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 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文艺女神伍尔夫的魅力哲学是: 聪明女性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 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本书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风靡全球,感动千万读者,被誉为 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 。 它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一个段落我会来回读个三四遍,才会推进到下一个段落。 美国作家保罗 奥斯特 头一次读这本书,就深深地爱上了伍尔夫! 豆瓣LISA-Z
这不仅是一部趣味满满的图文书,更是一部关爱你的情绪的真诚之作。 露比是一位深受心理问题折磨的少女。她将自己悲伤又搞笑的日常故事,写成了这本《今日大吉,诸事不宜》。 她常常为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沮丧和失落,觉得世界糟透了,但下一秒就会被冰淇淋吸引;她害怕社交,常常怀疑自己的外表,总是控制不住情绪,但看到小狗时,仍会给它一个温暖的拥抱。 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坏,换个角度看看就好。虽然有时很糟糕,但击败每个坏日子,就是万事皆宜的好日子!世界会对你张开怀抱,让你遇上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让你感到满意,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没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各种可能。
在博尔赫斯一生的后两年里关于文学、故乡、远方、时间、电影、友情,以及 对话 本身的对话。 我们看到词语的关联和思想的变化,我们看到我们的头颅和脏腑,看到你的心,我们觉得眩晕,我们感叹,因为我们亲眼看到了那个名字屡屡被人们提及、但鲜少有人走近的、神化般的存在:博尔赫斯的宇宙。 我们感到无限崇敬、无限欣慰。 博尔赫斯是一个名字。用它来做指引我们思想的信号并非随意为之。在文学中,这个名字仿佛无限的、纯真的神明;它的所有者是一个知天知地的人,阐释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是整个世界的诗篇;在《后的对话》中,它是智慧的象征,在智慧中,语言早已超过对话本身的意义。 我们看到博尔赫斯,从各个角度在博尔赫斯中看到世界,在世界中再一次看到博尔赫斯。
假定你们也只看得见三天,你们会怎样使用自己的眼睛?如果黑暗即将来临,如果第三天夜里,你们知道太阳再也不会为你们升起,你们会怎样度过这三天?你们想注目的是什么? 活泼聪慧的小女孩海伦 凯勒,2岁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视觉与听觉,从此看不见光明、听不见声音、说不出感受,坠入无边的黑暗和寂静之中。 起初,她哭,她闹,她发脾气,但这些并没有让命运变得更好。7岁这一年,在老师安妮的引导和鼓舞下,海伦仅仅靠着触觉,竟然学会了听、说、读、写。随着年龄渐长,海伦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和抗挫力,掌握了5种语言,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建立慈善机构,为更多残障人士奔走呼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 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之一,成为照亮全世界的一束光,激励无数读者乐观向上。 本书精选海伦 凯勒
本书由吉卜力董事长铃木敏夫亲自编著,专为中译本添笔2万字,讲述包括《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内的27部动画的创作故事与吉卜力工作室40年的成长历程。 策划靠大佬摸鱼闲聊? 所有团队开始都是草台班子?《龙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背后竟承载着这样的思考?吉卜力在十字路口都做对了哪些选择?做得了动画也开得了幼儿园? 由吉卜力 掌舵人 铃木敏夫带你一起,探索吉卜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吧!
