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性工具书。首先,具体介绍中国盆景的分类方法、制作盆景的主要树种和石种,中国盆景各种风格、流派的主要特点;然后,重点介绍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和微型组合盆景制作技艺;*后,详细介绍盆景养护管理技术、盆景鉴赏方法,以及古盆、几架鉴赏知识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
本书是国际上有关植物分子育种的百科全书式综合参考书和教材,全书共15章,涵盖了植物分子育种的各个方面,包括:DNA标记技术,遗传图谱的构建,高通量,组学,技术,植物遗传学和作物改良的常用群体,分子工具在植物遗传资源管理、评价和创新中的应用,复杂性状分子剖析的理论和实践,标记辅助育种的理论与应用,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分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基因转移和遗传修饰植物,知识产权和植物品种保护,育种信息学,决策支持工具!每一章都经过同行评阅,包含了大量**信息,并有表格、数据和参考文献的支持。
本书分九章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生产中常见的160种园林苗木的繁育技术。具体包括常绿针叶乔木类、落叶针叶乔木类、常绿阔叶乔木类、落叶阔叶乔木类、常绿灌木类、落叶灌木类、藤木类、观赏竹类和垂枝类。全书按条目式编写方式,具体详细介绍了每一类中每一种绿化苗木的基本特征、繁殖方法、整形修剪和常规栽培管理等。本书是园林绿化苗木生产技术人员、苗圃场、育苗专业户的良好指导书,也可供园林工程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以其色鲜味美、品种多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为蔬菜的周年生产供应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蔬菜的周年生产供应,搞好蔬菜育苗是前提和基础,俗话说“好苗半季产”,这充分体现了育苗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设施栽培蔬菜都需要育苗,特别是蔬菜反季节栽培,为了确保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成功,一般是尽可能地将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的时段安排在蔬菜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阶段,将蔬菜的苗期安排在外界条件条件相对恶劣的时段,这不是说蔬菜育苗不重要,而是充分说明了蔬菜育苗的重要性。蔬菜育苗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缩短了蔬菜在田间生育期,有利于茬口配套和安排。蔬菜育苗有利于将蔬菜苗在个体发育的前期,利用个体小的特点在小范围内集中管理,不仅节约能源和成本,而且能够培育
本书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各地比较成熟的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及其他单项技术,以便为各地有关培训提供服务,指导农民种植大豆。全书分“品种篇”和“技术篇”两部分。其中“品种篇”分别介绍了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垦区五个地区示范中表现突出的品种,为农民选择良种提供参考。“技术篇”分别介绍了东北地区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垄三”栽培、窄行密植和行间覆膜重大栽培技术,比较成熟的单项技术。本书坚持理论与生产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试验统计方法及SPSS应用》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试验统计”课程编写的教材。《试验统计方法及SPSS应用》共15章,分为4部分。**部分为试验设计,着重讲述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要求、误差来源及其控制;田间试验中的常用术语、种类及制订试验方案的基本要求;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小区技术和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及实施。第二部分为统计分析基础,包括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方法、平均数的u测验和t测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多重比较。第三部分为常用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一年多点试验的统计分析、协方差分析、卡平方(X2) 测验、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曲线回归分析与多项式回归分析。第四部分为SPSS统计软件基础与应用,介绍SPSS统
本规范主要包括土钉支护技术的基本规定,工程勘察,抗静载设计,抗动载设计,耐久性设计,土钉支护施工、测试和施工监测,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工程维护等内容。 本规范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本规范已作规定外,还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纤维混凝土规范》(JG/T 3064—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242--198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GB/T3242-1982相比,主要变 化如下: ——进一步完善了三圃法; ——增加了自交混繁法的原种生产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江苏省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种子站、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邹奎、项时康、曲辉英、何金龙、承泓良、金昌林、赵淑琴、耿军义、华金乎、蒋小乎、夏静、俞琦英、姚宏亮。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3242--1982。
