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及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三门峡建库前、后潼关高程变化以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并对不同流量级洪水位的变化、洪峰传播时间和洪峰流量沿程变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应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典型场次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对不同系列水沙条件作用下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潼关高程控制下,渭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冲淤过程及对洪水位的影响。
根据水利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546号)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本标准分8章19节81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黄淮海平原沙土区治理;其他工程。
本书是多年从事防洪抢险技术的抢险专家和研究人员结合抢险实践、大胆试验而取得的现代防洪抢险技术成果。全书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内容。上篇重点讲述了各级行政首长及河务部门指挥员在重大险情中如何科学指挥调度、抢险现场如何科学指挥和规范化管理。中篇重点阐述了机械化抢险技术的研发过程,详细介绍了机械化抢险的技术要点、操作规程。下篇主要讲述利用新型材料、针对不同险情研发的抢险新工艺、新技术,如土工网袋笼抢险技术、大土工包抢险技术及水中进占技术等本书编插有大量的实际作业图片,使读者有直观感,增加感性认识,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可作为防洪抢险指挥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指南,也可为从事防洪工程设计、施工等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黄河防洪钻孔灌浆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包括回旋钻造灌注桩孔、振冲防渗墙、锥探灌浆、堤防裂缝处理灌浆共4节及附录。 《黄河防洪其他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分为排水沟、机井、防洪工程植树、标志标牌、标志桩共5节及附录。 本定额适用于黄河防洪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编制工程概算的基础,并可作为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参考。
曾越、陆隽、蔡旭东主编的这本《防洪抢险技术》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主要讲述洪水灾害与防御措施、防汛组织与工程检查、土质堤坝险情抢护、穿堤建筑物险情抢护、河工建筑物险情抢护和防汛抢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列入了有关防洪抢险的法律法规。 《防洪抢险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工程、城市水利等水利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水利系统的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参加抗洪抢险武警部队指战员学习参考。土木、市政工程类专业,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本书。
李殿魁等人编著的《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是山东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已完成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增列专题《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和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巧川海动力输沙建专黄河口双道堤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持续对黄河三角洲的同土淤蚀、牛态演进、海况变迁、海岸防护等进行监测研究。前两个成果足研究如何在黄河河口前沿强化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保证河口长期稳定;本成果则是研究如何在海岸带弱化海动力,促进泥沙沉降、维持岸线稳定、防治国土蚀退和恢复湿地生态,同时对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曲大潮流系统的结合部强力输送黄河泥沙等进行了探索分析。 《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精)》将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牛态经济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在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书共分5章,介绍了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系统概况、总体结构与功能,并以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为实例,对“96.8”洪水进行了模拟及调度,系统地分析了洪水资源调度成果。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述精当,图文并茂,创新成果多,科技含量高。 本书可供从事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研究、开发及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亦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市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见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人文忠》,全书共分淮河流域历史文明、名胜、风俗、著述、人物五篇,并附《淮河志》全志附录。本卷主要记述了淮河流域人文风情及历史文明的变迁过程。附录所选治淮文献资料,上起明、清,下至1990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卷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币生参阅。
《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技术问答》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水规计[2011]277号)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对有些内容进行了深化,包括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基本问答、水文水利计算、测量、地质、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占地和政策情况、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设计、设计概算和图纸等诸多中小河流项目编制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解答条理分明,通俗易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面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宣传好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进一步讴歌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大部分河流沿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如何准确模拟洪水,为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是水利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丹麦DHI公司的Mike Flood软件将零维、一维、二维耦合,是一种功能较为强大的商业软件,本书详细介绍了该软件进行洪水模拟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二次开发和应用案例,读者在系统学习本书后,能够熟练使用该软件来完成宏观复杂河网及蓄滞洪区联合运用的洪水模拟及微观建筑物的模拟等工作。
本书结合黄土高源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和小流域治理管理积累的经验,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内容,可供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运用流体力学、冰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江河冰凌的形成机理及其冰凌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凌汛成因、过程、特点及应对冰凌洪水的防御措施。对防凌减灾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其在控制冰凌洪水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从事冰凌研究、江河凌汛防治、水利、航运、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参考使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5章25节153条河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规定了来水来沙调查的内容、技术要求; ——规定了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的内容、技术要求; ——规定了河道演变专线勘测调查的内容、技术要求; ——规定了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的内容、技术要求; ——给出了河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的编写要求; ——给出了河道演变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书适合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系统治理技术》着重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宏观规律,阐明了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和原则,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后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对长江河工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并行计算方法和三维可视化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航道整治、河床演变分析、河流模拟、工程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用书。
本书是近年来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成果的系统总结,反映了黄河水沙数学模型建设与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规划、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水沙基本理论与模型库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及应用、模型标准体系建设以及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的生产应用。本书附有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实例。 本书可作为水利工程、环境水利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沈阳市蒲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的专著,是在“十一五”期间“蒲河流域雨洪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方案研究”、“蒲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蒲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河道拦蓄水建筑物调度运行方案”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本书结合蒲河流域的特点,从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角度,建立了面向雨洪利用和生态调度的中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系统提出了蒲河雨洪资源利用和河流生态修复综合技术与实施方案。 本书可供水利、环境、农业、国土资源及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流域治理研究”,该研究是在近区域公共管理研究兴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领域。流域作为区域的一类,亦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自然、经济体系。因此,研究流域与行政区经济、地方政府利益、地方生态情况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和一定的矛盾,近年来也有不少流域生态破坏或流域灾害等事故,如何解决这类灾害或事故,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产业结构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如何完善流域经济和社会体系,都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有鉴于此,《中国流域治理研究报告》集结了多位公共管理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针对我国流域治理问题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书是一部关于黄河干流主要大型水库运用及水库修建对干流河道演变影响的专著,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上中游其他水库(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主要阐述了各水库不同时期的运用特点、对水沙条件的改变、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等。同时在书后附上3个附录,分别为宁蒙河道冲淤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水质与生态系统、黄河上中游部分水库基本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是根据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防汛与抢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本书介绍了防汛与抢险知识、防汛抢险工作及应急预案、水库防汛调度、土质堤坝抢护、水工建筑物险工抢护、河工建筑物险情抢护、河道凌汛险情抢护、防汛抢险新技术简介、防汛与险情抢护实训,并列入有关防汛与抢险的法律法规。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城市水利等水利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建、市政工程等专业、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师生、水利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防汛职工、专业抢险队以及参加抗洪抢险部队指战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