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及应用》在参考目前已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规范、污水排放标准和有关污水治理工程文献的基础上,从应用角度系统介绍了污水提升系统、沉砂池、混凝沉淀、过滤、气浮、厌氧(水解)工艺、生化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氧化沟、消毒(脱色)、高级氧化技术等工艺,包括各工艺的适用条件、工艺设计要求、设计参数及应用等。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增加内容的直观性,方便初学者更易理解工艺与技术。本书可作为污水(水)处理行业入门人员的学习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污染治理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收集了环境保护执法的相关政策及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第2章对排污企业备查的主要文件及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第3章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对27个污染行业的主流生产工艺、产排污节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行业分类明确了产排污重点内容;第4章针对排污企业环保规范化管理基本框架总结了要点;第5章筛选了已公开的典型案例并进行归纳说明。本书可供环境执法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工作时查阅,以及各工业企业环保部门在自检自查时参考,也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请认准图书封面正品防伪码,谨防假冒!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高效顺畅,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日益健全,监测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2019年10月,由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活动(以下简称 大比武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 大比武 的成功举办,是对参赛选手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在广大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营造了扎实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种,厚植了 严、
本书系统阐述了生态工程的起源、定义、分类及国内外生态工程发展现状,总结生态工程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调控模拟技术,构建了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体系,分别对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城乡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海岸与海岛生态修复工程等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提出生态工程全过程管理体系。从生态工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双碳”目标达成、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生态工程学科发展等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首次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生态工程范式”。
本书共10章。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意义展开,主要内容包括VOCs的采样及分析方法,讨论我国部分地区的VOCs浓度水平及其化学活性,基于外场观测对VOCs来源进行解析,进一步探讨了光化学反应对来源解析结果的影响及修正方法;提出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数据库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外场观测资料验证排放清单的技术;针对我国臭氧和PM2.5污染问题,探讨VOCs对近地面臭氧生成的作用和对SOA的生成贡献;最后介绍了VOCs总量控制思路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评估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本书旨在介绍并推广先进的污泥干化焚烧技术,通过展示国内外成功运行的项目情况,介绍了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一些创新发展,包括污泥喷雾干化焚烧、后混式污泥干化焚烧、鼓泡床污泥焚烧、污泥热解炭化等。本书以案例介绍的方式,旨在解开行业对污泥干化焚烧高耗能、高碳排放、产生大量二英等误解,促进专业人员正确认识污泥焚烧技术,以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清洁化和高效发展。本书可供从事污泥处理处置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各层级环保部门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类、市政类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中国土系志 江苏卷》是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研究成果之一。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试行稿)》作为高级单元和低级单元分类划分标准的土壤基层分类研究专著,涵盖全省5个土纲37个亚类165个土系。《中国土系志江苏卷》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了江苏省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过程与主要土层,并回顾了江苏省土壤分类的历史沿革。下篇系统描述了各土系的土族名称、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代表性单个土体等,并列出了发生分类的参比土种。篇末还以典型区为例,评价了土系分类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王贝贝、段小丽主编的《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儿童卷0-5岁)(精)》共12章。第1章是编制说明,介绍了编制《手册》的背景目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等。第2~12章是《手册》的主体内容,根据参数类别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为第2~5章,是摄入量参数,包括呼吸量、饮水摄入量、饮食摄入量、土壤/尘摄入量;第二部分为第6~10章,是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包括手/物口接触参数(手/物口接触频次和接触时问)、与空气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室内外活动时间、交通出行方式和时间、与烟气接触时间)、与水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洗澡时间、游泳时间等)、与土壤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土壤接触时问),与电磁暴露相关的时间活动模式参数(与手机、电视、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接触时间等);第三部分为 1~12章,是其他参数,包
如何应对工业化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临的挑战。建立科学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健康评价方法体系,对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没有监测,一切无从谈起。利用环境DNA(eDNA)监测生物多样性及其活动是21世纪生态环境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南京大学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研究团队在环境DNA生物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共12章,分别从生物监测基础理论、环境DNA生物监测技术、环境DNA生物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本手册系统阐述了污水处理设备、废气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及处置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等环保设备的原理、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知识以及典型常用设备选型资料。每种设备介绍都尽可能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环保工艺,给出设备特点、适用范围、设计参数、运行原理等知识点,并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部分工程实例,在保证基本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力求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针对部分典型常用设备提供了工作原理示意图、性能参数、处理效果等选型资料。本手册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翔实,较为系统、科学地梳理了环保领域的主要设备。全书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尽可能准确地体现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本手册可供从事环保设备设计制造、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等环保产业相关技术人员阅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2050 年愿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然而直到今日,全球生物多样性仍不断丧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0》指出,1970-2016 年全球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物种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 68%,其中,淡水物种种群规模平均下降比例达 84%,2000-2018 年,物种栖息地指数下降 2%。报告还指出,全球平均生物多样性完整指数为 79%,远低于安全下限值 90%,并且该指数仍在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的分析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衰退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变化和自然资源的直接消耗,这两项影响占比超过了50%。
书名:企业环保管家系列指南(全十五册) 企业土壤污染管控指南 企业常用环境法律法规手册(上中下) 企业废气污染管控指南 企业废水污染管控指南 企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控指南 企业环保合法合规管理指南 企业环境经济政策指南 企业环境信息化管理指南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指南 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指南 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与实施操作指南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南 企业自行监测管理指南 ISBN:9787511155351 作者:宋海鸥编 定价:688.00 内容简介: 丛书分为四个板块,共计13个分册,旨在通过通俗易懂、实务的语境为企业提供环境守法的指引。在理论知识铺垫上,以够用为尺度,尽可能化繁为简;注重实操,并辅以案例
本书从食品发酵工业的原料利用,废渣、废水、废气产生等方面系统介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并介绍了相关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一方面为食品行业提供了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另一方面为环境治理领域提供了行业综合利用方法,并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分离分析等先进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可供从事食品发酵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及从事食品发酵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食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