本书以葡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阐述了葡萄遗传育种的理论、实践性成果以及葡萄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全书共分 9 章,对葡萄的植物学分类与品种分类、重要性状遗传特点、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方法与进展、转基因、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本书是我国部关于葡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的著作,可为果树工作者以及对果树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感兴趣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是“绿色乡村”丛书之一,以问答形式介绍了与肥料有关的基本常识和科学施肥方法,重点解答了在农耕生产中安全施肥和选购肥料时碰到的质量安全问题,给出了在受到假冒、伪劣肥料危害时的维权方法及典型案例。 本书问题着眼实用和常用,语言通俗易懂,可供广大农民朋友和农业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本标准代替GB 15671—1995{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 1567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取消了包衣种子质量分级; ——修订了包衣种子质量指标; ——修订了包衣种子包衣合格率检测方法; ——增加了有关种子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种衣剂研究中心、河北省种子管理站、山东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浙江省种子公司、天津北方种衣剂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铁城、宁明宇、李健强、王荣芬、马淑慧、董小平、陈小央、张保友、李放、何艳琴、马继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科技群团组织,不仅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而且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这一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毋庸置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目标,既要靠党的政策,又要靠科学技术。我们必须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观念,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从根本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目前,当务之急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新技术及时送往农村,让每家每户都能有一个“明白人”,真正掌握一两项技能,不断提高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本领,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
本教材为高职高专农林牧渔“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本书共分三部分。篇是昆虫理论基础,介绍了昆虫的外部特征、生理解剖、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的调查测报、害虫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等内容,是农业昆虫学的基础部分。第二篇是农作物主要害虫,介绍了地下害虫、农、林、、棉、果、蔬、储粮害虫等,侧重于其发生及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调查测报和防治技术,是农业昆虫学的应用理论部分。第三篇是实验实训,教材设计了十九个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地主要害虫防治技术和天敌利用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本书适宜用作高职高专农业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材,本科院校也可选用,还可作为农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入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为推动绿色食品蔬菜发展,帮助农业技术人员、农药经营者和广大菜农了解并掌握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尤为关键的农药施用问题,本书详细阐述了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可限制性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理化性能及毒性、作用特点和使用技术等。 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读者做到更合理地施用农药,并生产出高效优质的绿色食品蔬菜。
本书依据我国西瓜生产发展的特点,系统介绍了西瓜实用的生产技术。全书共九部分,约为10万字。其内容包括:在简述国内外西瓜栽培概况的基础上,对西瓜生育特性、*优良品种、嫁接培育壮苗技术、西瓜露地及保护设施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就无籽西瓜栽培、西瓜制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本书文字简炼,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对西瓜生产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适合蔬菜生产技术工作者、蔬菜专业户,以及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农民等使用,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及科教兴农培训教材。
J.Vollmann,I.Rajcan编著的这本《油料作物育种学》用19章的篇幅介绍了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概论,食用与非食用植物油的遗传改良,以及17种油料作物(大豆、甘蓝型油菜、其他十字花科油菜、向日葵、亚麻、棉花、花生、蓖麻、油棕、椰子、橄榄、红花、罂粟、油用裸仁南瓜、油用玉米、雷斯克勒和萼距花)的育种理论、技术方法和*研究进展。本书针对每种作物,分别介绍了该作物起源进化、品种分类、遗传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方法、育种成就、生物技术和种子生产等方面内容,既涉及单子叶植物又涉及双子叶植物,既涉及生育期很短的一年生植物,也涉及寿命达2000年的木本植物。育种方法涵盖了无性系育种、纯系育种、杂交育种、杂交种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 《油料作物育种学》各章均由该领域国际著名专家执笔撰写,充分反映了学科*研究进
《植物嫁接:实践与理论》概述了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各种嫁接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茎尖嫁接、离体茎段嫁接、试管苗嫁接、愈伤组织嫁接、细胞嫁接和模式植物拟南芥嫁接技术;对嫁接体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接穗与砧木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嫁接亲和性机制作了系统阐述。此外,总结了近年来运用嫁接系统在植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新成果。 《植物嫁接:实践与理论》适于生物学和农学类各专业师生、农业科学研究人员和园艺生产工作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