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污水处理工艺及应用》在参考目前已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规范、污水排放标准和有关污水治理工程文献的基础上,从应用角度系统介绍了污水提升系统、沉砂池、混凝沉淀、过滤、气浮、厌氧(水解)工艺、生化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氧化沟、消毒(脱色)、高级氧化技术等工艺,包括各工艺的适用条件、工艺设计要求、设计参数及应用等。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增加内容的直观性,方便初学者更易理解工艺与技术。本书可作为污水(水)处理行业入门人员的学习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污染治理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
《污水处理常用设备及应用》以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主要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有关污水处理设备的标准为前提,对污水处理工程中经常使用的阀门、筛滤设备、流量计、吸泥机与刮泥机、污水处理用填料与滤料、污水处理用风机、曝气设备、潜水搅拌器、消毒(脱色)设备、污水提升泵、气浮设备、厌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污水处理高级氧化设备、其他配套设备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介绍了设备的原理及结构、类型、参数、适用范围与应用,以及典型的应用案例等。有关设备采用的资料力求系统、实用,尽可能针对实际工程。
本书是 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丛书 中的一个分册,主要介绍污水来源与分类、污水处理政策解读、 污水中和技术与设备、污水离子交换技术与设备、污水化学沉淀技术与设备、污水常温氧化技术与设备、高温氧化技术与设备、场氧化技术与设备、还原技术与设备等内容,并分别针对各处理方法的技术原理、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分享了多个典型的化学法水处理工艺的工程案例。本书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等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
行为生态学将生态学同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经济学思想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该学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进化稳定对策、博弈论、频率制约、*适模型、经济可保卫性、两性利益冲突、亲缘选择、广义适合度、利他主义、行为权衡和决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书全面概要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全书共分为12章,分别从觅食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社群、捕食、信号与通信、资源竞争等不同角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环境学导论》按照环境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与治理、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四大部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全球环境问题、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物理环境、人口与环境、粮食生产与环境、能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战争与环境、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工业生态系统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一章前列出 本章要点 ,章节后精心设计 思考题 ;在重要章节中,设置相关知识的专栏介绍。《环境学导论》可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对环境问题、环境生态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高效顺畅,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日益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2019年10月,由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活动(以下简称 大比武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 大比武 的成功举办,是对参赛选手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在广大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营造了扎实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种,厚植了 严、
本书介绍了污染场地的控制、修复理论与方法,包括土壤、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污染,其中侧重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本书内容涵盖了污染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策略、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方法及应用等,系统地论述了从污染场地的调查到终的污染修复;重点介绍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原理、工程设计与应用。具体特点有:①全面、系统介绍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的全过程;②充分结合**的科研成果,力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③注重理论、方法介绍的同时,更注重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设计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全书力求简洁明了,系统全面。
无
本书主要介绍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成果。全书分绪论、基本概念、可燃气体与蒸气的爆炸极限、密闭空间内可燃气体的爆炸强度、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的爆炸强度、粉尘的爆炸强度、爆炸灾害的防护与控制原理及应用、密闭空间内爆炸的安全泄放原理与应用、可燃气体和粉尘燃烧爆炸过程的数值计算等9章,另有附录。每章开头有内容提要和基本要求,结尾有小结,还配备了思考题或习题。本书仍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和体系,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或方程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增强科学性、启发性和教学适用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气体和粉尘爆炸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废物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部分物质的可资源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垃圾污染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匮乏两大问题,如何合理地进行垃圾处理并使其资源化已成为国内城镇化进程中日益重视的焦点。本书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出发,分章节对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全书共分八章。章为城市生活垃圾概论;第二章至第四章论及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以及卫生填埋技术;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烧两项工艺加以了阐述;第七章为小城镇垃圾管理、处理探讨;第八章列举了国内一些垃圾处理的实例。