童年时,敏感的马克就梦想着去别处探索 他在卧室的发光地球仪上发现的遥远而真实的城市,以及一个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完美大都市。这些城市对马克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街道畅通无阻,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人群熙熙攘攘,而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长大后,马克成了一家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在20余年的飞行生涯中重复而短暂地造访过数十座不同的城市:巴西利亚、吉达、新德里、开普敦、卡尔加里 透过他从未真正离开的家乡的镜头,他从高处和近处观察着这些城市,体验着这些城市的景色、声音和气味。 在这部作品中,马克用敏锐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科学,以及他自身迷人的生活回忆和对家乡、旅行、关系的美丽沉思交织在一起,带我们踏上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17岁时,阿尔贝 加缪就读于阿尔及尔中学哲学班,让 格勒尼耶是他的老师。他们就此结下一段永恒的友谊。加缪常常把格勒尼耶对自己思想和写作风格的影响挂在嘴边。 让 格勒尼耶眼下所写的这本书,既不是加缪的传记,也不是对他作品的评论,而是一连串纯然私人的回忆、一份有意谨慎却又不失细致的证言。格勒尼耶谈及困扰加缪的问题,政治、宗教、阿尔及利亚、文学创作等。 在这一连串回忆中,徐徐展开一幅人像,其中真相以极为节制的方式呈现,关乎我们所有人的问题被间接提起。
托马斯 伯恩哈德是文学奖的常客,先后获得数十种重要奖项,包括德语文学最重要的毕希纳奖、奥地利国家奖等。但他很快就对获奖失去了兴趣,拒绝接受任何文学奖项。 20世纪70年代中期,伯恩哈德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最终评委会鉴于他对奖项的态度,决定避免去碰这个钉子。 《我的文学奖》收录了伯恩哈德9篇关于获得文学奖的爱恨情仇、4场颁奖典礼上的讲话,以及1篇退出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的自白。托马斯 伯恩哈德对全人类咆哮,对自己摇头,他记录下自己获颁文学奖和奖金的真实经历。 ---------------- 在我欣喜雀跃地接受了尤利乌斯 卡姆佩奖之后,每逢再得奖,总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感到恶心,心中总有一种抵触的感觉。但是许多年里每逢有奖向我颁发,我都显得太软弱,不能坚强地说声 不 。我总是想,在这方面我这个人性格有缺失。我蔑视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用中文写下自己六年中国漫游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2016年,23岁的毕业生亚历在衰老的意大利看不到出路,决心投奔冉冉升起的电影制作热土——中国。他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学导演,出演瓜子和手机广告,在主旋律战争片中当46号群演,用蹩脚的普通话录电影播客,给纪录片当翻译,也参与过地下独立电影制作。 六年间,亚历从零开始学中文,在豆瓣上写日记,在大城小镇与不同的人对话,在每一次微小的相遇中见证中国的广阔:在北京,和宿管阿姨学习怎么切菜;在广州拍广告,开工前喝早茶,拍完片喝断片;在上海,把客厅当成写作沙龙,创造一个临时的家;在四川农村,把白jiu当成暖气,跨越寒冬和方言的隔阂。 亚历用冷静又不乏幽默的文字,记录自己在中国的观察和日常,书写近年的个体遭遇和时代变化,也
★露西亚 伯林在二十九岁前就曾辗转于三个国家、十八个地方、几十处住所,尽管灾难不断、麻烦频出,但这些住所承载过她的幸福与温柔、眼泪与坚强,于是她将所有住所 包括一辆大众面包车 都称为 家 。 《欢迎回家》收录了露西亚 伯林关于 家 的回忆录、与亲友的往来信件和七十余张照片。她的生活在此卸下小说的伪装,展露出真实、细腻、迷人的内心世界。 ★发生雪崩。墙薄如纸。没水没电。没有暖气,孩子戴着耳罩入睡,我戴着手套打字。书被楼下工厂熏出一股火腿味。白蚁来了,楼梯垮了,屋顶塌了,房子着火了。所有邻居家的鸭子都跳进了我家泳池。 所以我无法理解真正积极的人。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家。
◎ 你是否沮丧、绝望、幻灭过?需要从沉闷、悲观、伤害中解脱? ◎ 深情、古怪的治愈(发疯)系小书,如夏日白云般给你安慰。 23篇关于动植物、星系天体的哲思妙文。畅销书《世间万物》作者新作,《书架意识》杂志2021年度灵感杰作。 这是一本奇妙的文学故事集,一本关于宇宙与日常生活的书。作者以顽皮狡黠的方式观察世间万物,描述的对象从小小的飞蛾到中世纪手抄本上的野兽、花朵,从刺猬的烦忧到蓝莓的善意,从动物到植物,从星空到海洋,从大自然的宁静到喧嚣,不一而足。 全书极好地调和了自然与文学、科学与想象。作者在渊博华丽的思索中灵活跳跃,妙语连连,其写作是对自然界诗意而独特的冥想。每一篇章都兼具理性与欢愉,本书是对这个稀奇古怪又息息相关的世界的由衷称颂。它将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10岁的巴黎女孩莫娜短暂地失明了,但查不出病因。外公担心她以后再也看不到东西了,便决定每周三带她去参观巴黎最著名的三大博物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每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这样,即使以后真的失明了,她也不会有遗憾,因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她都已经看过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外公将艺术史知识拆解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莫娜去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并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审美力。这场艺术疗愈之旅持续了52周,莫娜在外公的陪伴下,一点一点敲开了艺术的大门,也收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与信心。 莫娜的间歇性失明是什么造成的?她还能痊愈吗?
