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枣树是我国原产的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现栽培面积3000多万亩,产量900多万吨。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枣树栽培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枣树设施栽培也是枣产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结果。本书详述了枣树设施栽培概况、枣树特性及品种、枣树栽培设施规划与建设、枣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枣树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运等内容,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典型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枣树设施栽培的管理方法。本书以实用技术为主,对于指导枣农操作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枣树现代化设施栽培具有实际意义,可供广大枣农、枣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对油茶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油茶基础知识、良种繁育、早实丰产林营造、增强抗逆性(冻害)栽培、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控等。 本书首次提出或强调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如扩根容器苗繁育技术(第二章), 中耕防草 和 降密增肥 技术(第三章),增强抗冻性栽培技术(第四章),新低产林改造及预防措施(第五章),油茶灾害类别及预防(第六章)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 本书可供从事油茶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制定的相关标准与新规程,详细介绍了甜樱桃露地和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甜樱桃的园址选择、建园技术、品种选择、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以及营养缺乏的防治、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并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了重点阐述。本书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安全生产理念,相关内容配有墨线图和高清彩色插图,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本书适用于广大甜樱桃生产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由总序、导言和15篇专题论文组成,大致分为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两大部分,是笔者近年来对生态分明及其建设议题的理论思考的自然延续与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理论的探讨,尤其是各种形式试点或示范区实践所提出或需要回答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与挑战,是笔者特别关注和着力分析的对象。与此同时,这种理论性思考又是以较为丰富的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或示范区进行建立在理论文献充分梳理消化基础上的个例研究与比较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是《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在方法论和结构上的主要追求或 特色 。
当前我国葡萄设施栽培发展迅猛,由于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和调控上市供应期,使葡萄产业效益显著提高。本书由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编著,在总结多年葡萄设施栽培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各地开展设施栽培的先进经验,以实用为主,图文并茂,以图解的形式围绕设施葡萄高效、优质、安全生产,重点介绍了设施葡萄优良品种、设施葡萄整形修剪与配套栽培技术、设施葡萄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方法等,并阐述了当前葡萄设施栽培新进展与新技术。本书适合果树栽培生产人员,果园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湿地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包括湿地松特性介绍、良种供应情况、育苗技术、造林经营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章节。其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研究员撰写病虫害防治一章,姜景民、刘昭息研究员撰写其余章节,栾启福博士及广东林业科学研究院赵奋成研究员和湖南林业科学研究院吴际友研究员提供良种和育苗栽培技术部分资料,由姜景民全书统稿。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林复合经营,非但可以使农民获得“短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长短结合,协调发展”的综合产业效应,以及在同一地块上,将一维的农业生态系统转为多维复合生态系统,增加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实现种群在不同生态位上的共生互补和相互依存,*限度地提高土地和气候等资源的利用率。这更是一种创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同时,让林木覆盖率得以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农林争地的矛盾,为实现
本书根据设施甜樱桃的种植特点和生产管理经验,图文并茂,较详细地介绍了设施樱桃的生产概况、栽培生物学特性、优良品种选择、设施樱桃栽培的定植及建园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与包装等内容。本书可供农林院校、农科院所、果树站、基层综合服务站以及涉农企业、合作社中从事果树科研、生产及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广大果农参考使用。
为了全面、科学、准确地掌握全省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指导下,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图书编撰小组,以陕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陕西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等方面情况编写完成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周灵国主编的本卷《中国湿地资源(陕西卷)(精)》一书。本书是目前记载陕西省湿地资源及其分布*翔实的资料,内容丰富,不仅可作为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对外合作交流的专题资料。
本书稿内容主要包括果树整形修剪和嫁接两大方面,其中果树整形修剪主要介绍*的省工、省力、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树形和叶幕形及简化修剪技术,果树嫁接主要介绍*的省工、省力的嫁接技术。本书全彩印刷,图片丰富,非常适合于广大种植户使用。
本书共分八章。章主要介绍和论述了设施果树发展的现状,以及果树设施栽培的形式;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和探讨的是设施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设施草莓栽培技术、设施杏树栽培技术、设施李树栽培技术、设施无花果栽培技术、设施番木瓜栽培技术,分别从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育苗技术、整形修剪、采收和包装、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普及介绍;第八章则主要介绍的是常用新型农药及使用技术,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化学诱抗剂、低毒高效低残合成农药,以及其他的杀虫、杀菌、杀螨剂和严禁使用的农药。
本标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益明、张松丹、李增元、韩爱惠、智长贵、张银龙。
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主题为“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大会成果卓著,大会共收到高质量论文近40篇,涉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生态文明、生态评价、生态补偿、生态工程、森林旅游、林产品贸易以及林权改革中的种种问题,超越了林业领域,涉及农业领域、环境领域。为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促进我国林业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陈建成、田明华、尹少华特汇集、编辑成《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付梓出版。
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徽省不同区域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一书的作者在全面调查分析安徽省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适生树种(品种)的基础上编写此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本省和省外相同生态区域主要用材、经济树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 该书结构严谨,理论深入浅出,针对性很强,不仅为全省各地,也为省外相同生态区域的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提供了科学、实用、符合林业生产实践需要的营造林技术和措施,能够解决林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具有十分实用的林业生产指导性。
高山树线标志着树木生长的低温极限,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的山地之间。作为《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姊妹篇,Christian K?rner对从赤道到亚北极的树线分布现象进行了全球性综合分析,并基于树木生物学对此进行了功能解释。本书采用多学科方法探索了树木生长上限的森林格局、树木形态学、解剖学和气候学等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树线位置的模型模拟、种群繁殖过程、发育、物候和进化等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碳、水分和养分关系的生理学及胁迫生理学方面的证据,*后以树线历史(古生态学)和全球变化对现在和未来树线影响的分析结尾。书中有100多幅插图,其中大多数是彩色的,展示了世界各地的高山树线,书中还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信息。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科研人员,
为充分展示60年来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发挥这一时期珍贵历史资料的重要价值,国家林业局特组织编辑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要林业文献选编》,以此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并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森林美学》既是一本研究森林美学的大学教科书,也是一本全面介绍森林美学知识的大众读物。它不仅向读者系统介绍了什么是森林美学,回顾了森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剖析了森林美的本质、特性和影响森林美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它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森林美的具体表现,包括:森林的整体美、个体美和环境美,森林美的集中表现——森林公园美,以及森林美的延伸——宗教植物美。另外,它还探讨了创造森林美的途径、鉴赏森林美的历史和具体表现,以及培育森林美审美素质的方法。 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解和学习森林美学的知识读物,也是引导读者去欣赏森林之美的生动讲义,同时也可以作为森林人文和生态研究的参考书。
本书对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1982~2006年历年调查的文献资料和2006年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多年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8部分,分别是综述、自然环境、维管植物资源、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与建议、专题研究报告。另外,附蕨类植物名录、种子植物名录以及相关彩色照片、附图等。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自然(生态)保护、林业、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