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一本通系列丛书:公路资料员一本通》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公路工程概述,公路工程管理文件,公路工程施工资料,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资料及质量评定,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资料及质量评定,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资料及质量评定,公路隧道、小桥及涵洞施工资料与质量评定,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资料及质量评定,公路工程财务资料,公路工程监理资料,公路工程竣工资料,公路工程验收资料,公路工程资料建档与管理等。 本书可供公路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使用和参考。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 98)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2004)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的具体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教材结合地铁站务员的工作实际,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地铁运营的基础知识,对该岗位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均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说明。内容包括运营基础知识、地铁车站行车组织、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地铁车站应急处理、地铁车站设备操作、地铁车站票务组织。本书在总体内容和结构上,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提高了教材的适用性,是一本针对性强、可读性好的基础类教材。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要点》由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审定。全书共七章,分别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临时设施及设备重大隐患排查、主要工序作业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港口与航道工程安全隐患排查、特殊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典型案例。书末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新一代土木结构材料,具有高强、高韧、高耐久的特性,将UHPC应用于桥梁工程, 通过新材料与新结构的协同创新,有望实现主体结构经济环保、坚固耐用的高性能目标,解决结构病害多、寿命短、碳排大、费用高等共性难题。本书介绍了作者团队在此领域所做的部分工作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管理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焦点问题,基于设计实践总结和科学研究重要成果,阐述了公路路线设计典型问题的优化设计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全书共分两篇15 章:第1 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解读,解释主要技术指标的来源,同时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性研究,阐述灵活运用路线技术指标的方法;第2篇主要介绍公路路线安全性优化设计方面的总结性、创新性及原创性研究成果,全面科学阐述了路线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本书列举了较多典型工程案例剖析,供同行借鉴、参考。本书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复杂环境公路路线优化设计,可为公路总体、路线专业的广大设计、管理、科研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指南,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原创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原理,并系统阐述了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分3 篇共9 章。第1 篇主要介绍主线分合流区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原理,建立、完善互通式立交设计指标体系。第2 篇重点介绍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与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多车道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的组织管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方案。第3 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 T D21 2014)中相关规定的原理进行深入解读,解释关键技术指标的来源,同时基于总结性、创新性与原创性研究成果,阐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方法。本书列举了较多典型工程案例剖析,供同行借鉴、参考。本书为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实用参
本书综合国内外公交安全驾驶和应急情况处置的经验,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案例、图片、视频和动画,为公交车驾驶员、乘务员和乘客提供一些易于掌握、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置方法。本书可供公交车驾驶员和乘务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其他驾驶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学习参考。
本书研究了高速公路基本属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30年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基于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构建了高速公路影响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国家战略、社会文化4个层面对高速公路发展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评价,并对未来高速公路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本书可供高速公路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组织相关单位编写,目的是规范指导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旨在掌握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底数,为全国公路运营管理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指南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成果质检两册,其中,*册数据采集包括5章和4个附录,系统规定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数据采集的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第二册数据成果质检包括7章和4个附录,规定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数据与成果质检核查的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
《桥梁健康监测》一书由国际著名学者赫尔穆特·文策尔教授倾注多年的心血撰写而成,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监测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与要点,简明扼要地综析了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应用实例以及监测系统设计准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赫尔穆特·文策尔教授是结构振动监测领域的国际领军者,有着深厚的桥梁监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主持开发的“桥梁监测系统”,是业界知名的大型桥梁监测软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共八册,分别为:《基本作业与临时设施》、《施工组织设计》、《墩台与基础》、《桥梁钢结构》、《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本书为《墩台与基础》的下篇,主要内容包括: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管柱基础,组合基础,其他基础,承台,桥墩与桥台,展望,基础、墩台施工安全环保方案等,反映相应内容*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并有大量的工程实例,突出手册的实用性;编写中,采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本手册上下篇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桥梁建设中各种基础类型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工程质量标准,施工设计计算的方法、公式,常用施工机具设备的规格性能,以及施工技术安全等,全面反映我国目前桥梁基础施工总体水平。 《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墩台与基础下)》主要
