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水一样流》收录尤瑟纳尔三部颇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均创作或构思于作家的青年时期, 终在晚年结集出版,可以说占据了她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 《安娜,姐姐……》以十六世纪那不勒斯地区一对姐弟之间的感情为主题,《默默无闻的人》讲述了生活在十七世纪荷兰的纳塔纳埃尔的生与死,《一个美好的早晨》的主人公是纳塔纳埃尔的儿子拉扎尔,他出入排演莎士比亚作品的剧团,在梦中提前经历了整个人生。三部小说虽然背景和主题各异,但都探讨了人的情感、际遇和行为动机,表现出“一切如流水”的人生状态。
《艾迪的自白》 我叫艾迪,我是个男生,在圣诞节的早晨,我迈进了警察局。 早在几个小时前,圣诞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我遇见了雷德 一个管道工人。在愉快的交谈过后,我们一起回家庆祝节日。然而,意外发生,我被他袭击了。警察、朋友、亲人,所有的人都在让我回顾事情的起因、过程、细节,一遍又一遍。而作为受害者的我,却失去了沉默的权利。一夕之间,仿佛所有人都拥有了雷德的脸,让我胆战心惊。没有人能理解我内心的痛苦,也无人意识到我的恍惚和恐惧。 伤害就像永不落幕的电影,我成为wei一的观众。或许只有逃离,才能改变痛苦的生活 《艾迪的告别》 我叫艾迪,我是个男孩,我害怕去学校,也讨厌待在家里。 我对童年没有任何愉快的回忆。这并不意味着我从未感受过幸福或是快乐;只不过,它总体
这部小说出版于2019年,是《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历史小说,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全球。曾荣获勒诺多中学生奖、最佳处女作奖、《图书》杂志年度好书奖等多个法国文学大奖。2021年亚马逊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和电影都引起了巨大轰动。 本书讲述了1885年发生在巴黎赫赫有名的精神病院 萨尔佩特里尔医院的故事。这里有着最权威的精神科医生、 神经病学之父 夏科先生,以及追随他的大批医生、实习医生、护士,常年收治精神失常及患有癔症的疯女人们。 1885年,夏科医生在一次医学公开课中,试图通过催眠诱发病人的癔症发作,故事就此拉开序幕。住在这里的疯女人包括:少女欧也妮,因自称能看见已故的爷爷、相信亡灵的存在而被父亲送到此处,以避免她让家族蒙羞;少女露易丝,她的父母在一场火灾中双亡,被寄养在姨妈家时惨遭姨夫强暴,姨
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 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 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 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且看捷克斯洛伐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编写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汇集了13篇布朗肖论卡夫卡的文章。《从卡夫卡到卡夫卡》从卡夫卡开始,到卡夫卡结束,《从卡夫卡到卡夫卡》是一部向文学大师卡夫卡致敬的书。卡夫卡对布朗肖的影响在布朗肖的著名文论《文学空间》里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当写作成为 祈祷的形式 ,毫无疑问写作是出自其他形式的。即使在我们这个不幸的世界的视景下,写作已经停止成为作品,卡夫卡在宽恕的时刻认出了文学的追寻者,并且明白不应该再写了 一个字也太多!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 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被 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写作先河。小说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 。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002年 非典 ,2020年 新冠 每当灾难降临,《鼠疫》总会爆发性大热。 因为人们总能在《鼠疫》的阅读中,感叹加缪惊人的预见性。 无论是因人人自保而导致的社会割裂、因谣言引发的混乱和焦虑、因严厉管控对人道的考量和冲击、因安全需求大过发展需求导致的全球化的惊人倒退,都在加缪代表作《鼠疫》中有着准确表现和追根溯源的梳理。 《鼠疫》以精细简明如史料的文体,记叙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发生的持续近一年的鼠疫之灾。因巨大影响和深刻寓意,加缪笔下的 鼠疫 ,曾被指代为当年的 法西斯 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人喻为人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的象征和缩影。 这让该书成为人们灾难中的之作。 该书面世之时,就被称为时代里程碑式作品,并使加缪在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
