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勒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在漫长的寒冷世界里,李娟详实地记录下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牧民们迁徙、放牧、背雪、绣花毡、整地窝子清理蓄圈,隆重豪华地串门拜访 艰辛繁重的劳动是日常也是阔大寂寞生活的乐趣与尊严。这是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动荡艰难的一个季节,随着时光流转与外部世界物质的丰富,这种生活方式行将逐渐消失。所幸李娟的文字真实还原了这个场景 牧人们的冬天和牲畜们的冬天, 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 。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 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 他将工作的点滴和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工作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 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 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 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 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 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
《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是一本旅行日记,也是一部心灵自传,记述了 浪漫冒险家 灵魂人物切 格瓦拉年轻时环游拉丁美洲的旅行。1951年12月,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尔维托 格拉纳多从科尔多瓦出发,骑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开始了他们向往已久的旅行。这次旅行历时9个月,横跨拉丁美洲大陆8000千米,旅行途中,他们饱览了拉丁美洲大陆壮美的风光,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塔卡马沙漠和亚马孙河,还见识了令人赞叹的印第安文化遗产。 本书文字通俗流畅,时而诗意盎然,时而诙谐幽默,带给读者美妙的阅读体验。书中的故事描写紧凑动人,场景刻画鲜活形象,具有电影般的画面感。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插曲,读起来生动活泼,令人忍俊不禁。切 格瓦拉对拉丁美洲文化的深度探索,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时局的反思,又为本书增添了浓厚的思想性。
《经典常谈》是中国经典古籍的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典籍的解读共十三篇。朱自清先生说: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经典常谈》虽作为一部入门级读物被收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 名著导读 栏目,但对当下多数中学生而言,是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读的问题的。为更好地助力教学,特推出这部学生版的《经典常谈》。本书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赵长征老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注析。对原文点到为止,却对现在学生来说有盲区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对原文背后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根据其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讲义整理写成,收文14篇。是作者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是中国社会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 ,保罗 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 过去的他,毕业于斯坦福、剑桥和耶鲁医学院,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医术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经外科医生;现在的他,是肺部布满肿瘤、日渐虚弱,需要定期化疗的患者。 当生命的尽头突然来临,当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他开始以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回顾与记录自己的一生,探讨医学与伦理,亲情与爱情,以及人到底为何值得一活。 当躯体逐渐衰竭,灵魂却日益坚韧。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路上,保罗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也给出了对生命的终极回答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 导师制 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接受学生求助和咨询等琐碎的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学生群体成长的手资料。本书稿是对这些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际遇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做了跟踪和思考,折射出当下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并勾画出一批年轻人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2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使这本书也成为了新加入二本院校的学生的一个入学指南,那些师兄师姐付出汗水泪水积攒下来的经验教训,也许会节省这些学生实现人生跨越的一些时间和精力。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轻女子猪野诗织在日本埼玉县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 受害者生前因长期受到跟踪骚扰而多次向警方报案,警方却未予重视,ZUI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记者清水洁在调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依从受害者生前留下的 遗言 的引导,多方走访查证,在警方轻视线索、调查不力的情况下,以记者的身份找到了实行犯,进而揭露了警方对受害者生前报案的漠视、敷衍,以及案发后试图抹黑受害者、掩盖渎职事实的行为。 此案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 本书是该事件的全记录。
