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探讨船舶航行性能的一门科学。 《船舶原理(第2版)》上、下两册,共分五篇,第1篇为船舶静力学,第二篇为船舶阻力,第三篇为船舶推进,第四篇为船舶操纵,第五篇为船舶耐波性。上册由第1、2篇组成:下册由第三、四、五篇组成。 《船舶原理(上册 第2版)》为上册,第1篇船舶静力学主要介绍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方法、船舶浮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抗沉性及船舶下水计算。对于船舶设计中所需要计算的专门问题,如船舶静水力计算、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和初稳性计算、稳性校核计算、抗沉性计算及船舶纵向下水计算等都有比较详尽的阐述:第二篇船舶阻力主要介绍船舶在等速直线航行时各种阻力成分的成因、特性和变化规律、船型对阻力的影响、船舶阻力的估算方法等。对于船舶在浅水狭航道中
本书是职业教育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系列配套教材之一,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路径,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介绍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程和发展趋势。本书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要求,共包括六个模块,分别介绍邮轮客舱的基本概念、邮轮客舱部各岗位职责、邮轮客舱清洁和保养、邮轮客舱对客服务、邮轮公共区域清洁及保养、邮轮客舱督导管理。书中配套二维码,扫码可获得相关教学资源、行业资讯以及邮轮旅游趣事。本书不仅适合高等职业学校邮轮服务与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及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使用,还适合行业及相关培训机构作为培训用书。
本书作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通过航海学基础知识、电子海图、船舶定位、航海图书资料、航线和航法等五个篇幅的编写,反应了现代航海技术在航海领域的具体应用;章节安排上兼顾《航海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范例节选时注重理论与航海实践的紧密联系。本书可作为教学用书,也适用于无限航区和沿海航区各等级的海船船长、大副、二/三副适任证书考试和评估培训教学等。
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航海经历,用大量的案例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操纵船舶。本书共13章,驾驶员通过这本书,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及运动特点,培养何时进行转向或(和)制动操纵的安全意识观。本书的目测串视线章节将为驾驶员讲解如何不依赖航海仪器进行操纵的方法,以便应付船舶交通流量大或者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本书关于风浪流的讨论将帮助驾驶员正确认识水文环境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引导驾驶员如何在不利的水文环境中化弊为利。本书关于车舵锚、侧推或者拖轮如何运用,以及港内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的分析介绍,这些内容对提高驾驶员的操船水平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安全航速、不同船舶间的会遇态势以及碰撞危险的三个阶段等问题,希望会对将来的自动驾驶有所帮助。
本书围绕智慧港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生态形成,介绍了智慧港口发端、成长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历史过程,指出智慧港口是为现代物流业提供高安全、高效率和高品质服务的新型生态港口,提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概念,指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本质是创新,也是保障智慧港口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从概念描述、发展现状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智慧港口建设中*主要的支撑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数字中台、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视觉、AR/VR技术、仿真预演分析、数字化监测诊断等技术。*后展望了未来智慧港口的发展愿景与目标。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阐述了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与凝固技术及其新成果与进展。全书共六部分,内容包括:绪论、金属液态成型基础、液态金属的凝固及其组织与控制、铸件凝固缺陷及控制、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凝固技术。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既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材料加工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及有关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围绕我国港口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机遇及实践路径展开论述,既展示了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进展,也指出了我国港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既对我国港口的绿色低碳转型实践进行了探索,也结合政策背景指出了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港口绿色低碳发展 的建议与对策。 本书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案例分析,对港口企业、科研机构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松浦章所著的《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广泛搜集珍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的资料,从中文、日文和英文等文献文书中贡献给学界大量而又系统的手资料,并对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和新视角的考察,清晰地展示了清代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和上海沙船字号主的实态,大大地推进了相关专题的研究,《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从而堪为沙船航运业研究的集大成者。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介绍;第2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第3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第4章介绍水下航行器导航与控制仿真技术;第5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导航技术;第6章介绍于信息熵的协同导航算法;第7章介绍滚动时域估计的多AUV协同定位算法;第8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图像伺服跟踪控制技术;第9章介绍 基于视觉的AUV协同运动技术;第10章介绍多AUV协同运动水池试验,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川团队研发的三条雷体AUV进行水池试验。
经过笔者的初步思考,拟提出本书次教材大纲修订的主要任务如下:加强舰船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中主要传感元件与常规物理参数测量范围与内容作必要的浓缩,加强实际应用的内容;本书重点叙述舰船动力装置轴功率实船试验内容;舰船振动、噪声测量的预报及控制;机动工况性能试验。
