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 九诗心 ,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 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唐诗之美,在于有情。本书按照友情、乡情、宦情、江山情、古今情的顺序,从 我是谁? 注释 译文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课堂小彩蛋 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六个方面,对每首唐诗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解读,并以赏析图辅以漫画图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悟唐诗的美好,领略唐朝诗人的家国情怀。
《中华诗词写作教程(套装全5册)》是适合中有关中国古典文言与诗词课堂教学的参考读物,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组织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通过诗词基本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的训练,加深对历代诗词经典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诗词体裁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当代社会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教程以近体律诗和词的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兼五七言古诗的知识与写作训练,不包括曲,大致按体裁编次成五个分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既重点突出,又充分体现我国诗歌体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内容编排上,每册安排八单元32课,单元导语概括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内容。每单元则分为4课,以 诗法 标目。每课依次分为诗例、诗律、诗意、诗法、诗课五个模块,旨在 教诗 ,兼及 诗教 ,坚持有利于诗词写作教学为
本书是一本诗歌赏析书,也是一本中国诗歌史。从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诗跨越七个时代,解读47位诗人,涵盖20个主题,旁征博引200余首诗歌。帮我们厘清文学史对部分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吗?日本为什么称为 扶桑国 ?杨贵妃真的终老日本吗?除了 窈窕淑女 ,我们还能怎样称颂美人?织女竟然出轨,移情于通西域的张骞? 充满人性温暖的诗歌鉴赏方法:《古诗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暂,及时行乐的畅快;从《上邪》中感悟爱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与孟浩然一起渡过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机 通过这本书,我们将充分感受到台大优秀教授的独特魅力。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用文 所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 文学 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本次重版,将施先生原先考虑拟作十余次修改的记录,得以按先生之意在清样上逐一予以修订,又蒙先生*为信任的台湾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林玫仪教授,惠寄经施先生和她均详予审读过的繁体版《唐诗百话》,于是以上述两种版本再次予以全面严谨详尽的审校,从而完成了更为完善的《唐诗百话》*版本。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唐人七绝的经典名作。作者诗词创作经验既丰,复开设唐人七绝诗相关课程多年,此书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在遗稿基础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缕述七绝源流,爬罗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绝,深入讲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题或创作手法相似的诗作,评骘高下,细论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览唐代风格繁富、言短味长的七绝成就,亦见出诗艺在诗人之间的研习传承和流变。附录《七绝诗论》首次由手稿排印整理出版,其中对历代七绝的概述和七绝诗法要点的归纳,皆独具心得,授人以渔,虽非定稿,但可一窥其治学之途。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开阔的文学视野,陪同读者亲临或神游长江上下南北,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描绘这大好河山的诗词歌赋,享受自然的、艺术的审美愉悦;它引导读者认识作者或神交历代诗人,了解他们的创作语境,通过读其诗而识其人,直至知其世而悉其事,从而得到思想的拓展和启迪。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诗词之作,合《宋词赏析》和《诵诗偶记》为一册。前者释读宋词名作,《唐五代词批语残存》列为附录,收入白居易、温庭筠、韩偓等唐五代人词作及对其的精妙批语;后者为论文集。作者沉潜唐宋诗词研究多年,更兼积累丰厚的诗词创作实践经验,擅长由创作背景入手,比照同题材、同风格作品以较其优劣,诠释古人深蕴的诗心、词心,深刻精当且言人所未言,普及性和学术性兼具。论文部分评析苏轼词、姜夔词、《窦娥冤》等作品,举列多家说法而加以去取剖析,皆有独到见地。
楹联是体现和代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独特的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也是名胜古迹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北京地区的楹联数量多,类型齐全,艺术性高,具有鲜明的古都特色。本书立足于北京文化内涵挖掘,分为宫殿坛庙楹联、名胜园林楹联、寺观庵堂楹联、名人古迹楹联、五行八作楹联,以及其他楹联六大类,力图增加读者的审美趣味,留住老北京的乡韵乡愁。