《娜嘉》首次出版于1928年,安德烈 布勒东从与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概念进行探索,彻底颠覆了十九世纪传统的文学观念。该书一般被视为小说。然而,许多证据都证明,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虚构,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展示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同时,作品又体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传倾向。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名作,极大影响了西方二十世纪的文学与艺术。
克洛德 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充满了诗人与画家的丰富想象。 这本《历史》是一幅散落一地的拼图。在这幅拼图中,时间是错乱的,叙述的当日、叙述者本人的童年、母亲的深闺岁月、法国海外殖民年代、西班牙内战时期 地点是零散的,家族的老屋、表亲的别墅、明信片上的殖民地、旅行的目的地、贷款的银行、街头的咖啡馆 人物是交错的,父母亲、外祖母、妻子、表亲、童年伙伴、银行职员、古董收购商、母亲的追求者 感觉是混杂的,光线、色彩、声响、气息、触感 由读者去拼凑起这幅拼图中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这个故事涵盖了三代人的历史。 本书原作于1967年出版,并于同年获得法国美第奇奖。该文学奖旨在奖励刚进入文坛、尚未获得与其才华相符知名度的作家作品。
《阴界与阳界》共有三个文集构成,分别是:散文集《阴界与阳界》、散文集《良缘》和小说《幸福死亡》。散文集《阴界与阳界》探讨了老年和死亡,加缪用精准的笔触描摹了人类临到暮年后力不从心的状态,或畏惧死亡或坦然迎接死亡。散文集《良缘》则是加缪前往布拉格、意大利、提帕萨等地旅游的个人情感抒发。小说《幸福死亡》是加缪生前一直没有发表的处女作。《阴界与阳界》、《良缘》和《幸福死亡》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小说《幸福死亡》中发现,很多场景的描写就来自加缪的旅游体验,而这些旅游感想大多收录在了《良缘》中。加缪在《幸福死亡》中又一次用虚构的语言探讨了死亡这个话题。
\"【内容简介】:青年学生路德维克因为在寄给朋友的明信片上写了几句玩笑话而被 出党,并被下放到矿井做苦役。在服役期间,他爱上了一位老实稳重的姑娘露茜,将她视为自己黑暗生活的引路人。然而露茜对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和抵制,激怒了不知内情的路德维克, 终,路德维克用一个耳光将露茜 赶出了自己的生活。十五年后,获得自由的路德维克重回故地,遇到了成为理发师的露茜,而露茜已经不认识他了。为了报复当初执意将他驱逐出党的泽马内克,路德维克设计引诱了他的妻子埃莱娜,却随即得知埃莱娜与丈夫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反而令泽马内克庆幸可以因此与埃莱娜离婚。埃莱娜知道路德维克不爱自己之后决定服毒 ,却误服了泻药,故事以一场闹剧收场。\"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 吃人魔鬼 ,但我只是一个躲藏在大众之中的无辜之人。我充满柔情,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你看到那充满意义的征兆背后,无处不在的恶了吗?在这个魔鬼主宰的时代里,一切都 倒错 了。 而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灾难的根源,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
