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全书内容分总论、各论、保护地蔬菜栽培、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4篇。总论篇概要地论述了中国蔬菜栽培的历史、蔬菜产业现状及展望,中国蔬菜的种类和起源、来源,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蔬菜生产分区、栽培制度和技术原理.蔬菜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以及环境污染与蔬菜的关系等;各论篇较详细地介绍了根菜类、薯芋类、葱蒜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芽苗菜以及食用菌的优良品种(菌种)、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研究成果;保护地蔬菜栽培篇论述了中国蔬菜保护地的类型、构造和应用,主要栽培设施的设计、施工,保护地环境及调节,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方面的内容: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篇重点介绍了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及贮藏原理和方法等
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由著名的园艺学家、园艺科普作家王意成、王翔老师收集整理编写。多肉植物茎部形态特殊,叶子奇特多变,花朵五彩斑斓,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针对目前市场上代表性的17个科的1000种多肉植物进行拍照、阐述。每种植物均配置了高清原色图片,集观赏性与专业性于一体。 《10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可作为花卉、园艺尤其是多肉植物爱好者的休闲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管理、引种工作者的专业参考书。
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经验,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更好融入 一#一路 ,为世界茶人作出新贡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把研究世界茶文化列入重大课题,由茶和茶文化专家姚国坤教授牵头组织国内知名茶文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历时二年有余,几易其稿,匠心编纂,终于使这本《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结笔付梓。该书从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与途径、世界茶文化的概况、世界饮茶风情与特色、现存世界茶文化遗迹、世界茶器具大观、世界茶文化与艺术、茶文化与政治法律、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茶叶标准与质量、茶与身心健康 作者介绍
《中国食药用菌学》全书共95章532节,近400万字。主要介绍了我国各种食用菌、药用茵*科研成果、*栽培技术与模式、珍稀新品种开发利用;食药用菌分类、营养生理、生长发育、生态习性、遗传育种、菌种繁育、品种驯化、菌种保藏技术、食药用茵病虫害防治、食药用茵产品保鲜与加工等方面内容。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推广我国食用菌、药用菌*研究成果,普及推广*生产栽培技术,更深入地了解食药用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展现作为传统中药组成部分之一的药用菌防治疾病的疗效,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国食药用菌学》所载文献,食药用茵界科研、教学、推广科技水平之高,涉及品种领域之广,参与撰写作者队伍之多,承载文献数量之大,记录实质内容之丰富,传承文献之实用,乃属空前。 《中国食药用菌学》內容丰富、观点明确、阐述清晰,
本书系编者近10年来致力于三角梅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推广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阐述了三角梅的来源、品种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花期调控、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及欣赏等,对观赏性强的50余个品种做了特征描述,并配以各类彩照200余幅。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花卉爱好者、景观设计者、园林绿化工作者、花卉苗木生产者、园艺工作者和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涵盖园林植物花卉2000多种,6000幅图片。本套图书成书基础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该库含200万张植物图片,图片精美。植物种类全部经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鉴定。与中国野外观花系列一样,全书按照花型、花色(白色花、黄色花、橙色花、红色花、紫色花、蓝色花、棕色花、绿色花)编排,实现快速查找。内容安排:按照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宿根、水生、藤蔓、灌木、乔木7部分介绍。
本书将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西瓜、甜瓜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发展现状、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进行编辑整理,重点结合东北农业大学西甜瓜分子育种研究室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分为西瓜育种与生物技术和甜瓜育种与生物技术,主要侧重西瓜、甜瓜种质资源、育种基础理论、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
《中国花卉识别彩色大图鉴》是一部观花植物分类、识别和应用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包含观花植物1000余种,配有2000幅精美彩图,是一部具有鉴赏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花卉百科专著。本书在目录中根据观花植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四大类:乔木花卉、灌木花卉、藤本花卉、草本花卉;每一大类之下又分为二型:对称花型、不对称花型;之后又划分为4枚、5枚、6枚等具体花形,读者可根据花形一目了然识别花卉。书中重点介绍了花卉的科属、拉丁名、来源、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本书适合园林与景观规划师、园林工作者及植物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农林牧类和中草药学等专业的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内容共分26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花生主要产区的自然条件及种植区划、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花生的遗传及育种、良种繁育与推广、花生的栽培制度、中低产田土壤改良、花生的科学施肥、光合性能、群体结构、播种与全苗壮苗技术、水分生理与灌溉排水、化学调控、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机械、产后加工、对外贸易等,并重点阐述了春花生高产栽培、麦套花生高产栽培、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秋冬花生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在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化学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或处于地位。