管理模式,并且开展雨洪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估分析。本书可供从事城市水务、水文水资源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