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古徽州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独特的区域,黄山和齐云山自然形胜,誉作“黄山回来不看岳”;学院和宗祠数量众多,号称“东南邹鲁”;园林和村落规划精致,赞为“画里山村”。徽州人地矛盾历来尖锐,土地资源稀缺,号“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口压力巨大,时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然而,古徽州人却凭借仅有的资源和高效的管理,使得徽商雄富天下,徽学如玉树琼花。古徽州人才辈出,在理学、医学、绘画、戏剧、考据学、雕版印刷、园林建筑等方面成绩斐然。徽州人在人地和谐和生态文明方面成为标杆,徽州迄今保存了大量自然植被和人工疏林。这些林地中保存了 130余种、 800余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它们是古徽州文化的重要见证人和亲历者。本书从植物文化角度,采用“以图说史、以物证史”的手法,用考证详确的文字和 262幅精美照片,
自然保护区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也是一个国家开展生态建设的支点。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国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孕育并保存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占到世界总数的10%和14%,陆生生态系统多达599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这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中。这些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人类无时不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根本措
本书对湖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1982~2006年历年调查的文献资料和2006年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多年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的成果。全书共分8部分,分别是综述、自然环境、维管植物资源、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与建议、专题研究报告。另外,附蕨类植物名录、种子植物名录以及相关彩色照片、附图等。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自然(生态)保护、林业、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
2007年,专题组在补充调查西南地区野生果树的基础上,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重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重点调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南部)、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野生果树。 2008年,对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主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调查,地点包括湖北、安徽、河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以及藏东南林芝地区。 2009年,专题组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笃斯越橘(Vaccinium vliginosum)和越橘(Va ccinumvitis- idaea)以及平榛(Corylu sheterophylla)、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等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对主要栽培果树的野生种或野生近缘种进行了补充调查。 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国产野生果树进行了系统编目;结合实地调查和既往资料,提出了《中国野生果树保护物种(建议名单)》
木材腐朽菌可以腐朽储木和建筑木材,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书作者在过去15年对我国主要林区贮木场的原木、薪炭木、桥梁木、栅栏木、坑木、桩木、枕木、仓库木、车辆木、堤坝木以及木制房屋上的木材腐朽真菌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量的标本采集和鉴定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书。书中系统介绍了我国储木和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140种,其中29种造成木材褐色腐朽,111种造成木材白色腐朽,对这些物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包括显微观察)描述,同时提供了子实体彩色图片,并对每个种的分布及所造成的腐朽类型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本书可供菌物学、木材学、林学、建筑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木材加工、装修和贸易的有关人员参考。
张家口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地貌和气候类型多样,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花卉资源。据调查,全市野生植物约500~600种,其中花卉约有500多种,具有种类繁多、**特色、花色各异、色泽艳丽、品种珍稀、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等特点,有很高的观赏、研究和开发价值。 为摸清全市花卉资源状况,为专业人员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查阅工具和参考,市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花卉资源进行普查,编辑出版了由王海东主编的《张家口花卉/张家口森林与湿地资源丛书》一书。全书以当地特色野生花卉为主附加已规模栽培的少量引进物种(不含外来盆栽花卉),共收录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卉457种,涉及 64科250属,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花卉资源的全貌。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赵国明主编的《天津山区野生植物图鉴(精)》共 收集植物106科344属54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 ,裸子植物3科6属6种,被子植物98科333属534种。 在科的排列上,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1978年), 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1978年),被子植物按照思 格勒系统(1936年)。在内容上,本书对每一物种的植 株、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等做 了简要介绍。物种名称主要参照《中国植物志》进行 核对,物种按科的顺序排序,同一科中的不同属、同 一属中的不同种均按字母升序排列。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是生物 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又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果的经验总结。本书的出版 对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树木志》,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教授主编,全国60余个科研院校200余位专家参加编写的大型工具书。该书全面、系统地研究总结了我国树木资源、分类、栽培及利用的成果,是我国树木学研究的一部巨著。它的编辑出版,开辟了我国树木学研究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树木学研究进入该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树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套图书包含了国产树种和引种栽培树种179科8000余种。分四卷出版。目前已出版3卷。卷于1983年出版,第二卷于1985年出版,第三卷于1997年出版。 《中国树木志》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的读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本旷世之作,代表了中国树木学研究的水平。目前,卷第二卷图书已罄。为满足读者的厚望,中国林业出版社特别重印该书的卷和第二卷。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植物新品种大量涌现,这些新品种已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方便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获取信息,有效地为林业建设和林改服务,编者将1999年至2009年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进行了整理,汇编成该书。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在生产单位、林农和品种权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生产者能够获得所需的新品种,在推广和应用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使林业植物新品种在林业建设和林改中发挥更大作用。
《温州植物志(第4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本论文集共选录了热林中心近10年来(2010-2019年)200篇论文或摘要,全面展示了热林中心在珍优树种良种选育技术、珍优树种高效培育、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森林资源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在当今西方景观已拥有成熟的生态与艺术品质时,我们的景观设计尚处于摸索、借鉴的阶段,这期间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关注于形式本身的表面模仿,忽略了对文化特质的挖掘。造成了景观作品的趋同现象,城市特色缺失。因此,对于景观意义建构的研究也就变得极为重要,因为它能透过形式表象触摸到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脉络,真正能与人的内心产生对话,并引起共鸣。陈圣浩著印派森组编的《景观意义的建构与传达--语言符号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精)》从作者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景观的构建与传达,本书在总结了之前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尽可能展示给读者真实的场景。
《温州植物志(第2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本书共收录了中国木材市场常见的商品木材377种,隶属280属,88科。其中:国产材186种,进口材191种。各种木材记载的内容包括:树种的名称、产地及树木性状,木材主要宏观及微观特征,主要材性参数与用途,木文化故事,以及木材珍贵等级和市场参考价格。 本书采用图谱的形式编著,以木材构造图为主,图文并茂,记载翔实。木材构造图片包括:木材标本横切而原色实体构造图、木材横切面、弦切面显微构造图。 本书首次使川连续变焦体视显微镜拍照木材横切面原色实体构造图,使其保持木材原有的真实材色,保持导管内含物的形态与颜色。首次将木文化与木材树种鉴定联系起来,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弘扬了中国的木文化。 本书是供从事木材鉴定的专业人员、木材产品质量检测人员、海关商品检验人员、木材经贸管理人员、木材加工技术人员等鉴定木
《浙江野果200种精选图谱》由作者花费多年心血编撰而成。从浙江708种野果植物中精选出观赏野果100个主种和106个附种,食用野果100个主种和81个附种介绍给读者。每种野果均配有由作者拍摄的精美图片,同时给出中名、科名、拉丁学名、别名及形态特征、分布、生境、繁殖方式、用途等文字内容,并附有常见的有毒果实、不堪食用野果图片及浙江野果名录。
《木材波谱学(第二版)》是我国部有关现代波谱分析技术与木质材料科学相互交叉融合之作。《木材波谱学(第二版)》共11章,分别阐述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锥形量热仪分析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和圆二色谱技术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木材和木材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