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生物工艺/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研究生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活性污泥一生物膜”处理废水复合生物工艺技术。第1~3章主要阐述废水生物处理悬浮生长培养系统和附着生长培养系统的设计依据与原则;第4~6章是对悬浮生长与附着生长培养系统制氢工艺建立与运行的探究;第7、8章主要介绍不同底物制氢性能的研究;第9~11章主要介绍强化污泥负荷冲击对制氢系统的影响。
《有机废物处理工程》,本书系统介绍了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生物质热解技术、有机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技术、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沼气发酵系统与生态农业建设、有机废水自然净化技术、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书中配有相关的讨论题。本书充分体现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尽量纳入国内外先进的和前瞻性的技术内容,既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有机废物处理方面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是有机废物处理研究与技术人员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污水处理;4深度处理;5污泥处理与处置;6臭气处理;7化验检测;8电气及自动控制;9生产运行记录及报表;l0应急预案。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章节设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兼顾了各种不同组合工艺特点的污水处理厂,健全了运行参数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2纳入了近十几年来出现并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3进一步完善了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内容;4增加了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内容;5增加了臭气处理方面的内容;6增加了应急预案方面的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第二版)教材是与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三版)(赵由才等编)相互配套的,共有41个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废物、建筑废物、城市污泥等的单项或组合处理技术。绝大部分实验是由学生自行操作的,也有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是模拟性质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用书,也可供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污水处理厂投产前应具备的开车条件入手,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做了系统介绍,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投产前基本条件、技术管理、生产操作管理、运行中异常现象剖析及处理、污水处理新技术实践、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污水处理药剂、分析检测技术等。 本书内容实用,可以帮助污水处理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和认识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及特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背景下,《资源回收再利用:理论与实践》以资源回收再利用为研究对象,扩展传统的生产运营管理理论,其中,理论研究以回收再制造为重点。对资源回收再利用过程中面临的成本结构复杂、回收数量及质量不确定性强、生产回收销售协调难度大等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优化企业相关管理决策,分析供应链博弈均衡。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管理意义的启示,为资源回收再利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政策参考,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资源回收再利用:理论与实践》联系实际总结了农村垃圾回收利用以及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实践过程中的系统性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320号),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我国生活垃圾收集站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大量资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标准》送审稿通过了审查会议审查,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 本建设标准共分八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与总图布置、主体设施、配套设施、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筑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书内容包括污泥的厌氧消化产甲烷技术、厌氧消化过程韵理论模型、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工程设计与实例、污泥厌氧消化产氢技术、污泥堆肥技术和污泥的蚯蚓生态处置技术和常用检测方法。 本书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中的一册,适合从事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污泥生物堆肥技术等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中专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人类自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就会炼铜,公元前2000年(铁器时代)开始炼铁,因此,冶金工业是人类历*古老的工业之一。在生产力欠发达时期,由于冶金生产规模不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直未超过人类所能“忍耐”的限度。18世纪产业革命后,钢铁工业迅速发展,造成严重的烟尘污染,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随之而兴起,又产生了重金属和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可是,发达国家此时正热衷于工业生产,并未对冶金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使冶金生产规模迅速增长,冶金行业也成为对地球生态环境严重的工业污染源之一。仅钢的冶炼部门每年消耗的水就达4亿m3,排放废水接近72兆m3,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重金属、石油产品等污染物。由于冶金工业产生的废水数量大、毒性重、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垃圾产生量与特性分析;4.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5.垃圾接收、储存与输送;6.焚烧系统;7.烟气净化系统;8.垃圾热能利用系统;9.电气系统;10.自动化控制;11.给水、排水和消防;12.采暖通风与空调;13.建筑与结构;14.其他辅助设施;15.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16.工程施工及验收。 读者对象:相关专业人员。
本教材是按照*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 本书共分六章,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控制、管理技术政策。第二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手机与运输。第三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处理。第四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处置。第五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第六章介绍了九个较常见的固体废物实验。 本书是高职高专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教材,同时也适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保证危险废物鉴别的科学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书选择了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石油化纤三个行业行之有效的固体废物治理及综合利用的实例。有些相同种类的实例由于其原料来源、处理规模、控制操作条件有差异也作了适当的筛选,以供不同情况下使用。 本书在内容及编排方面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废物来源,组成和产生量;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构筑物;运输控制条件;处理效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设计特点;经验教训及建议,以便读者能全面地了解技术内容,并为技术转让和推广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基本上反映了本系统主要行业固体废物治理的现状及水平。 长期的实践证明,固体废物弃之为害,用之为宝。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是厂矿企业增产节约,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应把搞好固体废物的管理作为合理开发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农业废弃物气化理论基础、工艺原理及其实用技术(包括农业废弃物气化发电技术、炭?气?油联产技术和生物质焦油综合利用技术)、以农业废弃物气化利用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业废弃物气化技术的管理模式、技术经济评价等知识,反映了作者及我国关于农业废弃物气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操作性强。 本书适于从事可再生能源和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开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阅读,亦可供有关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水污染源控制是举世关注的问题,国内外都在研究各种高效低耗的应用新技术,此外,如何将获得的技术应用于工程是推广应用的关键。本书将从简单的废水处理基本技术入手,探索怎样应用这些技术处理废并实现工程化,同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的介绍和新技术发展资料的介绍,使读者对废水处理作全面的了解。 本书广泛参考*资料,特别注重实用性,可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管理及其他与环境相关的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阅读和参考,也可供企业和管理部门环保人员培训使用。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综述,对规范的主要演变过程、制定背景、编制原则、编制过程及规范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本规范。第二部分是条文释义,共13章,按规范的章节顺序,从要点概述、释义和本章提示三个方面对每一条中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论述。第三部分是附录,附录一为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扩建的卵形消化池工程简介;附录二是规范全文。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农业部节能与干燥机械设备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山东大学、合肥天焱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辽宁贝龙农村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吉林天煜新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震宇集团生物质能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明松、佟启玉、董玉平、王如汉、刘勇、李海燕、顾冰洁、贝洪毅。
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需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制固体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和加工利用。《固体废物进出口管理知识问答》较系统地梳理了固体废物进出口的相关概念、管理规定、鉴别、加工利用及其污染控制、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等基础知识,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阐述有关科学知识。
编撰本书,就是为各级政府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城镇污水工程规划,实施和管理所需的信息,提高决策人员对城镇污水处理有关问题的认识,减少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决策失误。
本标准的第4章和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内容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914--1985《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本标准与GB 4914--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重新规定了海区等级(见第4章); ——重新规定了生产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见第5章); —一增加了钻井液和钻屑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的规定(见第5章); ——增加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的排放要求/浓度限值的规定(见第5章);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萃取一重量法测定可被正己烷萃取的物质(HEM;油脂)和硅胶吸附后可 被正己烷萃取的物质(SGT—HEM;非极性物质)”(见附录A),附录A部分引用了美国环保署的USEPA l664A标准中的技术内容;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8“水基钻井液和水基钻井液钻屑含油量的分析方法”(见附录B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施工技术、灭蝇除业技术、可持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与设备、运营管理技术、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及生态恢复与开发、封场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等。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作业运营技术》可供从事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处理处置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专科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