《初心》是著名作家丁捷作品,是一部政论散文集。 初心,这是当今社会的大主题,是人生的大文章。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有初心,践行初心便能凯歌行进,偏离初心难免误入歧途。 本书便是以生动细腻的文学笔触,梳理个人、政党和国家的初心,讲述初心的建立、践行、摇摆、丧失和回归。
这是一部关于创伤、痊愈与勇气的回忆录。 作者瓦内莎 斯普林格拉以冷静、准确而坦诚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十四岁时被年长她三十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仍被G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十四岁。与此同时,法国社会却对此报以纵容的态度。 选中那些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怀的女孩时,G就清楚地知道她们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名声。因为沉默便意味着同意。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
1979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福岛万弥失踪。 1984年,栃木县足利市,五岁女童长谷部有美失踪。 1987年,群马县太田市,八岁女童大泽朋子失踪。 1990年,栃木县足利市,四岁女童松田真实失踪。 四起案件其实发生在同一区域,位于日本栃木县与群马县交界处。但栃木县警方只办栃木县的案子,群马县警方只办群马县的案子。 1991年,栃木县警方在侦办松田真实失踪案时,逮捕了一名男子,认为他就是本县三起案件的凶手。警方召开记者见面会,媒体接连报道,令公众相信连环SHA童案已全面告破,凶手已落网入狱。 1996年,群马县太田市,四岁的横山由佳梨再次失踪。 记者清水洁注意到这一连串事件的关联。 2007年,他重返事件现场。面对普遍认为准确度极高的DNA型鉴定结论,面对警方引以为傲多年的办案功勋,面对即将超过追诉时效的铁案,他大声而坚
?本书2016年在台湾上市,荣获《亚洲周刊》2016年度好书。梁文道、刘瑜、《东方历史评论》等合力推荐。内地版本增加50幅图片,全彩印刷,真实还原这个时代所经历的逆转、混乱与动荡。 ?周轶君为国内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伊斯兰世界的窗户,她作为华人新闻界中*线国际经验*丰富的记者,带来*真实的中东与世界。作者既有专业的记者视角,也有细腻的女性视角,细读中东的过去与现在,以及世界上其他充满变革的地区, ?作者遍访16个国家,与135位人物交谈,写出一百多篇采访,讲述的并非变革原理,而是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故事。由独裁者与小市民、军人与信徒、男人与女人述说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变革之中个人的喜怒哀乐。 ?虽写的是中东与西欧国家,但对于作者而言,也在寻找自身问题的解答。体察不同生活、制度,均是为了重新认识自己心系的那片故园。
我们从小到大生活的那座小城里,可能藏着多少秘密? 蒋述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成为一名民警,才发现身边人的另一副面孔。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竟然是盗墓集团的主犯。 帮忙代打游戏的网吧老板,摇身一变成了大毒贩。 信赖的线人,隔三岔五就因盗窃来警察局报到。 抓捕了越来越多的熟人后,蒋述才发现他们如此陌生。所以,蒋述决定将他们的故事,记录在这本书里。 这些发生在熟人身上的故事,让人得以窥见稀松平常生活中的恶。记住它们,可以规避身边的危险;了解它们,可以看清我们人性中的脆弱。
首尔这座光鲜亮丽的大都市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空间!一张由资本和贪婪人性织起的网,将无数都市贫民困锁于首尔心脏的狭小空间 蚁居村。 通过深入调查与一手报道,李惠美不仅揭示了这座大都市中蚁居村生态系统的秘密,更向我们展现了一部从釜山到首尔的个人奋斗史。 作为一名曾经的住房难民,她忠实记录了大城市中如蝼蚁般的人为维持基本生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那些委身于 地屋考 的居民,他们的生存证词无不令人震撼 64岁的李明道,逐渐产生了一种 只要能够换成钱,向全世界出卖自己的尊严都在所不惜 的心理;59岁的洪某,一辈子都在梦想东山再起,但过的日子也就是每周末例行买彩票,指望总有一天会中大奖;在大学街蚁居村,年轻人不再像偶像剧中俊男靓女那样梦幻浪漫,而成了存折里连1万韩元都没有的住房难民。 他们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 题记 ,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 名角 :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 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 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 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 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至少在四十岁之前,做过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经济收入还拖了人均收入的后腿;从来没有人用 优秀 来形容过我,也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内心世界。 继《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胡安焉把视角转向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他讲述童年和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命中途,选择以笔代口,从境遇、观念、心性、文本等多个层面,细致、生动、具体地梳理一路走来的坎坷颠簸。随之逐渐落成的,是一处丰富、自足、平和的精神家园。 回过头看,支撑他在生活低落处继续前行,并一步步走上写作之路的,正是 生活的另外部分 ,是那些 为普通的事物感到惊讶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