王维是盛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名 首冠一时 。本书作者于1990年出版论文集《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对王维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在王维研究领域,《新论》是一部论证缜密中肯、考证翔实可信、成就超越前人的典范之作。它出版早,影响大,将王维研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获得北京市委宣传部颁发的1990年版北京市优秀图书文艺类一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2006年,作者以《王维新论》为基础,增收论文七篇,编成《王维论稿》一书,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七篇论文中,有六篇是1991年以后陆续写出的。它们大抵每篇皆有创获,如《读张著〈王维年谱〉札记》,揭示了一种较流行的《王维年谱》对王维诗文的误释与误考;《辋川别业遗址和王维辋川
宋菲君先生是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大外孙。他从小和外公一起生活,是和丰子恺相处久的孙辈,也是受丰子恺影响大的儿孙之一。本书详细记录了宋菲君儿时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外公丰子恺具有特色的家庭教育 课儿 (私塾课),丰子恺先生亲自为儿孙讲解中国古典文学,辅导他们学习外语。 课儿 的特点是 养成教育 ,旨在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和修养。书中除了回忆场景外,还配有丰子恺先生的插画以及古诗词注释,在纸本上真实还原当年丰家的私塾课。一首诗词,一幅漫画;一段轶事,一片真情;一个年代,一种人生。让我们在诗词和漫画中领略那尘封的丰家私塾课。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与诗学审美的源头,也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气味的起点。本书为《诗经》做详解通释,先以阐明读诗基本方法的绪论为引领,再收录《诗经》全文,每首诗下又包含原文、诗旨、注音、词义、章句解说、旧注考辨、文学赏析等内容,注释详尽,可供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读者用作阅读、学习与检索的参考书籍。 《诗经》存世悠久,注释版本众多,前人讲解中多有分歧之处。本书作者王静芝教授在20世纪下半叶台湾学术界及教育界声望卓著,曾长期任教于辅仁大学,历任中国文学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他精研经史典籍数十载,以传习经典、续通文脉为己任,将毕生治诗的成果集于此书, 字注句解,贯串全章,单义简释,力求明快 ,以望为 初学及自修者 提供一个简明平易的门径,一窥经典之基与诗史之美,是帮
本书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研究中心,结合王氏手稿原貌风格,并旁涉其他文论著作,尝试提出这册词话的诗学史的原初结构,即风人深致、盛唐气象及境界的华夏诗学三界。王国维在诗学方面是以文学三书名世的,而三者之间又是以《人间词话》为机枢。本书认为,王氏不得不首先完成对词之品格的学理升级,那就是五代两宋之词确实具有与两周风雅、大唐歌诗并肩而立的风光与壮怀,并对近世评论家的一些比附失据之说进行辨析。作者持论公允,发覆细节,尤善于对王国维 诗心 进行解读,使得本书具有诗性的灵光。
在汉代《诗经》学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谓的“四家《诗》学”。其中发端于民间的《毛诗》学说因在汉末得以广泛流传,在唐代又获得官修《五经正义》的正式确认,因此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今人阅读《诗经》 为重要的凭借。而汉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诗》学却不幸地失传了。至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痛感三家《诗》学之亡佚,遂编撰《诗考》,遍采群书,搜亡辑佚,对三家《诗》佚文做了初步的搜辑。自此之后,历代学者对三家《诗》学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到清代乾嘉时期,开始了对三家《诗》学文献的大规模辑佚。到道光时期,有多种重要的三家《诗》辑佚著作相继问世,如冯登府《三家诗遗说》、阮元《三家诗补遗》。但从规模和质量上看,它们都不能与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编纂的《三家诗遗说考》相提并论。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年间小琅嬛馆刻
该辞典精心挑选世界61个国家260位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771首,由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巴金、王佐良、吕同六、杨宪益等,以及现当代著名诗人冯至、卞之琳、穆旦等翻译,由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朱维之、戈宝权、袁可嘉等撰写赏析文字,集名诗、名译、名析于一书,可谓经典荟萃,名家云集。该辞典汇集了外国诗歌的精华,所选名诗代表了世界诗歌的高水平;书中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对每首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赏析,引领读者进入优美诗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人间词话》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一部词论名著,被誉为词论界的圭臬,是一部深具影响力的文艺美学著作。作者提出境界说,这不仅是其创作原则,亦是其评价词作优劣的标准。《人间词话(古典诗词中的美与妙畅销5年修订版)》精心汇集了王国维亲手删改后的六十四则《人间词话》原本,并收录了其剔除掉的四十九则,对原作进行注解、赏析,辅以多幅唯美古典画作,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叶嘉莹著的《古诗词课》共三十六课:上编二十课,是关于诗的介绍,始于《诗》《骚》,终于晚唐之李商隐;下编十六课,是关于词的介绍,始于最早的花间词人温庭筠,终于南宋末之王沂孙。读者通过这三十六课,可以掌握到中国诗词演进和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线索,体悟到诗词中的兴发感动的生命和作用。 每堂课后,均附有叶嘉莹亲自注释、简析的 诗
《悲秋》作者为法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郁白,他翻译过巴金的《憩园》、杨绛的《洗澡》。《悲秋》一书的立意源自作者与钱锺书的私人谈话,立意甚高。作者对我国汉唐两个朝代以秋为题的一系列诗歌进行了研究。它借助中国古诗秋天形象的诗学分析,旨在对中国古代本体论作深入的哲学思考和追问,试图揭示出中国思想的固有模式特征。
康熙二十二年刻印《陈检讨集》十二卷行世,称蒋刻本。康熙二十八年,陈宗石、陈维岳二人对陈维崧存世作品予以辑补并刊刻,称患立堂本,含《陈迦陵俪体文集》十卷。乾隆乙卯年间,陈维崧孙陈淮重刊《湖海楼全集》,称浩然堂本,含《俪体文集》十二卷。康熙三十二年,皖人程师恭以蒋刻本为底本,对陈维崧骈文进行笺注,由有美堂刊行,后又续有订补,于乾隆三十五年新刻亦园本《陈检讨四六笺注》。此次整理陈氏骈文集,以有美堂本为底本,原文校勘以蒋刻本、浩然堂本、患立堂本(《四部丛刊》影印)为主要参校本,另参考亦园本、《四库全书》本、文瑞楼本。程师恭注文则以亦园本、《四库全书》本、文瑞楼本为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