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我与地坛(纪念版)》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本书收录著名作家毕淑敏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百余篇,如脍炙人口的《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关于生命与命运的遐想》《灵魂飞翔的地方》《冻顶百合》等,还有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学会看病》《葵花之最》《我很重要》《孝心无价》《提醒幸福》《青虫之爱》《永别的艺术》《每一天都去播种》《离太阳最近的树》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活、学习、情感、生命、旅行等多个方面。作为一个从医20余年,且在北师大系统研究过心理学的作家,毕淑敏的文笔非常细腻,心理刻画非常传神,具有洞见人心的力量。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老师散文精选,书中收录《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贴》《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经典作品。 柔软的心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文学如月光,无用,却让人心柔软。 《读书就是回家 勇敢篇》精选《老人与海》《堂吉诃德》《肖申克的救赎》《月亮与六便士》等11部以 勇敢 为主题的文学经典。 把一本厚厚的书浓缩为1万字的精品书稿, 把书读薄 ;同时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由浅入深,理清故事脉络、剖析人物性格、梳理干货亮点,轻松看懂世界名著。 从了解一本经典开始,好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好习惯,去了解经典中蕴含的真正的人生大道: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活着,得有点兴致》是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全书从四个角度,展现出汪曾祺多彩的人生及对生活的态度。分为四章, 人间草木 收录《花园》《生机》等关于草木的文章,篇篇经典; 四方食事 收录《五味》《家常酒菜》等关于美食的文章,带读者领略饕餮盛宴; 自得其乐 收录《写字》《看画》等关于书画等兴趣的文章,展示汪曾祺的兴趣世界; 我的世界 收录《西南联大中文系》《我的世界》等过往经历的文章,回忆汪曾祺的故乡及老师亲友。
回想自己的青春,有爱,有情,但同时还有不少的烦恼、彷徨与迷惘。写这本书便是想对自己过去的一切,作一番总结与反省。 书中的人物、地方并不局限于我二十岁前后的青春时期,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以至今日的各种悔悟迷惘、乡愁驿恨都记在了这本书里。 渡边淳一
这本书是在史铁生2010年12月30日出版的,第二天的凌晨,史铁生就永远离开我们了。本来,这是我们送给他的一个新年大礼,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与地坛》其实是史铁生送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当年《我与地坛》发表的时候,韩少功说过,即使今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这篇作品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 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 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现在,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豆子芝麻茶》是杨本芬“看见女性”系列的第四本书,是一本珍贵的平民史歌。本书分为两部分:“过去的婚姻”和“伤心的极限”。在讲述过母亲(《秋园》)、乡亲(《浮木》)、婚姻(《我本芬芳》)之后,作者又将目光聚焦到秦老太、湘君、冬莲这三位女性的婚姻上,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困惑与痛楚、选择与担当、勇气与坚持,即便命运不公,也不放弃自我救赎。此外,作者回忆了与妈妈和哥哥一起经历的往事,以及两位至亲离世之际的锥心之痛,那些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虽如露珠般微小、脆弱、转瞬即逝,却在那时那刻丈量着一个人伤心的极限。
