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著春秋》是王树增全新的历史纪实力作。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麻隧之战 作品以夏商至春秋间每一场重要战事为背景,描绘出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并起的繁盛历史图景。君王问鼎天下,武士挥戈洒血,哲人向天冥思,情人把酒吟歌,农人沧海桑田 古老而璀璨的华夏文明在《天著春秋》的每一页里漫卷,读来震人心魄。漫漫春秋,大河奔流,星光璀璨。
1934年10月,年仅18岁的萧锋与红军指战员离开苏区,踏上漫漫征途。没人知道要往哪里走,也没人知道要走多久,没人知道哪里是根据地,但 打倒蒋匪军,解救穷苦人 的革命信念始终激励着年轻的将士们,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走向最终的胜利。萧锋将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用日记真实再现了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以及在长征将士们身上体现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 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 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 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 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
《进学记》是 长江学者 、中山大学教授黄仕忠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集。通过对个人求学经历的追忆,分别叙写了大学时的师长、学界的前辈、海外学者同仁、弟子辈的青年学者,以及作者本人经历的大学生活片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写下了不同人群治学的经历与个性,由此可见一个时代知识人的群像,也是一个时代思想史和学术史的记录。作者文字朴实真诚又神采飞扬,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金句: 人生就是一个进学的过程,对于我辈学人,更是如此。 我们很幸运,就是在这样神采飞扬的日子里,学习、生活、思考、成长,完成学业。
当战地记者成为母亲,家是新的战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私人战事,也是所有女性面对的现实 辛辣吐槽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公,细腻坦陈生育带来的身心洗刷,一部在尿布和失眠中寻回自我的回忆录 在你们家,谁做饭,谁照顾孩子,谁刷马桶? 你如何走向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在外工作,谁在家里呢?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女性,总会有那么一刻,你仍然只是一个女人。 女性的日常生活被怀孕、流产、婚礼、家庭暴力、葬礼、生病的孩子和学费打碎。我的,你的,全世界女人的那些事情。 家务就是一切。这种无处不在的生理需求,一直阻碍着女性的发展,让女性保持缄默。 这个故事关于每个在为人母后依然想要自食其力的女人。同样的故事在全世界重复发生。 我听得到你。我看得到你。我理解你。
清水洁,一个报道 桶川跟踪狂杀人案 足利女童失踪案 等著名冤案,撼动日本司法界、推动法律革新的调查记者。他无法忍受任何谎言,敢于和权力机关叫板,是公众眼中的新闻英雄。但在光鲜声名的背后,却是无数个与危险和失败相伴的日与夜:在劫机现场撒腿狂奔、被天才骗子唬得团团转、与 追诉时效 缠斗至最后一刻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人们究竟该如何辨明真假?记者究竟该为何报道,为谁报道?在这本半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清水洁回顾了三十余年职业生涯中经历的十余起重大案件,真情剖白身为调查记者的初心,叩问新闻报道的使命何在。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这套书是 重写文学史 的经典作品,堪称 大视野文学史 。是有北大学术背景的一批成熟学者90年代初创作的严谨之作。它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93年煞尾,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在写法上, 回到历史场景,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在6000多米的冰峰上,乔 辛普森摔断一条腿。搭档西蒙 耶茨尝试用绳子把他放下山去,展开一场孤身救援。 下放过半,乔悬在一堵冰崖中间动弹不得,身下是深不见底的冰隙。西蒙在上方拉着绳子苦苦支撑一个多小时后再也坚持不住,无奈从背包里拿出刀,割断了绳子。 乔向下坠去,一段岩架将他拦住。他活了下来,可身处冰隙,拖着断腿,忍受着寒冷、饥渴、疲惫,眼下似乎只有死路一条。绝望中,乔做出决定:他固定好绳子,滑下岩架,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绞刑架下的报告》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是伏契克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万分艰难的处境中,得到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的。这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描绘了一系列英勇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歌颂了在监狱中仍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伟大集体,表达了胜利一定属于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该作自1945年在捷克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九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增订版沿用蒋承俊先生捷克语译本,根据捷克语评注本进行了订正,并加入多幅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三篇伏契克所作文章,提高了整本书的可读性。
王光美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知识女性,她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夫人,她是共和国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她是中共历史上*冤案的受害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一书,记录了王光美与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的对话。黄峥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多年来对王光美作了系统、条理的访谈,将之记录整理成书并经王光美亲自过目定稿。书里还收录了部分刘源的口述,他经常陪同王光美接受采访,不时补充一些历史细节,以作为王光美回忆的补充。书中附有刘少奇、王光美家属提供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其中相当部分属首度公开。这也是王光美生前一次对自己人生历程所做的系统回忆。本书书名由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题写。 此书对刘少奇、王光美生平、思想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史研究,对中华人
