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唐宋两个朝代,三个世纪,八大文豪前后相继,辉映古今。由唐代韩愈揭竿,提出 复古 的观念,一洗延续已久的文坛绮靡风气,主张明白晓畅、言之有物的文章,形成一种文艺复兴的氛围。到宋朝的苏轼,散文达到前所未有的豪宕飘逸。忧伤凄楚的个人际遇,深沉缠绵的家国情怀,知识分子的理想、期待和批判精神,化入一篇篇千古文章中。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曾在齐、魏等国游说,推行儒家思想。《孟子》一书由其门徒汇编整理而成,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是先秦著名诸子作品之一。唐宋时期,由于韩愈、朱熹等人的推崇,《孟子》的地位逐渐升高,*后成为与《论语》并重的儒家经典。《孟子详解》是对这部经典作品的详注、翻译和评析本,是非常适合当代读者阅读《孟子》的版本。
戏剧的本质是一种朝生暮死 浮游式 的艺术,作者将舞台上搬演的剧本,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使之流传下去,并为后世文学提供滋养。本书由散文家张晓风改编,原著精髓,情景描绘,文辞典丽,声情并茂,充满哲理,将流传约九百年的几十个经典故事,赋予现代性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堪称一次完美的再创作,使古代戏曲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卢纶出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卢纶诗名远播,拥有着唐代大历十才子冠冕的称号,但他的一生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卢纶存诗三百三十九首,是处于盛唐到中唐社会动乱时代的诗人。卢纶无疑是大历时期 有独特境界的诗人,他的诗歌气魄宏伟,境界广阔,善于用概括的意象,描绘盛唐的风韵。他的诗歌不仅在大历时期,在整个唐代也具有独特的价值。本书从卢纶动荡时代的人生历程、广泛丰富的交往谱系勾勒卢纶的生平,以盛唐边塞的余响远韵、民本思想的深情表达、送别赠答的情景交融等篇章展示卢纶的诗歌创作特点,是一部关于卢纶生平、创作较为全面的作品。?
\\\\\\\\\\\\\\\\\\\\\\\\\\\\\\\\\\\\\\\\\\\\\\\\\\\\\\\\\\\\\\\"《避疫六记》是冯仑在2020年期间写就的纪实性散文。 2020年,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本书记录了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冯仑与大多数人一样,宅居在家。被迫从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放缓脚步,他虽然感到无奈,但也有了 多的时间漫步书房、回忆往昔、陪伴家人、体悟人生……冯仑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和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命名为“避疫六记”。 内容包含拾书记快、抗炎记道、奉养记孝、持箸记史、悼亡记仁、收纳记巧六大部分,涵盖日常阅读习惯、与父母相处的温情故事、过往患病经历的独特生命体验等多个方面。 冯仑为人通达,为文平实幽默,字句间饱含着深刻、豁达的人生体悟。\\\\\\\\\\\\\\\\\\\\\\\\\\\\\\\\\\\\\\\\\\\\\\\\\\\\\\\\\\\\\\\"
%26nbsp;%26nbsp;《陶庵梦忆》是记述关于明末散文家张岱所亲身经历过的杂事的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
“跟着名家读经典”是一套名家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古今中外文学中 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萧乾、程千帆、周汝昌、叶嘉莹、袁行霈、吴小如、余光中、谢冕、陈思和等。 本书选收有关隋唐五代文学的欣赏文章34篇,涉及杜甫、李白、贺知章、柳宗元、李贺、杜牧等人的作品,作者有叶嘉莹、周汝昌、葛晓音、程千帆、马茂元、屠岸等,名作、名家、名文相得益彰,为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学欣赏的盛宴。 名著作者:陈子昂、王勃、崔颢、李白、杜甫、贺知章、张九龄、司空图、皎然、柳宗元、刘禹锡、韩愈、李贺、杜牧、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冯延巳、李商隐、张若虚、韦庄……赏读作者:施蛰存、萧涤非、靳极苍、程千帆、周汝昌、吴调公、马茂元、吴小如、叶嘉
抱瓮老人辑的《今古奇观》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 喻户晓,在史书记载中,治水有功、德高望重的大禹成为部落 ,并成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 早的王朝。20世纪初,一批受西方现代治学方法影响的知识分子,搅动了以“信古”为主流的中国学界。“大禹治水”等故事在这股“疑古思潮”中被古史辨学派归为传说。夏朝是否是古人臆测出来的朝代?古老的“夏都”到底在何处?多年来考古学家、史学家一直在寻找“夏墟”。本书作者通过李济在夏县西阴村考古、徐旭生寻找夏墟、夏鼐看好东下冯等在中国现代考古 意义重大的事件,通过考古发现,文献典籍,方志材料等多方面,对夏朝、禹都与晋南河东地区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