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废物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部分物质的可资源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垃圾污染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匮乏两大问题,如何合理地进行垃圾处理并使其资源化已成为国内城镇化进程中日益重视的焦点。本书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出发,分章节对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全书共分八章。章为城市生活垃圾概论;第二章至第四章论及了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以及卫生填埋技术;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烧两项工艺加以了阐述;第七章为小城镇垃圾管理、处理探讨;第八章列举了国内一些垃圾处理的实例。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管理及*终去向等内容分门别类地介绍给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着重向社会大众普及、引导和介绍如何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全书共分为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怎么分、垃圾到哪去三篇,内容主要包括:垃圾产生的来源、危害及分类管理措施,不同垃圾、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垃圾分类方法、措施或流程,垃圾资源化、填埋、焚烧等处理处置措施的流程、作业环节、二次污染控制方法等,内容通俗易懂,图表结合,易读性强。 本书可供社会大众、保洁人员、环卫工人、管理部门、关联企业员工等不同人群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参照依据、行为指南和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普及教育的科普读物,还可供环卫部门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管理参考和使用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污水处理厂投产前应具备的开车条件入手,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做了系统介绍,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投产前基本条件、技术管理、生产操作管理、运行中异常现象剖析及处理、污水处理新技术实践、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污水处理药剂、分析检测技术等。 本书内容实用,可以帮助污水处理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和认识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及特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污水处理;4深度处理;5污泥处理与处置;6臭气处理;7化验检测;8电气及自动控制;9生产运行记录及报表;l0应急预案。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章节设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兼顾了各种不同组合工艺特点的污水处理厂,健全了运行参数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2纳入了近十几年来出现并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3进一步完善了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内容;4增加了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内容;5增加了臭气处理方面的内容;6增加了应急预案方面的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 CJJ/T 243-2016 备案号 J 1270-2016》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本系列可作为科普图书,也可作为学校、政府培训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目前策划出版三册,分别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居民。本册为青少版,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具体内容包括垃圾认知、减量、分类、处置及榜样几个部分。
本标准是通信产品回收处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 ——废弃通信产品回收处理设备要求; ——通信记录媒体的回收处理要求; ——通信网络设备的回收处理要求; ——通信终端设备的回收处理要求; ——通信用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要求; ——通信用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水处理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书是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将传统的给水处理技术和排水处理技术相融合,同时吸收了一些水处理 技术内容,并结合注册环保工程师的相关要求。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技术与案例相结合。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包括 、二两篇,内容为总论,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理论与技术,含1~5章;下册为第三篇,内容为水的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含6~12章。全书重点反映各处理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计算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使本书的体系具有结构合理、内容新颖、丰富完整等特点。为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除给出处理单元技术的应用实例之外,还给出了一定量的计算例题、习题和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本标准对应日本标准JISK 8871-1980《水合肼》(试剂)(日文版)。本标准与日本标准JISK 8871-1980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日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水合肼含量根据目前市场所需产品规格修改为80、64、55、40、35共5种规格。 ——国内没有98.0%规格产品,80规格优等品的主要指标达到日本标准水平。 本标准代替HG/T 3259-1990《工业水合肼》。 本标准与HG/T 3259-1990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产品由2种规格增加为5种规格。 ——增加总有机物和pH值指标。 ——调整了部分指标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株洲化工集团翔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国强、武莉莉、乐晓兵、戴丽娜。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浦华控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福泰、汪诚文、黄霞、文湘华、俞开昌、施汉昌、李星文、唐启明、马可民、袁琳、曲颂华、田雨加。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含油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处理工程中工艺设计、安全与环保、施工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要求、 运行管理、 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指标、 格栅间、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指标、进水泵房、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指标、沉砂池、 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指标、初次沉淀池、运行管理、安全操作等。
......
源分离排水技术是将不同来源及不同水质的生活污水从源头分别收集、输送的排水技术。该技术将污水混合排放变为分质排放,为水、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的资源化利用和能量的回收提供了基础。本导则根据污水源分离技术特点和工程实施技术要求,总结了 外源分离排水技术和系统的工程设计经验与相关应用研究成果,在征求了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导则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源分离排水系统的分类、设计要求、施工和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CJ/T 3033--1996《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的修订。 本标准与CJ/T 3033--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中、英文名称; ——增加了前言; ——修改并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调整了产生源的类别;增加了园林绿化产生源; ——增加了产生源的编码和代码结构; ——调整了第5章垃圾排放的要求,补充了从产生源实施垃圾分类的排放要求; ——取消了特种垃圾的类别; ——根据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调整了附录A; ——删除了附录B有害废物的定义与鉴别。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