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供广大花生科技工作者、从事花生生产及管理的干部、群众、农业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果树修剪学》是根据作者40多年来果树专业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经验和两年国外留学研究成果,在2002年出版已经4次印刷共发行2万余册的《北方果树整形修剪与异常树改造》基础上,先后又用两年时间,经多次补充、反复修订而成;以传授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为目的,全面系统介绍了落叶果树、常绿果树整形修剪与异常树改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操作方法、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同时,以强化理论应用、语言活力、逻辑分析、技术文化为创新特色,突出了果树专业技术的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对外果树修剪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新成果与条件进行了科学辩证的总结与评价。对有关学术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果树修剪学》列有的相关专业名词、术语解释,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果树专业学生和地方果树技
西部地区,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巨大宝库,大量的野生花卉亟待发掘、评价、保护和开发。自2005年至今,本丛书科考队前后组织了200余人次投入到对宁夏、甘肃、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省区的调查研究中。继本卷之后,对新疆的调查成果也将陆续出版。
韩明玉主编的《黄土高原苹果发育调控理论与实践》揭示了黄土高原旱地苹果矮砧栽培生理机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有力促进了我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研究了黄土高原苹果树枝芽发育特性与调控技术,建立了3D技术评价树体结构的方法和指标,创新性提出了富士下垂枝修剪促花和郁闭园改形透光技术;明确了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干层化的区域特征和树体养分吸收规律,建立了水分动力学模型和旱地果园微垄覆盖集雨保墒土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协会、企业等市场化推广主体的作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IFP果品综合生产制度在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优质高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2006BAD01A02)课题由我国36个小麦育 种优势单位联合实施。针对主要麦区育种目标,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为持续选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以改良品质和提高产量为重点,创制综合性状优良、目标性状突的优异育种新材料;面向生产实际需要,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结合优良栽培技术,进行生产示范和推广。 经过课题参加单位的努力工作,5年来已选育小麦新品种l70个,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56.27万hm2,获新品种保护权59项,创制新育种材料234份,出版学术专著l3本,发表研究论文280篇,培养研究生242名,获国家或省级奖项40项。 为了对5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真实客观地反映课题完成质量和研究结果,本人和游光霞、陈旭等人将各主要
四川盆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一支古老而又强劲的流派,通称“川派”。本书以高起点、高视角和高容量对川派盆景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是有关川派盆景的部权威性专著。历史篇翔实而严谨,赏析篇精美而优雅,撷英篇凝练而精粹,制作篇周详而实用。全书图文俱佳、装帧高雅、汉英对照、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研读价值和收藏价值,是盆景爱好者的教科书,盆景工作者的专业书,盆景研究者的工具书,更是一部适合收藏的精美画册。
进入21世纪,全球进入了一个新思维、新探索的谋求“转型”阶段。人类从远古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所衍生的社会进步的成果中,既看到人类社会前进的轨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同时也深深体察到现实存在的资源濒于枯竭、生态面临失衡、人的索求与自然承载力矛盾的态势严峻。 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但在近代历史上因内忧外侮而滞后于先进国家的发展。直至20世纪下半叶,国家政局稳定,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起亿万人民的热情和创造精神,短短30~4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发展道路。曾经长期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全球人口大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总量全球第二的先进行列。人们欢呼国家在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在忧虑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矛盾该
细细数来,安道专注景观已有20年。从狭隘的层面来讲,我们的确也做到了国内的前几位,但是除了景观领域之外我们还能不能触碰到其他边界,把景观当做视角切入到其他的领域中,来获得意料之外的价值? 在安道二十年的纪念之际,我们出版这本书,目的也是希望能够以景观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考,来阐述景观的逻辑之下,老建筑该如何与新时代接轨?如何传承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和智慧?如何让社区重拾人情温暖,成为生活的容器?如何重新激活乡村的人文和活力?如何通过艺术来传递幸福因子?如何通过对自然的亲近而改变人的认知习惯?如何打造一个串联起整个产业的IP与品牌?
本书为野果卷,概述部分介绍了野菜野果的含义、野菜野果的特点、野菜野果采食的注意事项、野菜野果形态 识别的名词与术语(野果卷用)、野菜野果的分类、野菜野果资源的利用、野菜野果的食用方法等内容。野果类群部分重点介绍了449 种野果,包括它们的中文名、拉丁学名、识别要点、分布与生境、食用部位与食用方法、食疗保健与药用功能、注意事项等内容,并通过相关科、属类群果实及其他形态识别要点的介绍,能举一反三地识别野果植物2 500 余种。对每种重点介绍的野果配有原植物采摘季节的形态彩色照片,或形态线描图,或植物标本照片,以便于普通大众野外识别与采摘。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不仅可作为部队人员、户外爱好者、大中专院校学生野外生存训练 的教材,还可作为农副产品开发利用、增加农民收入、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