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秃头查理、日耳曼人路易、洛泰尔签署了份法语文本《斯特拉斯堡誓言》。作者从这段历史挖掘素材,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两个孙子、私生的王子 孪生兄弟尼哈与哈尼截然相反的命运。哥哥尼哈是秃头查理的史官,是签署誓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的人生高光,是成为个用法语书写的人,是担任法语的接生婆。弟弟哈尼则只身一人策马而去,如同这个世界的幽灵一般寻找着一张女性面孔。这张面孔的主人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哈尼想找到她,进而找到自己的源头。哥哥尼哈见证了法语文明的诞生,弟弟哈尼则想找到孕育这种文明的母亲。书名 眼泪 ,既代表了法语诞生时令人激动不已的场景,也蕴含着哈尼意欲寻找文明之源而不得的悲伤。
人到中年,有成功的事业,有大别墅,摆脱了脾气变得糟透了的丈夫,摆脱了整天不知道在忙什么的儿子。我终于恢复成独自一人,自由自在。我必须说孤独是人世间 的礼物,是生活 的避风港。 但有天晚上,蒙面人闯入家里,强暴了我。这个意外把我的生活劈成了两半,明面上,我继续应付糟心的生活:儿子是个啃老族,要娶怀了别人孩子的女孩;母亲执意嫁给比她年纪还要小的小白脸;前夫有了新的约会对象,而我自己在和闺蜜的丈夫偷情。暗地里,我要调查出蒙面暴徒的真实身份。 我用铁腕和冷血维持日常生活照常运转,同时又要和 犯周旋,直到意外再次发生……?\"
\\\"【内容简介】:人类,只是宇宙粒子的随机排列组合。布吕诺和米歇尔是对同母异父的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又互为映照。布吕诺浪漫,成了语文老师;米歇尔理性,成了生物学家。布吕诺是个生活实践家,在吃喝玩乐、 换女友的过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米歇尔拒 了青梅竹马的示爱,比起稍纵即逝的欲望,他 愿意投身神圣的科学研究。在人生路的某个节点,他们都曾无限接近幸福又失之交臂。布吕诺和米歇尔互相纠缠的命运,构成了人类生存图景的DNA双螺旋结构。而在不远的将来,得益于米歇尔的研究成果,人类通过无性繁殖实现了永生,摆脱了生而为人的七情六欲……?\\\"
本书是法国17世纪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保罗 斯卡龙的代表作。作为法国滑稽讽刺文学的范本,《滑稽小说》是法国17世纪文学(小说类)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法国大学语文经典作品,被列入2020年法国教师资格会考文学方向书目。 《滑稽小说》与当时的喜剧作品一样,同为 引人发笑 而作,讽刺人间百态、讥笑世间万物,介于描述流浪汉与穷苦乞讨者的流浪汉文学、资产阶级滑稽故事之间。本书共两卷,叙事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用作者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喜剧剧团在外省小城演出时与当地居民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滑稽纠纷,展示了17世纪法国外省小城的风俗画卷。
本书是法国当代作家弗雷德?瓦尔加斯“亚当斯贝格警长系列”悬疑惊悚小说的第八部长篇。 在两起伪装成 的凶案现场,警察发现了一个类似断头台的神秘符号。调查首先将亚当斯贝格警长引向10年前发生在冰岛的一起旅行者被困引发伤亡的事件。随后新线索又将调查人员引向一个热衷于复原法国大革命议会辩论场景的罗伯斯庇尔著作研究协会。历史,变装,冰岛,人骨……顶住不被部下理解的压力,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亚当斯贝格终于揭开了10年前旅行意外的真相,揭穿了凶手的伎俩。 本书法国狂销70万册,荣获2015年法国朗戴诺悬疑文学奖、2016年德国犯罪小说奖。
《至高者》是一部向自身叙说并且转向小说自身的小说。它不断地否定自身,重构自身。小说主人公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首要需求和焦虑验证了一种自我的追寻。他试图抹掉自己的犯罪证据。他的话语主要是存在,一种归属于大众的感觉,一种对世界和律法的惊异和崇拜。他经常有一种介于梦幻和现实之间的生病的印象,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垂死的感觉。在他遥不可及的真正的死亡到来之前,这种垂死的感觉会一直陪伴(折磨)着他。这部小说也因此是一次对真实的追寻。
《被背叛的遗嘱》是昆德拉的随笔作品集,分成彼此独立的九大部分,一些相同的人物一再现身而且交错出现:包括斯特拉文斯基和卡夫卡以及他们耐人寻味的好友、雅纳切克和海明威、拉伯雷和他的后生晚辈──那些伟大的小说家。本书聚焦小说赖以为根的幽默精神、它与音乐的奥妙渊源、它三阶段的历史发展进程、现代小说的美学,以及小说的生命智能。昆德拉不仅是小说家,也是小说批评家和小说理论家,他在这部随笔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和文学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