《公路桥梁施工系列手册》共八册,分别为:《 基本作业与临时设施》、《施工组织设计》、《墩台 与基 础》、《桥梁钢结构》、《梁桥》、《拱桥》、《斜 拉桥》、《悬索桥》。韦世国编写的《公路桥梁施工 系列手册(墩台与基础上)(精)》为《墩台与基础》的 上篇,主要内容包 括: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钻(挖)孔灌注斜 桩,特殊地质地区钻孔灌注桩,大直径、超长桩施工 , 打入桩基础,明挖地基,以及关于木挡板支护坑壁和 涌水量的计算等,反映相应内容*的技术进步和 发展趋势,并有大量的工程实例,突出手册的实用性 ;编写中,采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 。 本分册上下篇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桥梁建设 中各种基础类型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工程质 量标准,施工设计计算的方法、公式,常用施工机具 设备的规格性
现发布《公路路堤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指南》(T/ CHCA 003 2019),作为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标准( 团体标准),推荐全行业使用,自2019 年10月1 日起施行。
为贯彻沥青路面“精心施工,质量”的方针,使铺筑的沥青路面坚实、平整、稳定、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和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本书从公路基层养护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工作出发, 对我国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现状, 各类灾害的成因、特征进行了简单梳理, 对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和监测方法, 防治措施, 养护和应急抢险要求等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条理清晰, 目的是普及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适合公路基层养护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认知学习用书, 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自学与培训教材。
本书以深圳地铁车公庙四线换乘超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实例为对象,详细介绍了枢纽的工程概况、施工重难点、总体施工部署、围护结构施工工艺及控制方法、基坑开挖方法、主体结构施工流程及方法,重点讲解了盖挖土方、矮支模、中立柱快速定位、自行式模板台车、盖挖逆作施工缝、通道顶管等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并对车站周边复杂环境的处理形式、控制技术及信息化监测的实施评价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共分为5 章,分别为概况、过程施工、施工管理的关键卡控点及方法、周边环境风险控制形式及新技术、施工信息化监测技术等,力求通过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地铁超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技术、管理及新技术应用水平。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刘遂俊编著的《电动自行车故障检修现场通》以 电动自行车四大件现场故障检修为切入点,从实际维 修的需要出发,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组成以及主 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接线方法和故障检 修与代换技巧。更具特色的是,本书对电动自行车的 核心部件一一电动机、蓄电池、控制器、充电器进行 重点介绍,对于检修要求较高的拆装、测量和更换接 线以“操作现场照片”的形式进行呈现,使读者通过 阅读就可以跟着学、跟着做、跟着修,从而快速掌握 各种重点、难点的维修技巧。 本书突出实用性和易学性,可供电动自行车维修 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广大用户、售后服务人员学习 ,还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本指南着重阐述了现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程序、路段排查方法、方案和安全设施设计及验收评估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六章,章阐述现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的目的、原则、目标和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第二章阐述总体要求和程序;第三章介绍了路段排查分类方法和实施顺序;第四章介绍了多种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方案设计要点,给出了具体处置示例;第五章介绍了安全设施设计要求;第六章给出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验收和评估要求。书末七个附录给出了实施案例、安全设施结构等的参考。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照明标准;4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5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6照明供电和控制;7节能标准和措施。 本标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94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原《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同时废止。
本书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发展新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如何构建绿色、弹性、自洽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能源一体化系统的战略需求,对我国陆路交通系统能源化的自然禀赋布局与利用潜力、我国陆路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模式、形态与路径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深入研究。本书全面分析和评估了我国公路、铁路两大陆路交通系统的潜在太阳能发电可装机容量、发电量以及能耗情况,测算了两大交通系统实现用能自洽的潜力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公路系统、铁路系统资产能源化的各种潜在应用模式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根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378号文《2007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原规范由交通运输部于2000年1月1日发布并批准实施,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手册(JTG/TF30-2014)》颁布实施以来,时隔11年,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简称“细则”)问世。11年间,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无论在施工质量,还是施工规模和数量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迅猛发展。2002年底,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总里程达17万公里,到2012年底,我国已经建成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16532万公里,总里程稳居世界。原规范为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帮助广大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理解和应用2014新版细则,了解条文编制的背景,把握修订的主要内容,正确运用细则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细则编制组编写了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