1918年,肯特带着他9岁的儿子去阿拉斯加一个小岛(狐狸岛)上的原始小屋里生活,在那里,他为自己的创作寻求时间、平静以及孤独,并通过这段生活来创造父子间的强烈纽带。肯特将这段生活称作 精神的冒险 ,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在一个 安静的世界 面对原始的生活:漫长的冬日和可怕的黑暗,水晶般的月光照在湖面上,虎鲸在水中嬉戏 肯特在日志中画了很多生动的插图,再现了那里伟大的风景,歌颂着久已为人类失去的荒野。
人生中哪有什么按计划进行的事。 偶尔某件事的发展会脱轨,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余的人生都糟糕透了。 生活开始变好的契机,始于抛弃了 人生必须一直追求进步 的想法。因为真正的接受背后,是爱自己的过程,而非盲目地去努力。 即使偶尔找不到答案也没关系,提不起劲儿也再正常不过,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再次振作起来。 而对于那些不太好的日子, 一定要拿来浪费。因为世间从来没有能让人摆脱丧失感的方法,我们只能浪费掉那些不太美好的时光。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该还的还,该给的我给。 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我不过是想弄清原委。 一本献给所有陷入低潮、不快乐大人的图文治愈书!可爱的漫画与暖心的文字,在阅读中缓缓熨贴你内心的灰暗地带,为你疲惫的心注入能量!
当暮年的波伏瓦回望人生,试图梳理其偶然与必然之处时,她 加清楚地看到,曾经那个出身传统家庭的规矩女孩如何成为 的自己。 年轻时,身边大多数人通过结婚生子来摆脱生活的重复乏味,但她选择在交友、读书和旅行中不断发现新事物。正如她所说“我的生活是一场精彩的冒险”——与各界友人的来往和交锋让她的探索之路不再孤独,并发现自己在社会角色外的不同可能;持续而广泛的阅读与艺术欣赏让她拥有丰饶独特的精神世界;造访世界各地的经历给了她 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自己身处的文化环境;驱散故弄玄虚的迷雾,说出真相,则是她在自己的写作中始终坚持的宗旨。 几十年中,无论遭逢怎样的社会变革与命运起伏,感受、思考与创作都是波伏瓦从未放弃的自由。 她用一生践行着——“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本书是世界文坛著名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 曼古埃尔所写的阅读随笔,描述和分析了伴随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文学与影视、童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的不朽形象,比如小红帽、爱丽丝、德古拉、睡美人、超人、鲁滨逊、卡西莫多、约伯等的历史演变,以及对他人生的影响。作者一生以书为伴,他将书中人物当作良师益友,与他们一同成长、经历,共同思考。在作者看来,书籍关涉的是永恒的人生议题,书中所谓的 怪物 教会了他处世之道,教会了他对爱与真理的坚持。全书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随笔构成,充满新奇有趣的思考,并配有作者所作黑白插图,图文并茂。作者也借此书鼓励读者去建立自己的文学友谊,以阅读丰富自己。
《我有一个花园》可谓是一幅活灵活现描绘花园生活的文学经典。原书于1929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次出版,之后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多次再版,在近100年中好评如潮,始终受到各国众多读者的喜爱,足见其魅力不凡。 全书按照月份顺序展开,通过26篇文笔灵动、趣味 隽永的小品文,描写了一个笨拙却乐天的园艺迷在12个月里收拾花园的故事。在本书中,卡雷尔 恰佩克跟读者分享了 如何盖一座小花园 一粒种子怎样发出幼芽 等园艺生活的乐趣。全书看似夸张却蕴含哲理,字里行间透着幽默和趣味。通过园艺迷在一年中的辛勤劳作,揭示出许多朴素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类应该好好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周围所有的亲人与朋友,等等。 本书另一大特色是卡雷尔 恰佩克的哥哥约瑟夫 恰佩克所绘的60幅小插图。约瑟夫是捷克现代绘画中立体派的大将,他替卡雷尔著作所