本书对污水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单元及污泥处理单元的设计要点、设计要求和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归纳和阐述。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单元技术概述、污水预处理单元设计、活性污泥法工艺单元设计、生物膜法工艺单元设计、污水自然生物处理单元设计、村镇污水处理单元设计、污泥处理单元设计、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单元设计和污水处理工程总体设计。 本书可作为市政设计院、水处理公司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用书,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膜法水处理工艺,重点介绍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机理与控制技术。全书共6章,第1章主要介绍膜技术分类与特点、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膜污染的概念与分类、膜污染模型以及膜材料与膜污染表征方法,为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第2~6章分别介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过程特征、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特性与膜污染潜势、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技术及其机理、二级出水臭氧 微滤工艺膜污染及其控制机理以及膜法给水处理工艺膜污染特征与清洗。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管理及*终去向等内容分门别类地介绍给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着重向社会大众普及、引导和介绍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全书共分为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怎么分、垃圾到哪去三篇,内容主要包括:垃圾产生的来源、危害及分类管理措施,不同垃圾、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方法、措施或流程,垃圾资源化、填埋、焚烧等处理处置措施的流程、作业环节、二次污染控制方法等,内容通俗易懂,图表结合,易读性强。 本书可供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工人、管理部门、关联企业员工等不同人群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参照依据、行为指南和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普及教育的科普读物,还可供环卫部门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管理参考和使用
《环境工程设计图集》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性的教材。《环境工程设计图集》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针对性强,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共分为8章,从专业设计的角度,汇编了环境工程设计中不同环境要素污染治理工程的8套设计图纸,分别针对净水厂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及回用、人工湿地、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噪声处理等工程进行详细的工艺设计和说明。工程设计图纸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学习与参考。
《污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共分13章,第1章概述了污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型的发展历史,第2章和第3章对化学计量学和酶催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介绍,第4章系统地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的经典模型及其应用,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介绍了厌氧生物处理的反应动力学和生物膜反应器的动力学,第7章介绍了二次沉淀池的模型。从第8章到第11章介绍了由国际水质协会(IAWQ)提出的ASM系列模型,包括ASM1、ASM2、ASM2d和ASM3模型,工艺概化模型的建立与模型求解,ASM模型的水质表达与动力学参数估值,运用ASM模型进行模拟的方法与流程。鉴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数值模拟技术主要应用于设计和优化运行,第12章和第13章分别提供了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复算和工艺参数优化的算例。 《污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可作为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培养基及制备,微生物分离及培养技术,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生长与代谢及微生物生态等;深入讨论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微生物大分子制备,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并介绍了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及其实际调控与应用——环境工程中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微生物机理,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本书适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及卓越工程师教育等大专院校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还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对全球生态系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40%~45%,并要求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2015 年我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的 国家自主贡献 文件提出,2030 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60%~65%。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本书本着生态与环境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确保系统范围内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整合环境工程技术以综合解决与生态失衡息息相关的非单纯环境问题。全书突出了生物与工程技术相辅相成的特色,贯穿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举的授渔导向。本书共分9章,分别为概论、环境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及设计基础、湿地环境生态工程、水环境生态工程、流域环境生态工程、固体废物的环境生态工程、生物质处理及利用工程、大气环境生态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综合设计与实验。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
本书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主要包括城市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水质特点、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国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比较。*后,结合作者十余年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可供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共10章。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意义展开,主要内容包括VOCs的采样及分析方法,讨论我国部分地区的VOCs浓度水平及其化学活性,基于外场观测对VOCs来源进行解析,进一步探讨了光化学反应对来源解析结果的影响及修正方法;提出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数据库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外场观测资料验证排放清单的技术;针对我国臭氧和PM2.5污染问题,探讨VOCs对近地面臭氧生成的作用和对SOA的生成贡献;最后介绍了VOCs总量控制思路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书汇聚了作者有关美国西部环境史的多篇论文和学术讲演。本书首先介绍了西部史的发展过程及新西部史的基本特点,对新西部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阐释,并研究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等内容。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史的三个主题即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个人自由与集权问题展开。本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环境史等专业的人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