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历代治河方略探讨 ,张含英,黄河水利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张含英 原价 ¥32.00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1-01
根据水利部《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国科〔2003〕546号)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写本标准。本标准分8章19节81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区;坡面治理;沟道治理;黄淮海平原沙土区治理;其他工程。
李勇、张军主编的《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道工程建筑材料、河道管理基本知识、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河道堤防加固技术、河道病害工程维护技术、河道堤防抢险实用技术、堤防护岸工程的技术措施、河道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河道特殊河段的治理方法、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典型的河道维修工程,介绍了河道在治理方面的工作。《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是在学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编写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通俗易懂,既可供水利建筑、河道管理及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师生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的要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防洪风险评价的总体原则及一般规定; ——基本资料的收集; ——洪水风险分析; ——防洪风险指标分析计算与评价。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移民是水库建设与开发的衍生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是一项庞大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本书针对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工作的特点,运用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移民机构在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等阶段的实施管理方法,为各级移民机构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从事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研究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管理理论的学者参考。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黄河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黄河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翟家瑞、金双彦、熊运阜、刘吉峰等著的《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根据万家寨水库运用后的凌汛实况,结合水库防凌调度经验,介绍了水库运用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段凌汛的影响,分析了万家寨水库入库水文站头道拐凌汛期小流量过程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万家寨水库冰凌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库区淤积形态的变化,概括性地介绍了北方河流上水库建设对其上下游凌汛的影响,并提出了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的建议。本书特色在于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既注重冰凌的冻融和输移规律,又强调凌汛的水库优化调度。 《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可供从事防汛、水力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工程测绘和勘探、室内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等手段, 系统开展 唐家山高速短程滑坡堵江及溃坝机制研究 ,对高速短程滑坡失稳机理、堵江 机制及可能的溃坝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唐家山顺层岩质斜坡 在强震下 后缘拉裂 中部岩块楔劈和顺层剪切滑移 底部锁固段脆性剪断 突发高速启 动 的失稳机理;探讨了顺层岩质短程滑坡 刹车 制动机制及制动类型对堰塞坝体地质 结构的控制效应,合理地解释了唐家山堰塞坝内部地质结构特征。通过Visual modflow 软 件模拟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体内部渗流场,分析了水位抬升对堰塞坝土体的渗流稳定 性影响及不同水位下堰塞坝体的渗流稳定性,推测出堰塞坝在漫坝后的破坏模式为漫坝渐 进式溃决,但整体稳定的结论。 本书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
本书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查勘、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在以往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黄河中游干流主要断面和主要人黄支流1997-2006年水沙的时空变化特点、暴雨洪水泥沙关系变化规律、水沙变化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上中游大型灌区引水、水库调节和矿藏开采等典型人类活动对黄河径流泥沙的影响程度,核实了水利水土保持措施量等基础数据,探讨了水沙变化评价理论与方法,阐明了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过程的影响程度和未来3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并对未来50a黄河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展望,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地理、泥沙、环境、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流域管理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论述了大型水库及大型河流堤防统一调度和管理,并在此开展了多年水库防洪调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2005年汛期根据水雨信息动态跟踪和掌握分析不同防汛时段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充分发挥已有大型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实行动态控制水库汛限水位、河库联合科学调控洪水、适度承担并有效化解风险的主动防汛调度,达到了全面管理洪水,使下游河道洪水处于可控状态,确保辽河流域安澜,社会稳定的目标。 本书适用于水文、防洪、管理及公路、铁路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读者,同时也可适用于大专院参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演变及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编写的,旨在汇集半个世纪来河流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总结河道整治方面的经验。 本书共有4篇,分为16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河道地质地貌条件、水系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水文泥沙特征,弯道和汊道水流泥沙运动、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特性、河床形态与河相关系,长江河道形成与发育、长江干流河道、湖泊及河口演变、干支流河型分类及河型成因,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与河势控制、护岸工程、裁弯工程、汊道治理、河口整治、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三峡库区库岸整治与支流整治,以及长江河道观测和河工模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人员、河道整治工程技术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树立新的治河理念,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的目光投向黄河,并且这种关注已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更多的是从生态和伦理的角度切实地为黄河的万古长流而考虑。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大家都来关心黄河,保护黄河,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营造良好条件,若干年后,生条充满生机的大河,一条永远汩汩流淌着健康血液的黄河,会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根据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的通知》(水规计[2007]411号),在《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试行的基础上,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1章33节103条和4个附录,对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章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基本情况、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11个部分。
本书讨论了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优化调控问题;并与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相联系,提出了维持健康河流功能、流域生态和环境安全的条件;探讨了流域水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对河流地貌、江湖关系、生态演变等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沙资源优化调控与配置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生态修复的新措施和河流治理的新方向。主要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水沙特征,泥沙概算,植被与侵蚀,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进行长江上游支流的泥石流治理及其生态修复,水利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河床演变的影响,江湖关系的演变及生态变化,水利工程优化调控方法,江湖生态修复方略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以及长江口的演变规律。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流域生态与水利工程优化调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与集成编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