《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是亚历山大 马斯特斯的传记处女作,诉说了身兼小偷、人质挟持者、精神病人与游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斯图尔特 肖特那伤痕累累、前科无数且放荡不羈的鲜活人生。本次出版为电影海报封面纪念版。关于被作传者斯图尔特,他们如是说: --------------------------------------------------------------------------------------------- 斯图尔特 肖特(本人): 我的一生非常有争议,非常不愉快。 亚历山大 马斯特斯(作者): 斯图尔特不喜欢我的手稿。 他要的是畅销书,是汤姆 克兰西写的那种。 你要反过来写。把它写得像个谋杀案之谜。是什么将我这个少年谋杀了?明白不?你要倒过来写。 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创作关于斯图尔特 肖特的故事,用倒叙的方式写这个盗贼,这个挟持人质的歹徒,这个精神病患者,这个反社会的街头流浪汉,写我如何像
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 散文名篇《挑山工》原为两节,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时节选了第二部分。此次,《挑山工》全文在《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倾情呈现。 这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挑山工扁担上挑着悠悠岁月,挑着生活重担,更挑着人生希望。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 2006 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有《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系列作品问世。他开创了全新的战争史写作范式,也为战争文学树立了新标杆。 这一系列作品所具备的坚实宏大的结构、国际的视角、对现实的关照以及详尽的资料,使他拥有了数百万忠实的读者,而万众期待的《抗日战争》将于 2015 年 6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中国战争系列作品将完满收官。 《长征》基调乐观,以这一人类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写出民心向背之别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朝鲜战争》以对万千战士的悲悯之情,构建起对战争整体格局的无奈与戏谑;而《抗日战争》基调庄严,全景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这是七十年来*部属于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史!
本书通过对曾任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的深度采访,以卫士长的视角,讲述了一代领袖毛主席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形,采撷点点滴滴令人难忘的瞬间和细节,还原了平易近人、胸怀博大又有血有肉的伟大领袖形象,对帮助读者了解毛主席的伟大气魄、品格风范,走进领袖的情感和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书中还特别增添了由新华社提供的毛主席罕见的珍贵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主席本色 。 首版至今,《红墙警卫》一书已走过了三十年,深受读者喜爱,作品以真实性、生动性、独家性和持久的感染力,穿越时光考验,成为有关毛主席的文学作品中一部有口碑的力作,多次被各地列为党史和传统教育阅读书目。
阿云案 又被称作 阿云之狱 ,这起小小的案件,竟牵动了诸如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富弼、文彦博、唐介等众多名臣的关注,还惹得宋神宗连下四诏,争论了十几年。即便是今天, 阿云之狱 也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司马光和王安石孰是孰非? 阿云之狱 是法律之争还是政治斗争?国家制定法律应该重刑还是宽刑?本书借用微观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小事件入手重述历史,讲宋朝的司法制度、权利制度、婚姻制度、女性地位,力图阐述宋代文明中包含的法治文明及其局限,从一个小切口折射了一部宋朝大历史。
身患重度抑郁症十余年的作家李兰妮,终于下决心住进了精神病院。 本书记录了作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身处其中,痛并感受着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的是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作者记录了精神病院内的 伤心人 ;借以烛照的,则是整个社会人心。 源于自救与救人的强烈意愿,李兰妮抱病阅读、参考了中西方大量相关书籍,梳理出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理、病理、心理及社会原因,书中回顾了中国建立精神病院的百年历史,提示种种有关精神疾病治疗的曲折路径及发展理念。在这片文学很难触及的领域,本书以独特的表现力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具备了超越文学的社会价值。 既是患者又是作家,走出精神病院的李兰妮说:身处孤独绝望的人啊,
山东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而罗马作为西欧文明的中心,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紧密相联,是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征。作家高洪雷选择这两个地点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终端,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可读性,以唐代快马的旅程时间结构全书,以沿途15座城市为结点,细数丝绸之路在城市兴衰、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全书凡15章,每章附有示意地图。本书是高洪雷继《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等口碑力作之后,在民族史、西域史和丝绸之路历史方面的*探索发现。
中国手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大国手艺工匠们的杰出才华,其中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与传人,更是几千年中华劳动者智慧的缩影。本书作者历时两年,从南到北、自东往西,深入细致地做田野调查、访谈人物、采集素材,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从目不识丁的壮族女红传人,到世界非遗项目宣纸捞纸工,囊括日常生活的有木匠、药师、制茶师、壮族女红、捞纸工、铁板浮雕师、夏布绣传人、棉花画传人、八宝印泥传人、成都漆艺传人、蜀绣传人、蜀锦传人、锡伯族角弓传人、正骨传人等能工巧匠;为在传统手艺人与当代工匠的意义之间,有一个承接,还详细记录了一位当代钢构建造师,本书一共收录了15名手工匠人,聚焦他们的人生故事、工艺技艺和行当信息,形成了这本图文并茂、内容坚实、可读性很强的《手上春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