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游憩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看待游憩、怎样应对游憩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游憩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应当重视的内容,也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出发,本书首先从理论上对游憩的品质、游憩系统、游憩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游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借鉴西方游憩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策略与规划方法。 本书共分为4个部分: (1)解读游憩: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游憩思想的比较与汇通、对我国传统游憩特征与文化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归纳出游憩应当具有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构成和游憩空间进行探索,总结影响游憩发展的系
本书从自然生态、户外运动消费者以及户外运动产业等多元视角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的布局特征、发展现状、山地户外运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亲环境行为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与山地户外运动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路径等八个部分。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理论,构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制定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战略目标、总体要求、着力点和行动方案;并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按照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迈向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发展新时代。这既是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又是人类文明演进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演化逻辑的必然走向和内在要求。因此,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是2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集中表达了当今人类努力超过工业文明黑色经济发展的旧时代而迈进生态文明绿色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学各分支领域、各学派的最新成就,特别是重点概括了我国城市生态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较紧密地结合了中国的研究案例,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基础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灾害及其防治、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与社区的发展。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约束条件下,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为双重导向,以统筹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目的,开展下列问题的研究:(1)通过河西走廊开发历史与人居环境变迁关系的分析,概括出人居环境问题的实质;(2)探讨两种相关机制: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3)河西走廊承载力的空间分布;(4)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5)河西走廊人
本书共9章。第1章重点论述了协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律,以及动态模拟是研究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有效方法;第2章简要介绍了系统动力学诞生的背景、重大应用成果及基本原理和方法;从第3章开始到第9章,以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例,从建模思路、方案设定、模型构建、参数选取、模拟检验及结果分析和结论与建议等方面,详细叙述了系统动力学在西北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和项目经济分析、草地资源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退耕还林和粮食供需平衡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以生态批评为视角,详细论述了维多利亚文化批评家约翰 罗斯金的环境思想。不可否认,在生态批评史上,罗斯金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对环境的敏感和对环境保护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罗斯金的环境意识贯穿于其艺术批评和社会批评,并与兴起于20世纪的生态批评有众多契合点。确切地说,他的环境意识来源于维多利亚时期普遍存在的对 文明 与 自然 关系的忧虑和反思。与托马斯 卡莱尔、威廉 莫里斯有关环境的讨论一样,他的环境思想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批评传统增添了生态思考的维度。该维度一方面对普遍存在于维多利亚时期的 焦虑 做出了回应,一方面使 文化 一词在动态的嬗变中增加了关于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思考。因此,以罗斯金为代表的环境批评呼声在本质上是维多利亚社会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 文
书稿是故事集。全书讲述了数十年来,发生在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动人故事。他们当中有常年翻山越岭,不辞辛劳的公务员;有无私无畏、机智勇敢地与盗伐、盗猎者作顽强斗争的森林公安人员和巡山护林员;有大爱无疆、无私奉献为保护*让出自己家园的淳朴善良的村民;有为保护山灵、留住蓝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可爱的青少年。这些故事可歌可泣,感天动人、将载入*保护事业的史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开发利用中建立一些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拯救和保护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培育社会经济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与后代共享自然资源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责任和贯彻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需要。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和桃红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自然历史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保存有众多的珍稀、特有物种。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彭泽县境内,该区是中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大的分布区。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本书从气候、土地利用、生态
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项目的“湿地生态修复、重建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全书共分3个部分,部分是湿地退化与湿地修复概论,主要介绍湿地的功能、退化与修复以及湿地植被恢复技术;第二部分是关于鄱阳湖湿地演替与修复重建技术,主要介绍鄱阳湖湿地及其特征、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鄱阳湖湿地退化现状及其原因、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第三部分是鄱阳湖湿地修复与资源高效利用实践,主要介绍两个试验示范研究案例的情况,一个是在鄱阳湖双退区和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试验示范的案例,另一个是在鄱阳湖单退区开展湿地修复与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示范的案例。 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本科
城市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运用环境生 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及城市问题。戴天兴、戴靓华编著 的这本《城市环境生态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环境生 态学基本原理,阐述并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及控制,以及城市生态环 境的构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 书共十七章,内容包括:导论、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与调控、城市人口、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城市水 资源及水污染控制、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城市 气候、城市灾害及预防、城市植 被、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环境、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可 持续发展等。 《城市环境生态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可作 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当前,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芙注的热点问题。放眼全球,绿色发展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之间新一轮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引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构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动力机制,全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环境素质、自然资源、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消费、环境外交和环境制度等发展现状,提出中国生态文明建没的战略路径和政策建议。
本书是一部专门面向新手妈孕产保健指南,涵盖从怀孕到产后3个月的关键时期。作者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在多年产科实践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地按“日程表”的顺序介绍妈妈和宝宝的共同成长历程,特别对妈妈在这段时间里遇到的困惑和不安做了认真细致解答,并在书中留下了不少空白“备忘录”小栏目,可供新手妈妈作为孕产笔记记录阅读时的心得体会和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相信本书将成为新手妈妈们顺利度过孕期和产后3个月的强大助力,能够让新手妈妈们顺顺利利、安安稳稳地完成怀孕、生产和育儿这人生中的三件大事!
目前,环境科学的专业书籍很多,有关人类健康的医学类书籍更加丰富,系统介绍环境健康科学的专业类书籍也有多种版本面世。然而,面向非环境科学专业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以提高大众环境意识的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读本类教材还很少,本书即为此而编撰。本书主要面向非环境科学和非预防医学专业读者,以通俗语言系统介绍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读者在全面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本书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注意对环境健康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概括,并附加环境健康研究案例和思考题以强化教材实用性。全书共分12章,首先在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素层面阐述环境与健康的相关关系,而后结合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在要素层面论述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同时对
经济活动在空间中产生、成长和发展,空间是决定一个地方生产系统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城市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形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并处理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周韬*的《城市空间-产业互动发展研究》从空间与产业两个维度考察了城市空间演化与产业变迁问题,构建了空间经济背景下的城市 空间 产业 互动发展分析框架,全面分析了空间价值、空间生产以及空间创新在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内在机制,并对未来我国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展望。本书既是对城市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空间经济理论在城市层面上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创新,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既可供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企业管理相关
老城社区复兴是上海城市发展重要内容。老城是上海之源。它承载着深厚的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寄托着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情怀,且至今肩负着的经济功能、居住功能和社会功能。
城市史研究是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城市史论丛》一书,旨在通过对单体城市、城市群、城市与城市关系、城市与乡村关系的研究,分析中国城市的功能、结构、地位、作用、精神与特质,既参与、回应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城市史的研究,也具有中国自身特色。《城市史论丛》立足上海,并将视域投注于全国及世界范围,以专题研究为主,重视中国城市史学的理论构建,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动城市史学的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