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诗歌的人》是一本以短诗为主的原创诗歌作品集。收藏人间的喜怒哀乐与美好情感。如江风上的明月,如深夜里的烟火,有爱情里的玫瑰,也有爱不能得的沉郁。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与普世情感,充满烟火气。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二部分关于珍贵温暖的记忆,以 从岁月中盗得几首往事 和 从蹉跎里折灵光一枝 为主题;第三、四部分关于情诗,以浪漫的书写表达 从诗里藏你的名字 和 从你的眉眼里偷一首情诗 ;第五部分关于和解,以 从遗憾处取一份释怀 呈现另一番世间情;第六部分则关于想象,乌托邦的怀想抒发 从日子里窃一物幻想 的主题,让诗歌的语言更有张力。 就像诗人所说: 只诚恳地记录日子 ,希望这本偷来的诗歌,是你如春的温暖。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唯美情书。 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是清康熙年间成书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 一词表示 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至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古文观止》序言中称 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 ,系当时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本书是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全面考察了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行卷之风的由来、行卷之风的具体内容、举子及显人对待行卷的态度及其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前人论唐代文学与进士科举的关系诸说的得失、行卷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行卷对推动唐代古文运动所起的作用、行卷风尚的盛行与唐代传奇小说的勃兴等。本书完整地论述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个众所周知却从无人专门加以研究的文学现象,以鲜明的学术特色在新时期学术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多方面的典范意义。
《陶庵梦忆》是明人张岱的笔记小品集。全书共127篇(含补遗4篇)。张岱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士族文人之家。母亲为陶渊明后人,故自号 陶庵 ,有清远之志。一生淡泊功名,不求仕进,潜心著述。其交游甚广,为人深情,热爱生活,诗文、琴曲、饮茶、美食、金石、花艺、彩灯、烟火,无一不好,无一不通。明亡后,入山隐居,梦中忆前朝人事,情不能已,作《陶庵梦忆》八卷,为后世文人所珍爱,流传至今,已成经典。本次出版以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王文诰本、国图藏粤雅堂抄本为参考修订,收录《张岱:自为墓志铭》《张岱的一生》(年谱),特别收录徐建雄先生全文白话翻译,并邀请撰写《译后记》。本版排版舒朗,注释详尽,是一个非常适宜随手翻开阅读的版本。
.........
历来文人,*重文章。明清之文,作者甚多,数量甚富,且流派迭出。本书精选明清著名散文家宋濂、刘基、汤显祖、姚鼐、曾国藩等人的作品近五十篇,体现了从明到清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色,并附有注释和品评。是一部关于明清散文的优秀选本。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之称,是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古往今来,众多文士名流,醉心于扬州的风情风物,流连于扬州的风景风光,歌吹吟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传诵不绝。历代名家笔下的扬州,洋溢着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扬州历史上的兴盛时期,正遇上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而中国诗歌鼎盛时期的秀的诗人群,与扬州的邂逅,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契机。据史料记载,有诗为证到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皮日休、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几乎占了
《孝经》是十三经中体量最小的一部,其内容顾名思义重在提倡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孝”。《孝经》以孝为核心,阐发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此书中肯定了“孝”是上天所订的规范,指出孝是一个人品性的根本,国君可以用“孝道”治国,臣民可以用孝安身立家。《孝经》在汉代即是宫廷内部教材。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孝经》做注,作为东宫教材,并颁行天下。此次以上海图书馆藏嘉庆二十年阮元南昌府学刻本为底本进行影印。
璀璨夺目的文化,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先祖列宗高贵人格、高尚道德、高超智慧的结晶与体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许多文明却不幸失落,湮没无闻了。它们犹如划过长空的流星,虽然短暂,但照亮了历史的夜空;这些消失的绝响,看似无从追寻,却充塞天地,余韵袅袅,回荡不息。 收入本书的十八篇文化历史散文,作者秉持开放的大历史观,在绵延不绝、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游弋,或钩沉索隐,或考订事实厘清真相,或追溯古人创造的辉煌,或搜寻、打捞失落的文明碎片,或梳理发展演变的脉络轨迹 将其描写对象放在地理时间的 长时段 中加以考量,融入了作者对中华文明的深情礼赞、深入研究与深刻反思。
跨越唐宋两个朝代,三个世纪,八大文豪前后相继,辉映古今。由唐代韩愈揭竿,提出 复古 的观念,一洗延续已久的文坛绮靡风气,主张明白晓畅、言之有物的文章,形成一种文艺复兴的氛围。到宋朝的苏轼,散文达到前所未有的豪宕飘逸。忧伤凄楚的个人际遇,深沉缠绵的家国情怀,知识分子的理想、期待和批判精神,化入一篇篇千古文章中。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作欣赏》为 跟着名家读经典 丛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分册。 本书是一部名家赏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典著作的文学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包括曹操、曹植、蔡琰、王粲、鲍照、谢灵运、陶渊明、阮籍、嵇康、江淹、向秀、谢灵运、陆机、王羲之、郦道元等。 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施蛰存、吴小如 、王富仁、周振甫、金志仁、伍夫楹、 张永鑫、傅正谷等。 所辑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曾得到广泛好评的优秀赏析文章,被赏析文章,亦为公认的名篇,引导读者从更宽泛的背景、更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赏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普及读物。
《随园诗话(彩图全解)》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作为这方方面面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随园诗话》全书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 性灵 二字。 性灵 即 性情 ,在袁枚的诗论中这两个词是可以互用的。袁枚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南宋杨万里和明代袁宏道等有关 性灵 的主张,而且还赋予了传统诗教 诗言志 全新的解释。
民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学人又在时代的夹缝中尽显其个性、性情,胡适的宽容、傅斯年的认真、叶企孙的高尚、陈寅恪的耿介……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作者多年来披阅各种史料,力图还原当时学人的众多人生细节和性灵风骨,并融进自己对前辈文人、学人的理解。 与同类书相比,本书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力图避免把文章写成纯粹的历史知识介绍,而是在介绍前人故事时,融入个人思考,现在写史的人多,有学养、有深度的历史思考者相对较少。将新颖的史实与独特的充满现代意味的思考融为一炉,可出个性。二是特别注意视角的新颖和语言的生动形象,行文轻松,字里行间充满精彩的哲理。 三是在讲述前人故事时一般不用概述,而选择生动可感的细节还原历史,以加强文章的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