18422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围城 小说 开本: 32开 作者: 钱锺书 页数: 382 定价: 36 出版时间: 2017-07-30 ISBN号: 9787020127894 印刷时间: 2017-07-30 出版社: 人民文学 版次: 2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2 编辑推荐 钱锺书先生创作的基调是讽刺。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他那枝魔杖般的笔,又犀利,又机智,又俏皮,汩汩地流泻出无穷无尽的笑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畅销十年重新改版。全书重新配上精美插图,还有丁立梅老师专为十年纪念版精心配写的签名与留言。全书汇集了作者近百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文章都是弘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使读者从中收获成功的智慧,轻松的欢笑和深切的感动。
《男生,我大声对你说》是作家、心理医师毕淑敏专诚写给青年男性的心灵之书,修订版对初版进行了全面的改版设计,增补5篇新作,共52篇。内容涵盖男性的成长、成功、励志、恋爱、修养等主题,既有轻盈恬淡的青春美文,又有暖心疗伤温润可感的心理咨询故事,是男性认识自我,走出困顿迷茫,追求成功幸福的人生指南,对于女性认识和理解男性心理也不无教益和启示。该书全彩印刷,配以一线青年插画家精心绘制的60余幅唯美插画,堪称丰盛的心灵与视觉盛宴,也是朋友间互赠的美好礼物。
此为冯骥才先生经典系列小说“俗世奇人”的近期新一集,照例由十八部短篇小说组成,配以精选的《醒俗画报》插图。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多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异士,性格鲜明立体,行事章法简捷,极具传奇性。较之前三集,此次冯先生笔法更为纵情恣意,情节跌宕陡转、出人意表。谐谑下见深刻,轻快里蕴凝重。一幅长长的天津卫地域习俗、风景人情、生活面貌画卷徐徐展开,那种强梁、爽利、逗哏、较劲、有滋有味的天津劲儿跃然纸上。
1887年契诃夫写下了他的*个多幕剧《伊凡诺夫》,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情况。观众看完这出戏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能走他们的路。十年后,契诃夫在第二个多幕剧《海鸥》中,继续探寻正确的世界观,表达了一种思想,事业的成功以崇高的信仰为前提。完成于1890年的剧本《万尼亚舅舅》赢得了列宁的赞誉,称它为 可怕的作品 ,因为契诃夫用他的 天才 敲击观众的空洞的脑袋 ,向观众说明,理想和远大的目标非常重要。1900年,预感到革命风暴的契诃夫在《三姐妹》中呼吁, 一场强大有力的暴风雨已经准备好,它正在过来,已经逼近,不久就会把我们社会上的懒惰、冷漠、对劳动的偏见、颓废的烦闷一扫而空 。1903年,契诃夫在《樱桃园》中表达了告别 昨天的俄罗斯 的伤感,更表达了迎接 明天的俄罗斯 的憧憬与喜悦。
全书以 爱书人 出版人 三联人 为主要线索,勾勒出范用为书籍快乐而神奇的一生 :前三部分是关于范用从小爱书、读书、编书,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后的过往 ;第四、 五部分是范用与书友、师友的交往;第六部分是范用自己的 书时光 多是他为所著、所编、所爱图书写的序言。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六十七年代一个普通女人的婚姻故事。品学兼优的年轻姑娘惠才由于就读的中专停办而辗转至江西求学,毕业前夕,她又因出身问题即将被下放农村。走投无路的惠才在好友的劝说下,与相识不久的吕医生结了婚,婚后她勤俭持家、卖力工作。不过个性喜好、为人处世的差异,令惠才与丈夫摩擦不断,而生儿育女又中断了她的求学之路。热情敏感的惠才无论如何也无法打动一颗冷漠的心,屡屡受挫的她不肯沉溺于伤痛,仍旧生机勃勃地学习、工作、教养孩子——哪怕无人欣赏,也要竭尽全力地绽放芬芳。
内容提要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书精选汪曾祺四十余篇散文,作者以看似平淡随意的笔触,将如烟往事、寻常吃食、花鸟鱼虫、四方游记、读书趣得等世间百态娓娓道出,读来韵味深长,字里行间,令人感受到人性的艮善与生活的美好。
我的写作经过许多次的转弯,青少年时期,才华洋溢,恣意挥洒,中壮年时期,由巧转拙,含蓄内敛,深受佛教思想与佛经文字的影响,后来,繁华落尽见真淳,写作成为随心所欲的事 为此,无关青涩或成熟,也无关这本自选集优劣,只是注记了我生命中的某一个旅程。 有些印象特别深刻的,披沙拣金,把它们一一编排,就成了《林清玄自选集》了。 这本给成人的自选集可以说是某种自传,就像某一个夜里,我们促膝而谈,我向你说了自己人生的故事,说给知心的朋友听,也不隐藏!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航天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讲述了中国 长征三号 火箭SHOU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 亚洲一号 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被称为中国 航天文学 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