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 浮出历史地表 的标志性著作。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是张隆溪教授的一部文学史力作。作者力图通过这部著作,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为全球读者描绘中国文学的恢弘画卷,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轼等文学大师的人生和作品;《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特点和贡献;诗、词、曲、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同时,张隆溪教授力求借助跨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国际化新视角,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重新定位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为此,他不但借助优美的文字和巧妙的构思,把中国文学的名篇佳作翻译为英语韵文,而且把中外文学交流互动视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呈现了玄奘翻译佛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是作家、诗人黄梵在其系列写作课讲课录音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补而成。全书分为 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 一堂课学会写出好诗句 新诗写作的核心 写出整首诗的若干方法 等四堂写作课,针对诗歌创意写作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路径展开讲解、阐释,是一本具有整体性、实操性的新诗写作指南。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 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出一种解读世界的全新方式,即地理批评,它同时涉及文学理论、文化地理与建筑领域。
伊格尔顿是国际文学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极富创造力和批判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是作者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 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 ,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本书用非常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总趋势,即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认为二十世纪文论强调批评的独立性。本书分章讲解了现代西方文论经历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并且,本书还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文学理论进行比较和融会,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做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分析,为这一学科的经典阅读书目。
这是一部珍贵、鲜活的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史的学术著作。这部国内一部 新时期文学 口述史著作,历二十余年方才完成,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全书详细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界的思潮、事件与争论、创作、编辑与出版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界的各种面相。 作者历数十年、多次奔赴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南京、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采访了李子云、陆文夫、顾骧、邵燕祥、林斤澜、卢新华、刘心武、陈思和、冯骥才、北岛、李陀、莫言、铁凝、毕飞宇、叶兆言、余华、苏童、朱伟、铁凝、残雪、池莉、王安忆等59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文学活动家,做了数百人次的口述实录与书写整理,近300条知识点注释,等等,真实再现中国当代文学史种种鲜活细节。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 浪漫情节 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 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 神话 ,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本书是我社2015年出版图书《听客溪的朝圣》一书的新装版。 1971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安妮 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地体验生命,由此写就的这本《听客溪的朝圣》记录了她的山中生活,带领读者随之观看了整整一年关于造物的秘密:空中的鸟、地上的植株、宇宙中的星星......笔笔皆随意,而处处充满精细的美。她写眼中所见,同时在心中作更为博大幽深的联想。迪拉德看到造物的残酷,在她的笔下,大自然既令人感到恐怖,也充满无限慈悲。以她的视角看来,若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则你已为你自己攒下了 一生的好日子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需要乔治 斯坦纳 但乔治 斯坦纳一直需要《伊凡 伊里奇之死》或者《地下室手记》。 乔治 斯坦纳 人们要么是托尔斯泰主义者,要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者 这是否为真? 文学阅读的原则和条件,究竟是什么? 乔治 斯坦纳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对比来界定两位俄国文学巨人的天才性质,这是一部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关于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斯坦纳认为,在顶尖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超过了其他人的作品。斯坦纳运用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两位文学巨著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 悲剧世界观 。斯坦纳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着重分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全书以 串珠体 写法,将鲁迅、汪曾祺、萧红等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深度解析,既是 读书地图 ,也是 写作宝典 。 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 颜色 容貌 等),将经典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提炼出模仿的技能点,从而行之有效的写作宝典。 此版为全网畅销30万册的增订纪念,新增批注篇10篇文章,通过全文精批的形式,手把手带领读者领受作家们的繁密招式,解锁写作难题。
汪晖 鲁迅研究 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 中间物 意识的深刻内涵和 反抗绝望 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首 次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试图从重重的流言与遮蔽中还原词坛翘楚李清照的生平与写作。读懂这些 灵魂之问 或许会有助于一代才女的精神世界: 署名李清照的词是否都出自她一人之手? 作者列表爬梳了李清照集中词作的初始出处,对其真伪进行了简单的辨析,于是建立在这些词作之上的李清照生平也变得值得推敲。 李清照的丈夫为什么总是不回家? 此处要探讨的是词作为一种 代言体 (代他人抒情)文学,女性词作家的身份会不会带来错误预设与先入之见? 李清照是否再嫁? 这个问题如何与明清两代对李清照的作品接受纠结在一起,乃至引起当代的论战。 兼具汉学家的 他者 视角与理论工具,此书又有着相对扎实的文献基础,故堪称不可不读的海外汉学重磅力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美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深入述评具有代表性的拉美作家在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除了博尔赫斯、波拉尼奥、马尔克斯等大作家,也会解析更多拉美新生代的作家和作品,让喜欢阅读和想要阅读拉美文学的读者,读懂和理解这些作家及其作品,进而理解拉美和我们自己。作者会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讲起,探讨拉美小说的缘起,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回溯拉美的 文学爆炸 。此外,还会对拉美的非虚构写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本书是拉美文学阅读的入门级读物。
《文心雕龙》被称为 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因其 体大虑周 而备受现当代学人推重。研究它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为 龙学 。在诸多译注本中,陆侃如和牟世金先生撰写的《文心雕龙译注》,因其注释准确详明、翻译圆融畅达而成为经典。这是一部融学术性和普及性于一炉的全注全译本,可以引领读者走进 龙学 的殿堂。
《符号学理论》是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理论代表作,成功构建了一般符号学的理论体系,是继索绪尔和皮尔士之后的权威符号学论著,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阐述了符号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及理论体系,对 符码理论 符号生产理论 等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本书为理论界提供了一般符号学的经典理论,而埃科一生的研究和创作道路,无疑是体现符号学与写作,乃至文学理论与写作之间关系的最佳例证。
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如何 叙述 中国成为关键议题。本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写法兼有思想文化评论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 文明 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展开探讨,借此召唤认识和阐释21世纪中国的自觉意识。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配置、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玩法。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 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 考究与折腾 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 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讲述故事的叙述者、人物、情节、对话、情绪与意境,作者用专业的视角、细致的感受力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对《变形记》《游园惊梦》等15部经典作品抽丝剥茧,合上书页的那一刻,读者不仅能体会经典作品的妙处,迫不及待地找寻原文品鉴,更能深刻领会文学大师们的写作技巧。
《博士学位论文:我们这样写》精选23位于近年内攻读完博士学位的学者的博士论文写作经验,这些学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结合自身专业如文学、哲学、舞蹈学等和经验,谈论了博士论文写作的方法、遇到的困境与难题、个人感受和经验等。
本书作者在文献考证、实地勘查的基础上,书写清代江宁织造曹家百年兴衰历史,试图发掘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亲历或闻知的史事,以深刻体会《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爬梳出《红楼梦》中带有作者teshu生命体验的浮水印。 曹氏家族的兴衰起落,深深地嵌入清代前期的历史舞台中。书中shou先探索作为辽人的一份子,曹家如何在降顺金国后,拔出奴籍而变成第一代汉人包衣,从而登上清初的政治舞台,其旗籍的变化亦深刻反映清初政治斗争的影响。继而描画曹家如何开启半世纪的 秦淮风月 ,并通过家族复杂的姻娅、联宗等而跻身旗人上层社会,江宁织造曹寅更是 专差久任 , 二女皆为王妃 、奉敕纂修《御定全唐诗》,从而达至 呼吸会能通帝座 以及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之盛,而其后人又在中国西北时局及康熙诸子夺嫡的大历史中陷入破产倾家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