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全能花艺技法与设计百科》进阶版来啦! 50种色彩搭配,向名画、影视、自然的经典艺术致敬、学习; 50种穿戴花饰,站在时尚的前沿讲故事。 100个案例作品,近1000张步骤图 看了指定能学会! 《全能花艺技法与设计百科》出版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实用而全面,非常适合需要打基础的花艺从业者和爱好者。 读者的认可给了我们信心。于是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阶内容 经典色彩搭配和穿戴花饰。 无论什么领域,色彩是设计师永恒的话题。但色彩是一个大范畴,从何着手?最后我们多次商量,决定向经典致敬,从基础知识开始,慢慢深入。经典的画作,经典的影视作品,它们都有独特的色彩美学。这些经典的配色艺术,应用在花艺设计中同样出彩。同时,花艺设计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每朵花
从盆景艺术历史的发展看,它起源于绘画,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对盆景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山水、花鸟画中的许多理论,如透视法、构图法、树法、山石法、点景法、题款法等,都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在研究学习制作盆景的同时,懂得绘画的画理、画境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使广大盆景艺术爱好者能进一步了解画理,懂得绘画基础知识,理懈传统盆景艺术发展,欣赏各区域的流派和大师辈创作经典之作和近期外盆景艺术家的新作,笔者百般搜罗盆景经典之作,并一一将其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集为本图册。
《中国兰花观赏与培育及病虫害防治》较系统地阐述和研究中国兰花的植物学、生理学和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国兰栽培的规范技术,同时系统地对中国兰花的观赏形式作了归纳和提升,为中国兰花的艺兰系统理论作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是作为研究中国兰花而撰写《中国兰花系列专著》里的一个内容,是对中国兰花的总的概述,可以说是《中国兰花系列专著》的总论。中国兰花艺术的欣赏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这是中国兰文化与时俱进并具时代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其实,发掘出新的艺术欣赏形式或传统形式之间的联系,使之融会贯通也是观赏形式的复合出现,共同表现艺兰的艺术形式——暂称作色叶艺兰的复合艺术或简称复合艺。《中国兰花色叶艺研究及色叶复合艺名品鉴赏》对这方面较系统的介绍。
本书介绍了花境的内涵、分类、设计及应用实例。推荐了约70科213属450种(含品种)适合在花境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灌木及观赏草。描述了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并附有彩图以便识别和宜观了解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本书适合园林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植物爱好者阅读。
本书讲到了耕作的各个方面,不但讲到作者如何在农场上创造一个完整的系统,还讲到了作者如何从中谋生,朴门农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逐渐了解自己的个人地位,进而了解到每一块地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去使用土地,不用化肥,不用各种化学物品,通过土地上的各种生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中国 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共9章:第1章,中国柏科金柏属、翠柏属、崖柏属和侧柏属;第2章,中国蜡梅科;第3章,中国蔷薇科枸子属;第4章,中国蔷薇科苹果属;第5章,秋海棠属:回顾与展望;第6章,中国旌节花科;第7章,无患子科金钱槭属;第8章,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植物学的历史渊源;第9章,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发展概述(1986-2023)。
本书内容分西瓜篇、甜瓜篇、病虫害篇三部分。西瓜、甜瓜篇全面论述了中国种植西瓜、甜瓜的发展概况、起源、分布,阐述了西瓜、甜瓜生长发育生理、栽培技术原理、遗传育种基础与原理,详细地介绍了西瓜、甜瓜的优良品种及分区栽培、保护地栽培、嫁接栽培技术,以及抗病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病虫害篇详细地介绍了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识别方法及防治技术。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科学性强,图文并茂,可供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三卷。记载了松科云杉属、油杉属、姜科象牙参属、蔷薇科蔷薇属、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陈俊愉、傅礼士等人物、丽江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吐鲁番植物园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