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识别手册》基于国务院2021年批准公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7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5种、蕨类129种、裸子植物101种、被子植物925种、藻类6种、真菌4种。本书除了提供相关植物的彩图外,还提供了鉴定特征描述和物候、分布等相关信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宣传、鉴定和保护服务。
《农田杂草识别原色图谱》由浑之英、袁立兵、陈书龙主编,本书以河北省农田杂草为基础,内容包含了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谷子、向日葵、水稻、蔬菜、果树、芦苇等农田杂草43科190种。《农田杂草识别原色图谱》采用文字和图片对照的形式,充分展示杂草各个发育时期及典型部位的形态特征。图片清晰直观,文字描述通俗易懂,适合农业技术人员、农业院校的学生、农药经销人员及广大农民朋友阅读参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以我国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200种林业有害生物为编写对象,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特征的照片,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发育进度和时间变化列出了防治方法,体现了简单易懂,方便查阅的编写目标。全书文字通俗简练,图片清晰明了,防治方法科学实用,可供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者、森林管护人员、森林经营者和林农等使用,也可用作新农村建设的科普教材、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希望广大读者广泛应用。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和生理病害,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虫害,详细描述了每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无公害猕猴桃园周年管理月历、猕猴桃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对猕猴桃出口的农残要求等。
本书是一本介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分类、名称、生物学特性和分布的图文并茂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作者历经近10年,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细致的搜寻采集,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300多种,并实地拍摄大型真菌照片1000多幅。经分类鉴定,它们隶属于30多科70余属300余种。书中将每种真菌的名称、生物学特性和在黑石顶的分布作了详细描述,并精心挑选出该菌的实物照片附于其上以便读者辨认。 本书填补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资料的空白,也可供菌物学、生命科学、农林牧、食用菌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收录了2012—2016年专利期满的40个重要农药品种,其中包括了14个杀菌剂、15个杀虫杀螨剂和11个除草剂。系统介绍了每个农药品种的中文通用名、英文通用名、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剂型、开发与登记、合成路线、分析和残留、专利概况、应用等内容,结尾以小结的形式对该品种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书后附有相关附录,便于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我国从事农药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植保应用、国内外贸易等领域的相关人员查阅,也可供高等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作者肖晓华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植保技术研究推广及植物检疫工作,在平常工作中,注重业务技能提高,刻苦钻研基础理论,在学术上获得较大成绩。在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植物检疫等方面成绩突出。本书收集作者近十年主要论文,内容包括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新技术试验示范、植物检疫等方面,以期为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开展病虫监测预警、防控技术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
我国从事葡萄病虫害研究的工作者们,急葡萄生产业之所急,他们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并吸纳国外有用的经验,编写了本书。此书以服务葡萄种植者为目标,分上、中、下三篇,文字内容共540余页,有彩图162幅,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了全国葡萄产区的病虫害,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生理性病害、有害昆虫、有害螨类及贮藏期病害等共230余种,还包括鸟害的防范等。在化学防治方面,立足于安全用药,防止葡萄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并结合各地不同气候条件,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便于各地葡萄种植业主们掌握运用。这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于实用的好书。编写者都是从事葡萄植保或化学保护工作的线中、青年工作者,多年来他们为发展我国葡萄生产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
赵文军、冯建军主编的《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细菌卷》实际内容包括植物病原细菌和植原体两部分,系统介绍了43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4种植原体(包括1种螺原体)的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检验检疫方法等。全书反映了相关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研究进展,对于开展植物病原细菌及植原体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版自1979年问世以来,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又有了很大进展。为及时总结这些新经验,使之为当前农业生产建设服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组成编委会并组织全国110个有关植保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直接从事研究的311位同行执笔,完成本书第二版的厘定增补。 本书第二版仍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有水稻病虫害、麦类病虫害、旱粮病虫害、杂食性害虫、贮粮病虫害、油料作物病虫害和蔬菜病虫害等七个部分;下册有棉花病虫害、麻类作物病虫害、桑树病虫害、茶树病虫害、糖料作物病虫害、烟草病虫害、果树病虫害、亚热带作物病虫害、牧草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牧区鼠害等十一个部分,以及附录和病、虫、草、鼠学名索引。 本书共描述农业病虫草鼠1648种,其中病害724种,害虫(害螨)838种,杂草64种,害鼠22种。书内对每种病虫草
本书从当前国内外450多种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中精选出209个,其中杀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188年,杀线虫剂21个。这些品种主要选自我国生产或进口的农药品种和我国未生产亦没有进口的国外重要品种以及在开发中的新品种(内容收集至2005年11月);还收集了常见的混剂品种29个。国外曾生产但停产且国内从未使用的老品种或应用前景欠佳或对环境不太友好或抗性严重的品种等均未收入。 本书内容涉及农作物重要病害、新药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制剂、分析、作用机理)、应用(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治对象、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专利概况/专利与登记(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申请日期及该专利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制剂专利等,还有该品种登记与行政保护情况)、合成方法(包括
张宗俭等主编的《世界农药大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卷》作为《世界农药大全》一分册,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或国外生产应用以及开发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品种,每一品种均阐述其化学结构(包括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产品简介[中、英文化学名称,美国化学文摘(CA)系统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性,应用,专利与开发、登记概况及合成方法等,书后附有中、英文通用名称索引、CAS登录号索引、商品名称索引等,方便读者查询和检索。 《世界农药大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卷》适合从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应用、生产、销售、进出口、管理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储粮昆虫是发生于储粮及其环境或其相关产品的场所中的一类昆虫,包括直接取食和危害储粮及其产品或间接有关的害虫及其天敌。储粮昆虫大多体小、色暗,种类多,且活动隐蔽,这使得其存在与活动不易被发现,发生的种类鉴别也比较困难。河南工业大学从建校以来,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对中国仓库害虫区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一些重要的储粮害虫进行了形态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基础和实践研究,也积累了大量的储藏物昆虫标本。本书从储粮昆虫实物图片对比鉴别的角度,将储粮昆虫标本进行实物拍照制成鉴定图谱,并配以外观特征等方面的简要说明,使储粮昆虫的鉴定或鉴别直观便捷。书中实物拍照储粮昆虫标本180多种,包括整体外观图和局部特征照片共216幅,可为储粮保管工作人员、昆虫
本书是在《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第二版)》中的“农药助剂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整理编写成的。除了农药助剂的基础知识,表面活性剂有关理论与应用性质有关外,还扼要地叙述了农药非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和高分子助剂及其合成。重点介绍了目前市场上生产的主要助剂类型,包括分散、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喷雾助剂、溶剂和助溶剂、化学稳定剂以及悬浮剂等的作用、性能、基本组成、品种、应用技术和实践经验及展望。每章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可供从事助剂生产和研究人员、农药加工技术人员、新农药研发科技人员学习查阅、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三方于2018年5月在北京主办,来自全球800多位生防工作者参加大会,会议主题为 生物防治与全球健康 ,邀请国内外农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生物防治做大会报告。同时设有广领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生物防治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生物防治发展动力、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生物防治与人类健康、生物防治与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防治、自然天敌行为:机制与相互作用、IPM系统中的生物防治、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研究、转基因技术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产业化和市场发展、生物防治与一带一路等16个会议专题,由各领域世界知名专家担任专题主持。特将此次国际大会的报告、论文汇编成图书,综合集成了绿色防控全球健康领域目前*研究进展及其趋势分析,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