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 个树种(其中有12 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 种,非洲地区79 种,其他地区33 种,隶属于60科182 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
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 余年。近10多年来,柑橘生产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柑橘病虫害的发生成为阻挠我国柑橘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给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书收集了包括生理病害和自然伤害等共63 种病害,其中细菌病害、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线虫病共32 种;虫害共171 种;天敌63 种。新增的病害4 种,虫害11 种。本书作者经过对柑橘病虫害的多年观察,拍摄病虫害照片,从中选取1500 余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撰成此书,方便给生产者查阅。 本书可为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供从事柑橘种植农户查阅对照及教学、科研、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林业标准汇编(人造板卷下)》收录截至2011年10月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行业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发布的人造板类标准136项。本卷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人造板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胶合板类标准共67项;下册收录刨花板、纤维板、饰面人造板、木质地板以及人造板原辅材料类标准共69项。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植物生态指示值与种组,共2章,包括常绿阔叶林中3800余种植物的生态指示值,以及根据温度、水分和土壤酸碱度划分的生态种组。第三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功能与演替,共4章,涉及群落
《温州植物志(第2卷)》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
本书首先介绍了木质包装检疫工作发展历程与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木质包装的检疫要求;同时根据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进出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工作流程和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细节。在多年来全国口岸截获木质包装有害生物数据库的基础上,还重点介绍了天牛科、小蠹科、长蠹科、长小蠹科、白蚁科和树蜂科及林木病害等有害生物共279种,对每种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鉴定特征和截获记录等进行描述,并提供鉴定特征图片。 本书可供口岸动植物检疫工作者、国内植物检疫和森林检疫工作者参考,并可作相关科研院校的教辅材料使用。
本书内容包括: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综述,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基础,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贵州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等。
《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运用海洋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与修复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反映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取得的成果和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六章: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第2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全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提出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机制评估方法、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建议,建立了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等,是一部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红树林现状、发展和未来的教科书,为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书介绍了秦岭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包括地质地貌、植被、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脊椎动物、昆虫、微生物和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秦岭国家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和移民搬迁。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等学校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园林规划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学实习和工作参考。
本卷收录截至2011年10月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行业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发布的人造板类标准工36项。本卷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人造板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胶合板类标准共67项;下册收录刨花板、纤维板、饰面人造板、木质地板以及人造板原辅材料类标准共69项。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已在本书目录上标明(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为LY/T),年号用四位数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其属性及标准编号以本书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的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湖南现代林业建设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伟大创举,为省级尺度上开展现代林业建设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对指导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林业政策和机制的具体实践。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还是一个与生产实际、与政府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项目,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湖南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精)》本论著是以彭镇华教授为首的项目组专家经过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荟萃,是全体项目领导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出版,将为相关省市的林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也必将推动我国现代林业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功能四十年监测与评估》主要从森林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在国家层面及省级层面分析了四十年中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首次连续、动态地评估了四十年我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并揭示了其变化规律和原因。
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马广仁主编的《中国湿 地资源(总卷)(精)》一书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 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中 国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 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 等内容,书末还附有中国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 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br/
《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是关于树木种类形成木材后的各种木材性质的专著,是对世界主要树种木材性质和用途多年研究的总结。《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第二版)》按主要树种木材的地域分布分章叙述,按章节先后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南太平洋、中南美、非洲、欧洲、北美等部分,每个部分描述的树种都是该地区或全世界比较重要的商品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每章中,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树种按科、属、种的拉丁文**个字母先后排序。每个树种均进行了科名、商用名、别名和英文名,树木外形及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方面的叙述,并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级。同时将树种名称、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制成
本志是近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 论 简要论述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 策等; 各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 属、种的检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 的彩色照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 发现的新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 录种192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蛇菰 科,第二卷包含被子植物蓼科至豆科,第三卷包含被子植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植物新品种大量涌现,这些新品种已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方便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获取信息,有效地为林业建设和林改服务,编者将1999年至2009年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进行了整理,汇编成该书。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在生产单位、林农和品种权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生产者能够获得所需的新品种,在推广和应用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使林业植物新品种在林业建设和林改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制约葡萄生产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并且,葡萄病虫害防控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防控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除了原有的一些有害生物外,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引种,致使危险性病虫传播的风险增加、生物入侵风险增加;因种植区域扩大、气候变化、品种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病虫害的危害种类、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遗传变异等发生变化,危害加重;由于我国特有的生态条件和土壤与地理位置,土肥水等因子与葡萄优质生产匹配程度不足,导致的生理性病害发生且危害较重,也成为一些侵染性病害发生与危害的诱因。葡萄种植业的效益较好,在病虫害危害严重、土壤和生态条件不完美的情况下,种植者很容易出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本指导葡萄园病虫害防控和土肥水管理的技术资料,将对
周彩贤、王小平、马红、张峰、于海群编*的《林业碳汇--北京的发展与实践》分为基础理论篇、管理实践篇和调研探索篇三个篇章,涵盖了全球气候变化、林业碳汇基础理论、林业碳汇国内外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市在林业碳汇基础研究、管理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构建以及公众宣传推动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