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果树整形修剪的基础、梨树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梨树整形特点与丰产树形要求、不同树龄及类型梨树的修剪方法、梨树不同栽培种群的整形修剪特点等核心和重点等内容。书中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果园专业技术员和专业果农的良好读物。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制定的相关标准与新规程,详细介绍了甜樱桃露地和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甜樱桃的园址选择、建园技术、品种选择、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以及营养缺乏的防治、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并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了重点阐述。本书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安全生产理念,相关内容配有墨线图和高清彩色插图,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本书适用于广大甜樱桃生产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枣树是我国原产的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现栽培面积3000多万亩,产量900多万吨。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枣树栽培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极大地拓展了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枣树设施栽培也是枣产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结果。本书详述了枣树设施栽培概况、枣树特性及品种、枣树栽培设施规划与建设、枣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枣树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运等内容,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典型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反映了枣树设施栽培的管理方法。本书以实用技术为主,对于指导枣农操作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枣树现代化设施栽培具有实际意义,可供广大枣农、枣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对油茶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油茶基础知识、良种繁育、早实丰产林营造、增强抗逆性(冻害)栽培、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控等。 本书首次提出或强调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如扩根容器苗繁育技术(第二章), 中耕防草 和 降密增肥 技术(第三章),增强抗冻性栽培技术(第四章),新低产林改造及预防措施(第五章),油茶灾害类别及预防(第六章)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 本书可供从事油茶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
《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由总序、导言和15篇专题论文组成,大致分为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两大部分,是笔者近年来对生态分明及其建设议题的理论思考的自然延续与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理论的探讨,尤其是各种形式试点或示范区实践所提出或需要回答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与挑战,是笔者特别关注和着力分析的对象。与此同时,这种理论性思考又是以较为丰富的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或示范区进行建立在理论文献充分梳理消化基础上的个例研究与比较相结合的综合性分析,是《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文库》在方法论和结构上的主要追求或 特色 。
当前我国葡萄设施栽培发展迅猛,由于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和调控上市供应期,使葡萄产业效益显著提高。本书由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编著,在总结多年葡萄设施栽培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各地开展设施栽培的先进经验,以实用为主,图文并茂,以图解的形式围绕设施葡萄高效、优质、安全生产,重点介绍了设施葡萄优良品种、设施葡萄整形修剪与配套栽培技术、设施葡萄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方法等,并阐述了当前葡萄设施栽培新进展与新技术。本书适合果树栽培生产人员,果园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森林生态与经营领域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8章.分别对天然林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的现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典型天然林的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天然林的干扰体系与恢复的生态学特征、天然林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退化人然林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恢复评价、典型退化天然林的恢复重建技术、天然林景观恢复及其空间规划技术、天然林的可持续管理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是从事天然林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生态恢复与重建以从相关顿域科研、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湿地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包括湿地松特性介绍、良种供应情况、育苗技术、造林经营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章节。其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研究员撰写病虫害防治一章,姜景民、刘昭息研究员撰写其余章节,栾启福博士及广东林业科学研究院赵奋成研究员和湖南林业科学研究院吴际友研究员提供良种和育苗栽培技术部分资料,由姜景民全书统稿。
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很多省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油松造林营林实践,不少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对油松的生态学、育种造林、病虫害防治、木材特性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发表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现代林业科学的指导下,将各个方面关于油松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加以总结并使之系统化,是一项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作。 马履一主编的《油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以实用技术为主,收录了油松的栽培管理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可供营林科技推广人员使用参考。
《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以林学、心理、旅游、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疗养的基础理论、基地建设、课程编制、实施方法等领域,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角度,为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材将从森林疗养元素、森林疗养与人体健康、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森林疗养师能力要求、森林疗养途径及有效实施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森林疗养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和重要意义。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疗养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疗养的相关硬件及软件建设。森林疗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林学、心理、文化、旅游、医疗、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均为热点行业,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森林疗养已成为主流。通过本教材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森林疗养实践中综合应用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编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问题动态参考年度辑要(2015)》密切跟踪国际生态治理进程和各国生态建设情况,力图及时、客观、准确地搜集、分析、整理国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领域的重要行动和政策信息,供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了解情况和决策参考,动态参考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
黄明祥等编著的《松材线虫病害遥感监测与传播模拟研究》结合地理科学、复杂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探讨灾害地理学研究新方法——地理环境灾害系统工程,构建地理环境灾害系统工程三个研究层次,即灾害现象监测、灾害过程模拟、灾害防治协同决策三个层次。针对松材线虫病害特点,建立松材线虫病害研究的方法框架,研究病害影响因子提取和监测方法、病害高光谱特征、病害木识别技术,对病害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发现病害传播规律,构建病害除治协同决策机制,实现病害的科学防治与减灾。
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开展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的活动。雷巍娥主编的《森林康养概论(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针对森林康养的概念、类型、发展方法和运营做了详细介绍。该书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课程,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程、森林文化等共同组成了该校的特色基础课。
古徽州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独特的区域,黄山和齐云山自然形胜,誉作“黄山回来不看岳”;学院和宗祠数量众多,号称“东南邹鲁”;园林和村落规划精致,赞为“画里山村”。徽州人地矛盾历来尖锐,土地资源稀缺,号“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口压力巨大,时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然而,古徽州人却凭借仅有的资源和高效的管理,使得徽商雄富天下,徽学如玉树琼花。古徽州人才辈出,在理学、医学、绘画、戏剧、考据学、雕版印刷、园林建筑等方面成绩斐然。徽州人在人地和谐和生态文明方面成为标杆,徽州迄今保存了大量自然植被和人工疏林。这些林地中保存了 130余种、 800余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它们是古徽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和亲历者。本书从植物文化角度,采用“以图说史、以物证史”的手法,用考证详确的文字和 262幅精美照片,
微枝试管外生根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开发初期阶段,而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为了使该项技术能够在我国广泛应用,大大促进我国商业化组织培养技术的提高和产业发展,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组织培养茎芽试管外生根技术的引进(2004-4-03)的资助下,从美国系统引进了本项技术。主要包括茎芽移栽前的预处理技术、茎芽试管外生根基质的调控技术、微环境控制技术和营养管理技术等。并利用同时引进的模式试材颤杨、欧洲丁香、紫叶纸皮桦、杜鹃等品种和我们目前研究的花楸、新疆杨、新西伯利亚银白杨、风箱果等树种的组织培养微繁体系对引进的试管外生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消化吸收。本书系统报道我们引进的技术体系及其消化吸收研究成果,以期为促进树木组织培养微枝试管外生根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快速应用和促进我国树木微繁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可
该书首次提出了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森林经营方法,即结构化森林经营。在纵览国内外众多森林经营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概念和内涵,系统阐述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目标、原则、方法、技术、效果评价,深入研究了结构优化以及树种多样性、树种优势度和竞争树大小比数等参数的量化表达,并完整进行了结构化经营实践。 该书对生态学、林学、森林保护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营林生产人员的技术指南。
自然保护区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也是一个国家开展生态建设的支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并保存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10%和14%,陆生生态系统多达599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中。这些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人类无时不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根本措
云南是祖国的一片乐土,一块圣地,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成就于斯张福延、曲仲湘、徐永椿、任玮、曹诚一、薛纪如德高望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边疆、热爱教育、热爱林业,是中国学术界颇负盛名的科学家,是云南林业科学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把热血撒到了云南这片热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就和贡献。他们都工作到生命的*后一刻,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本书是中国林业国家记忆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