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集》收鲁迅1927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大衍发微》。1928年10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包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学与出汗》等。 呜呼,鲁迅鲁迅,多少广告,假汝之名而行! 《辞 大义 》
《华盖集》共收鲁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新书局初版。 作者生前印行九个版次。 《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牺牲谟》《战士和苍蝇》《夏三虫《忽然想到(五至六)》《杂感》《北京通信》《导师》《长城》《咬文嚼字(三)》等。
《且介亭杂文二集》收鲁迅1935 年所作杂文四十八篇,1935 年末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 年7 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包括《叶紫作 丰收 序》《隐士》《人生识字胡涂始》《 文人相轻 》《 京派 和 海派 》《不应该那么写》《论 人言可畏 》《萧红作 生死场 序》《陀思妥夫斯基的事》等。
《南腔北调集》收鲁迅1932年至1933年所作杂文五十一篇,1934年3月上海同文书店初版。包括《为了忘却的记念》《论 第三种人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小品文的危机》等。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内容简介: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所写的杂文三十五篇。1937年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鲁迅先生生前自己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则是由许广平整理放在一起。 附集 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 这也是生活 》《死》《女吊》四篇,也一起附在《末编》。
《地气 马嘶岭血案 那儿 喊山》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葛水平的《地气》《喊山》、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和曹征路的《那儿》四个中篇小说。 葛水平的《地气》描写了一名正直的教师被排挤到只有两户人家和一个学生的山顶村落教书。老师的出现为这座静谧的山村增添了生气,并引出了一连串精彩纷呈的故事。《喊山》讲述的是封闭的大山里突发了一场意外,腊宏误踩了韩冲捕猎设置的炸药不治身亡,留下了哑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众人与韩父商议决定让韩冲赔钱私了,而哑巴却不同意给钱,还穿起红衣裳时哭时笑,大家认为她受刺激疯了,韩冲只能暂时照料母子三人的生活。在相处中,两人的心越走越近,哑巴曲折的身世之谜逐渐揭开。在两人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时候,腊宏的命案再生波澜,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只有哑巴才能说出真相
《花边文学》收鲁迅1934年1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一篇,1936年6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初版。包括《 京派 与 海派 》《骂杀与捧杀》等。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读几本书》
《二心集》收鲁迅 1930 年至 1931 年所作杂文三十七篇,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一篇。作者于 1932 年 8 月将版权售予上海合众书店,同年 10 月初版。包括《 硬译 与 文学的阶级性 》《我们要批评家》《柔石小传》《上海文艺之一瞥》《新的 女将 》《知难行难》《风马牛》《 友邦惊诧 论》《答中学生杂志问》。
《准风月谈》收鲁迅1933年6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四篇。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局以 兴中书局 名义初版。包括《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中国文与中国人》《难得糊涂》《青年与老子》等。 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夜颂》
《亲爱的灯光(中学生典藏版 增订本)/王开岭作品》为《王开岭作品》其中的一册。阅读《亲爱的灯光(中学生典藏版 增订本)/王开岭作品》的过程无疑是在进行一次智者的旅行,是在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青少年可以在书中纵横古今、捭阖中外的事件、典籍、人物中,听到来自作者的独立而自由的声音,从而校正自己观察问题的视角、对待事物的态度,重新审视历史的秘密和家国的命运。相信在这种充满养分的阅读中,青少年的目光会变得深刻、思维会变得理性,不再是被 快餐读物 俘获的一代。
《集外集》收鲁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初版。包括《斯巴达之魂》《流言和谎话》《哭范爱农》等。
《集外集拾遗补编》收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包括《中国地质略论》《破恶声论》《自言自语》《鲁迅自传》《文摊秘诀十条》《我的种痘》《辩 文人无行 》等。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三闲集》收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包括《无声的中国》《怎么写(夜记之一)》《 醉眼 中的朦胧》《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在上海的鲁迅启事》《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革命军马前卒 和 落伍者 》《柔石作 二月 小引》《流氓的变迁》《书籍和财色》等,末附作于1932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1932年9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译文序跋集》收鲁迅为自己翻译的和与别人合译的各书所作的序、跋,连同单篇译文在报刊上发表时所写的 译者附记 等,共一二○篇,包括《域外小说集》序言、《一个青年的梦》后记、《爱罗先珂童话集》序、《苦闷的象征》引言、《出了象牙之塔》后记等。