港口物流是指以港口为物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综合物流服务的活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船舶进出港、集装箱进出港、货物进出港的物流活动,重点研究港口物流货物的装卸搬运、运输、拆装箱、仓储管理、包装加工、信息处理、保税、通关商检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运作,以及货物在港口的流动过程管理,同时注重研究港口大物流、一体化、虚拟物流链等港口物流管理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紧扣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材的先进性和实训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及 工学结合 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吸取高职高专和应用性本科院校在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来确定课程内容。本教材共分十章:认知现代港口;认知现代港口物流;港口物流企业与港口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了国内外智能控制与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进展,分别论述了船舶自动舵智能控制、船舶减摇鳍智能控制、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智能控制、船舶运动与主推进装置联合智能控制、船舶智能导航系统、船舶智能避碰系统和欠驱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运动智能控制等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力求体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在现代船舶工程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本书图文并茂,侧重中国航海历史人文,拟在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融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以及考古发掘新成果。在编写体例上,读本将突破以往注重以年代为主线的方式,拟以航海若干主题为线索,注重技术与文化同步梳理,内容涵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舟船、航海技术、港口、海外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文明成果,并将其置于世界航海史视野下,形成对照视野,体现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联系。形式上,该读本注重结合海博馆藏品与展项,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读者系统、有序、深入浅出呈现中国古代航海文史知识。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吸收了原著者在过去几十年的实际潜艇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展示了该领域前沿研究成果。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系统梳理了潜艇在水下行驶所需的水动力学知识,详细分析了潜艇建模、不同行驶状态下的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现象,并逐步深入探究,建立了完整的潜艇水动力学体系。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涵盖了潜艇的水静力学、操纵、阻力与推进等内容,简要论述了在船舶水动力学中涉及的概念,具体阐述了如何将这些概念与潜艇相结合,是一本专门深入探究潜艇水动力学的专著。 《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可供流体力学、船舶设计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者阅读、参考,相信他们通过阅读《潜艇水动力学(第2版)》,能够对与潜艇水动力学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有一个清楚的
本书主要介绍船体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面的有关知识,包含结构动力学基础理论及背景知识的介绍。本书按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动力学基础理论,该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线性系统的振动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为动力学进阶理论部分,分别介绍结构波动学、结构动塑性理论,第三部分为振动、噪声控制和实践应用部分,对船体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还包含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船舶减振降噪方法的相关问题,使本书内容更充实具体。
本书是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主要讲授邮轮公司外部的业务运营以及内部的管理规范,介绍邮轮公司品牌与特色、邮轮旅游产品与服务、邮轮航行保障与管理、邮轮产业布局与趋势。教材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的报告要求,充分汲取高职邮轮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经验,紧密对接行业标准,精准分析学生特点,精细梳理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选用企业案例,推进课证融通,配套信息化资源,着力突出新颖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循序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管理分析能力以及战略规划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案例丰富,适合高等职业学校邮轮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适合在职人员进修与培训使用。
本书系统深入地总结了编者们所在团队多年来在水面无人艇运动建模、运动规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水面无人艇操纵运动数学模型、水面无人艇操纵运动模型辨识、水面无人艇运动规划算法设计与试验验证、水面无人艇运动控制理论与制导方法、水面无人艇航向航速运动控制,以及水面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本书可供船舶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和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国际海事组织(IM0)2011—2015年发展战略确定了九大发展趋势:“持续的全球化趋势、海上安全、海上保安、更高环境意识、提高航运效率、重点关注人、海上人员、统一实施IMO公约、技术是改变海运的主要动力。”徐国毅等编著的《船舶安全管理与航海新技术》共分七章,主要内容为构成目前国际海事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体系的四大公约及其*修正案、船旗国和港口国检查的*发展、与海上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内船员工作和管理规范、主要的航海新技术发展、影响海上安全和航运效率的海员职业道德规范、典型的海事案例等。本书特别强调了危险品运输、船舶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包括防海盗在内的海上应急反应体系。
王宏主编的《船舶工程技术基础(全国船舶工业 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共分为8个项目 。首先,介绍了水线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其次,介 绍了船舶浮态排水体积及浮心位置计算;然后,介绍 了船舶稳性、抗沉性、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 纵与摇摆;*后,介绍了船舶总纵弯曲、总纵强度和 船体结构计算。本教材以14000 t杂货船和12000 t杂 货船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使学生 具备船舶初步设计的能力?br/ 本书为高等职业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同 时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及有关专业技术人 员参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