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环境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与贸易隐含碳理论,《碳不平等的测度与机制:基于贸易隐含碳视角的分析》解释了我国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碳不平等的成因。通过对投入产出模型的开发拓展进行省级碳排放量的核算,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生活方式分析进行微观家庭碳足迹核算,获得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碳排放数据。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回答了 我国是否存在碳排放不平等与碳转移不平衡的现象? 碳排放是由哪些因素所驱动的,哪些因素将导致碳不平等程度加剧? 生产侧碳排放不平等为何会反弹,是否由命令-控制型或市场型减排政策引起? 等三个问题。提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减排压力,调节各省份碳排放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降低居民碳足迹不平等程度,以及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实现有效减排并降低碳泄露的政策建议。
本书为学术专著,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 雏鹰计划 优秀成果出版项目,书稿基础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从全球环境变化及边疆生态安全的视角出发,利用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等跨学科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我国西南山区环境演变,主要是耕地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坡度、海拔高度)、人文因素(人口、政策、农业技术、耕地与居民点距离),设计 山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模型 ,进而重建了近300年来掌鸠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空间演变进程及阶段性特征,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网格化耕地格局。
空难调查 1卷 螺旋奖时代 定价 60.00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开本 作者 [澳] 麦克阿瑟·乔布(Macarthur Job) 著,冯军,郭圣洪 等 译 页数 ISBN编码 9787516517659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取自全面可靠的事故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调查报告,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螺旋桨客机所发生的20起重大空难,详细讲述了空难事故的发生过程,选取了世界航空运输发展时代遇到的一些主要 纵问题,深入分析了空难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在飞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和绘画者都是业界的 航空专家,通过显浅易懂的文字、生动的绘画和现场珍贵的照片描述了重大
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城市暴雨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水安全以及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是影响城市暴雨洪涝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向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暴雨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方法逐步成为研究城市暴雨洪涝风险的重要工具。本书总结国内外经典的6 类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系统分析各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引入城市暴雨洪涝缓解能力评估模型SCS-CN 和InVESTUFRM,系统介绍土地利用对雨水下渗-地表径流影响的模型机理;最后,耦合上述两类模型,从中国?城市群?城市三个尺度,预测未来不同情景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暴雨洪涝缓解能力的影响,从城市暴雨洪涝风险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中亚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多元的经济结构、众多跨区域的交通运输走廊,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安全、能源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中亚城镇化进程及其资源环境影响》系统梳理了中亚地区生态环境基础、生态环境退化实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解析了资源利用、生态演变、经济社会及城镇化发展演进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辨识了影响中亚城镇化进程的自然资源环境因素和人文经济社会因素,阐明了关键要素对城镇化的驱动机理,揭示了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约束与影响程度,并预估了中亚未来城镇化的演变趋势。
本书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战略要义和人地耦合共生理论,优选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自主研制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技术规程》、分级标准、技术流程与评估技术方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动态监测系统[简称“科美评”(KMP)系统]和美丽中国建设公众满意度调查APP系统。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现状与存在的差距及短板,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井”字形轴线格局与综合区划方案,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开展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的实证探索,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模式、建设路径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