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周作人自编集两种:《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儿童学以及儿童文学素为周作人所关注,被他称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活动”。这方面的成就以及观点主要反映于《儿童文学小论》,大多涉及童话和儿歌,既富有研究价值,又颇具天真童趣,值得反复品读。《中国新文学源流》是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说理透彻,文笔精妙,身为中国的读书人,不可不细读之。
胡适先生说清代是词的"鬼影"时代,清词已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了。叶嘉莹教授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清初异族入主中原的"世变"为词体中兴提供了机遇,使那些沿袭明代词风的词人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作风。而在这种易代的悲慨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清王朝已很快地衰落,种种国难接踵而来。但奇妙的是:有许多词人在经历了"世变"的灾难之后,竟然在无意之中找回了元明两代丢失已久的词的那种不同于诗的言外意蕴之美。如果你不信,就请看叶嘉莹教授对这些词作的赏析吧。
《红楼梦》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本书以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文本依据,抛开高鹗续书的影响,仅针对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着力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探索大观园里众儿女悲剧命运的根源。此书还澄清了不少续书的影响下出现的耸人听闻之奇谈怪论,例如: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家产被谋夺等,还原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发掘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真相,与天下爱红者共谈讲。
本书作者带领读者重访宋朝故地,娓娓道来文坛佳话和名人掌故,解读宋词的灵魂及词人品性,使读者得以直面历史的苍凉及世事的沧桑,深入了解宋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源头。文章融铸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和人文精神,读来不仅有益于提高文学素养,对于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
清末民初及至民国前期的中国学术,如果抛开汉学宋学之争及新旧学之争的成见,仅就留誉于中国学术史而有大师之称的学者而言,那么,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等首当其冲;如果分别学科而言,那么,在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内,可谓大家辈出,名垂青史。而学思独运、称为“一世之雄”的天才学者刘咸炘,则以其学术遗产之丰厚,识见之高远,“堪称20世纪中国卓立不苟的国学大师”。 刘咸炘先生(1896-1932),字鉴泉,四川双流人,自幼聪颖好学,弱冠即有著述,青年而为塾师,与友人蒙文通先生等在成都共创敬业学院,任哲学系主任,后聘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终生不离教席,而潜心于国学研究,登堂入室,达到国学研究的极高境地。 刘咸炘先生的学术来源大致有三:一曰槐轩(刘沅),一曰实斋(章学诚),一曰西学(要在西方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但是,在这些所谓“一代之文学”里,流传广泛、深入人心的,必定就是“唐之诗”、“宋之词”了。 先来说说唐诗。有人对“唐之诗”提出疑问,说应该反过来才对,那分明是“诗的盛唐”。在唐朝,诗写得好,不仅可以扬名还可以做官,不会写诗简直不能被称为读书人。 一部《全唐诗》保存诗歌48900多首,风土人情、社会面貌、阶级状况、社会生活、山水风物、感慨情思等,皆可入诗。唐诗的形式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可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种。按照内容分,则有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怀古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悼亡诗
缤纷的元曲,有如春来时争相吐蕊的繁华,有如夜空中腾空怒放的焰火,照亮照花了我们数百年后凝神观赏的眼睛。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从时光隧道直达元朝,和元曲作家们面对面的灵魂交流与对话,聆听八百年前的人歌人哭和弦索锣鼓的协奏之声。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本书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这本入门读物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n Francisco Writers’ Grotto)的作家成员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任意门”,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与《642件可写的事》相比,本书关注点更小、更为细致,袖珍版的开本也可以轻松装进口袋。
《荷马史诗》的英雄世界是什么样? 《神曲》中有怎样永恒不变的真善美? 《堂吉诃德》为何始终有不朽的魅力? 谁能直面 生存还是毁灭 的永恒困惑? 如何解读《百年孤独》中耐人寻味的循环怪圈? 《文学原来这么有趣》将给你答案!《文学原来这么有趣》是一本介绍文学大师及其思想精华的图书。它虚拟了18堂神秘课堂,邀请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雨果等18位文学大师逐一走进课堂,讨论与文学密切相关的18个话题古希腊悲剧、英雄史诗、真善美、人欲、崇高的理想、人性的觉醒、伪善、自然之爱、永不满足地追求、个人式反抗、仁爱、金钱的罪恶、心灵辩证法、迷惘与抗争、世界的荒诞、魔幻与现实、讽刺与批判、和平与博爱,带你遨游文学经典的世界。
《小说理论》是卢卡奇前马克思主义时期最后一本重要著作。《小说理论》创作于1914-1915年,发表于1916年,原本是未完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的导论部分。如同副标题“关于伟大史诗形式的历史哲学研究”所示,该书主要描写了总体性从古典时代的圆满状态堕落为现时代的分裂状态的过程中,伟大史诗发生了向小说的历史转变,并运用韦伯的理想型方法对小说进行类型学研究,以主人公的心灵与世界的关系为依据,将小说划分为“抽象的理想主义”、“幻灭的浪漫主义”、“一种尝试的综合——《威廉·麦斯特的学徒生涯》”、“托尔斯泰和超越社会生活形式的尝试”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小说”。
洛夫是华语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早年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意象繁复,风格奇诡,被誉为 诗魔 ,后来则注重从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中吸取艺术精髓,将现代生命意识、历史感怀以及古典情怀的进行现代重构,熔铸成具有中西方美学品质的现代汉诗,成就显著,影响深广。同时,洛夫也是一位诗歌理论家,本书即收入了洛夫先生的十八篇访谈录,其中内容广泛涉及到诗歌美学、人文哲思、书法艺术等多个领域,是洛夫先生六十多年诗歌创作的总结,对部分代表性诗歌文本也有着精辟的剖析。
《小说的骨架》破除你对提纲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逐点指出写提纲的趣味、好处和技巧,让你的小说框架、层次和节奏都能得到方向性的保障。作者手把手地传授小说提纲写作的布局和技巧,从人物、背景、结构、冲突到主题,每章以一个具体的话题开始,建立起清晰的方法描述和任务目标,同时辅以大量创作案例;每章以对一位作家的采访结束,分享他们创作小说提纲的秘诀。此外,作者还引入了高效写作软件、连点成画、九型人格等工具,每一条建议都极具操作性,经得起创作实践的检验。
本书作者通过聚焦笑话这一表现形式来生动阐释创新行动的逻辑困境。作者认为笑话涉及语言实践中 隐蔽的问题:如何将规则应用于特定情况。笑话的逻辑形式由推论谬误、不当推论、语义歧义的错误使用构成。笑话是创新行动的图表,正是在笑话这一微观形式中,那些在人类实践的宏观世界中引起生命形式变化的推理方向的改变和含义的置换,变得清晰可见。简而言之,笑话是一种定义明确的语言游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但其 突出的功能在于展示所有语言游戏的可转换性。
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这本入门读物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当年,多少人因读此书而步入小说罔度,留连忘返;多少人因受此书启发而欣然走上创作之途…… 已故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孔阳说:“我读着他的稿子,跟着他的足迹,愈是读下去,愈是增加了对小说之美的理解……他的文笔清秀而又俊美,想象丰富而又生动……我愿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向读者们推荐这本书。” 汝捷同志的《小说24美》,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探讨小说之美,从艺术风格、人物塑造、它所反映的生活画面以及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殊规律等等方面去探讨;汝捷同志则主要从艺术风格方面去探讨。他在他所探讨的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就难能可贵了。至于其他的方面,希望汝捷同志和其他有志于此的同志,继续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