当卡佛谈论自己时卡佛在谈论什么?雷蒙德 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 美国的契诃夫 ,坐拥无数粉丝的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 卡佛访谈录》是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合集,精选他去世前十多年间接受的二十三篇重要采访,清晰完整地刻画了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真实地记录了他的 两次生命 ,为深入了解与研究卡佛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访谈中,传奇卡佛抖落了一身标签(特别是 极简主义 ),变回说话声音轻柔的大块头男人,真诚地讲述接地气的故事:钓鱼打猎、早婚早育、打工挣钱、酗酒戒酒、写作教书、投稿退稿 他对自己热爱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楼拜等人不吝赞美,对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则毫不留情。卡佛坦率、不做作的风格让陌生人放松,把正式访谈变成一种
人到底需要多少记忆? 当孤身穿过时间,我们真正需要记住什么,面对什么? 一个追寻真相的高贵灵魂,一幅奇异梦幻的记忆拼图, 从威尔士到伦敦到布拉格到巴黎, 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男子,在理性与罪之间徘徊, 穿越时间之雪,抵达先于身体的伤口。 本书是德国作家 温弗里德 塞巴尔德享誉国际的代表之作,也是其离世前发表的*后一部作品。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一名字本身便是一种隐喻,它既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又是一场著名战役的名字,同时还与奥斯维辛(Auschwitz )的发音如此相似。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被一对英国夫妇收养的犹太男孩,得知自己的真实姓名 奥斯特利茨 后,终其一生追索自己的身世之谜。从威尔士到巴黎, 从图书馆到地铁站,从安特卫普到柏林 而 伴随着他对 自我 的探寻 ,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记忆拼图逐渐
《阴翳礼赞》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谷崎润一郎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回忆儿时味道》等十一篇经典代表作品,浓缩了谷崎润一郎对东方美学的精妙见解,任何一种小物件在他笔下都显得趣味横生。 谷崎润一郎从随处可见的生活物件出发,娓娓道出建筑、家居、器具、茶道、饮食、身体、恋爱、戏剧等的独特魅力,以优雅素朴的语言,揭示日式美学精髓,在细碎的日常中发现美,探索治愈人心的力量,带您感悟世间的美好与从容。
这是一部充满趣闻性的人文艺术作品,从独特视角记录50位世界知名作家的写作生活。 对作家来说,拥有一个私人的、安静的、舒适的空间,对他们的写作尤为重要。不同的作家在写作中也会有不同的习惯和仪式,有人需要喝大量咖啡,有人喜欢在书桌上放一盒削好的铅笔,甚至有人需要从一头温顺的奶牛身上寻找灵感 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用自己的方式环游世界。 本书作者亚历克斯 约翰逊,穿越几个世纪、跨越几个大洲、汇集不同流派,探索了50位伟大作家的写作习惯,带我们进入他们的写作中心 从阁楼和书房,到台球厅和浴缸,去深入了解他们创作著名作品时的独特空间、习惯和仪式。
2009年,当朱莉从法国到东京时,她只带着一个背包和一个模糊的找工作的想法。为了和日本南极科考船一起去南极,她决定在东京生活一年,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将在东京发现多少神奇的事。 在书中,法国女插画师朱莉分享了自己对日本的热爱,也描绘了她在东京生活的个人经历和故事,从异国情调(相扑选手、拉面、温泉、榻榻米、富士山、地震)到日常生活(与朋友交往、搬家、恋爱) 风格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极具生活感,展现了外国人视角下独特的日本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