《古籍序跋集》收1912年至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古籍而写的三十五篇序跋,包括《古小说钩沉》序、《嵇康集》跋、《云谷杂记》序、《志林》序、《广林》序、《范子计然》序、《任子》序、《魏子》序等。按各篇写作时间先后排列,对正文中的资料性差错,参照相关文献作了必要的订正。
《华盖集续编》收鲁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其中前二十六篇作于北京,后六篇作于厦门。另有1927年所作《海上通信》一篇。主要篇目有《送灶日漫笔》《皇帝》《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马上日记》《马上支日记》《上海通信》等。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
《拂晓前的葬礼 小鲍庄》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和王安忆的《小鲍庄》两个中篇小说。 王兆军的《 拂晓前的葬礼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主要讲述了知青王晓云离开大苇塘村八年后,以大学生的身份重访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追忆自己从下乡插队到返城这一期间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作品成功塑造了田家祥、吕锋、田永顺等一批新时代农民形象,展现了王晓云的思想感情变化、知青 上山下乡 的基本面貌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王安忆的《小鲍庄》曾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作品从多重视角讲述了小鲍庄上捞渣、鲍五爷、拾来、鲍仁文等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尤其是作为 仁义之子 的捞渣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去世后,给小鲍庄带来了巨大变化。他死后被追封为小英雄,成为县
本书精选老舍散文72篇,涵盖了作者描写景物、风物、人物、人情的多样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或取材于市民生活,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旧中国子民生存、命运的思考;或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文人交往;或描摹中外各地景物、风土人情,细致入微,极尽渲染之笔触。作品中充满了生活情趣,更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老舍的创作受益于民间文艺的影响,他的散文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为广大民众所接收和喜爱。老舍是当代京味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散文中也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言来自于北京口语,读着上口,可以朗诵。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老舍对语言的驾驭功力,从现代口语入手,演化出便于反映现代生活
《入流 剔红 北京邻居》是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余一鸣的《入流》、计文君的《剔红》和荆永鸣的《北京邻居》三个中篇小说。 余一鸣的《入流》以黑色调为主,描写了长江上的运沙业这一 小世界 。什么是 入流 ?小说中借助白脸这个长江恶霸黑道魔头的一段话点题: 我开始的时候每次办了事也得难受几天,过了这坎,把心硬得让它结了茧,你就能在长江里呼风唤雨,人鬼敬畏,这才算真正入流 。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计文君的《剔红》曾获《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金奖。她的小说文字典雅,意境天成,写入状物精细入微;她善写女性,善写情感,对生命状态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极佳,常常一针挑破人生真相,但她又是温柔敦厚的,对世间的所有残酷她都有着一种清醒的理解和原宥,在世道的善变和凉薄中,满是作家对人心的悲悯
这是一个尊崇月亮的地方,他们认为人和大地是合一的,月亮就是夜间的女神。然而,教会滥用权力,善良的居民都被指控为巫师,犯了全是凭空任意想象出来的罪行:放毒、杀婴、亵渎陵墓、做渎圣弥撒、敬奉魔鬼 罪名数不胜数,还说撒旦是以公山羊的形式主持巫师们的聚会的。他们被刑讯逼供,被判处火刑,玛达伦被称为月亮的女儿,可是母亲却被指为女巫,她在善良的人们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母亲。
现代社会的快速流动使 在他乡 成为生存常态,人们习惯于离乡背井,奔赴一个又一个崭新又陌生的生存空间,情感世界中那些熟悉的地理与心理,顺理成章地被纳入 地球村 的范畴。对个体的人而言,其出生、成长的 地方 作为蕴含丰富意义的有序世界,不仅意味着具体的实践空间,更有重要的情感价值。本书是一本抒写乡土的散文集,书中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告白,是对那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家乡的四季变化、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对家乡情感的抒发,还让读者感受到乡土的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