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手记》是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于18岁至22岁间写下的日记,共分6卷,另附其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瓦的长篇导言,以及20余张珍贵图片(波伏瓦与友人的照片、信件、日记、文凭等,大多数为首次公开)。这部作品记载了她的迷茫与思考、希冀与悲伤、友谊与爱情,展现了她如何构建自我、发明自我的过程,从懵懵懂懂的 规矩女孩 到投身于行动的独立女性,波伏瓦引领着我们在这场充满偶然和不安的冒险中前行。本书另附波伏瓦的养女西尔维?勒邦为本书作了长达三十多页的序,回顾了波伏瓦的一生。 本书还附有28张首次发表的照片,涉及日记中提到的重要人物和往来信件,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荒乱的年月里, 战争无休无止,和平遥遥无期, 人们的精神也已负重伤。 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 是选择成为英雄,还是甘心沦为恶徒? 是坚守内心的正义,还是臣服世界的恶意? 在这不正派的时代, 总得有人坚持干正派的事,做正派的人。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是哈佛大学教授大卫 丹穆若什的80堂文学课,借助80部世界文学经典来完成一趟环球旅行。 大卫 丹穆若什教授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但起点变成了自家书斋,交通工具是书籍,每天凭借一本书带来的灵感,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达、京都、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伦敦;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 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和奥尔加 托尔卡丘克 读者随之探访全球各地,与经典和现代文学对话,也与当地的风土、人物、城市和乡野对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为人类记忆建造了一座纸上宫殿,以危机时刻燃灯前行的人文力量,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1971年,巴尔加斯 略萨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非常欣赏加西亚 马尔克斯。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这位秘鲁作家深入研究了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生平和创作,于是诞生了这本精深而厚重的博士论文。然而,两人在1976年突然决裂,本书随即遭到雪藏,直到近五十年后,《百年孤独》的作者已不在人世,这本加西亚 马尔克斯研究领域的重要专著才终于以单行本的形式重新出版。 在小说家之外,巴尔加斯 略萨也是一位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这本书不仅包含了他为加西亚 马尔克斯所作的详尽传记,更展现了他扎实非凡的精读功力,细致入微地拆解了哥伦比亚作家当时的每一部作品。他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即便在最专业、最挑剔的批评者眼中,从《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的每一个细节仍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这是一组关于风景和心灵的行走文学三部曲。 当代蕞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罗伯特 麦克法/伦登上高山、徒步荒野、寻访古道,走向外部的风景,绘制心灵的版图。 《念念远山》中,攀上陡直冰封的高山,回溯人类内心蕞炙热的情感; 《荒野之境》中,迈步辽远开阔的荒野,寻回我们久已失去的敏锐目光; 《古道》中,踩上前人的足迹,在一步接一步的耐心中,和世界交换身体。
从《虎胆龙威》中令人畏惧胆寒的汉斯 格鲁博到《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中永远的斯内普教授;从《理智与情感》中专一、坚决的布兰登上校,到《魔僧》中疯狂诡谲的拉斯普京;艾伦 里克曼用多变的角色展现了他作为世界级演员的超凡魅力。 在大银幕上,他出色的演技、深沉磁性的声音以及他赋予每个角色的丰富灵魂,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录。 在大银幕外,艾伦有着日夜颠倒的紧凑行程,但他从未让这些繁忙抹去对生活的真诚与激情。 艾伦的这本私人日记详细记录下了他生命中或寻常或非凡的点点滴滴。我们将跟随他犀利而不失风趣的文字进入他的生活,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在全球各地旅行,潜入电影和戏剧的台前幕后。尤其珍贵的是,本书收录了他罹患癌症后,直至生命结尾的时光记录 从1993年到2016年去世,这些日记为艾伦的公共和私人生活提
一位贵族放弃了自己优越舒适的庄园生活,他扛起一杆猎枪,领着一只猎狗,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狩猎生活。他踏上森林和草原,穿过村庄与河流,不仅享受着在天地间行走的自由,还用自己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敏锐的心,欣赏着大自然的盎然诗意,洞悉着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狩猎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了25篇精彩绝伦的随笔,集合成举世闻名的《猎人笔记》。全书每一篇都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
能够长久保存的,终究是纸质的书信。 所有情感,皆为羁绊。 一封封代笔信温柔抚慰生命中孤独、愤懑、无奈的瞬间。 在镰仓一座小山的山麓,鸠子经营着代笔屋。最近,忙于家务与育儿的她,终于重开店铺。出人意料的代笔委托接连出现在她面前,这其中,有遭受不公正待遇、被逼辞职的职员的退职申请,有不久于人世的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书信,有给不肯归还驾驶证的年迈父亲的信件 桩桩件件,皆是无法当面直说、在邮件中会变得乏味,只能通过书信传达之事。这时,她意外发现了前任代笔人隐藏的秘密情书 在镰仓,有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担任,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即使是餐厅的菜单也会帮忙。 不知不觉间,雨宫鸠子成为了第11代传人,而与外祖母之间的误会,以及开始独自一人活在世上的恐惧,使她充满迷茫。给死
在翁贝托 埃科的第一部小说《玫瑰的名字》中,莫利蒙多的尼科拉哀叹: 我们不再有古人的智慧,巨人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此,主人公威廉回答道: 比起他们来我们都是矮人,但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矮人,有时候能比他们看到更远的天地。 从2001年到2015年,埃科多次受邀参加 米兰艺术节 并根据当年的主题发表演讲,他的第一场也是最具持久影响力的演讲的题目正是 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此为起点,这位当代巨人探讨了他在写作中不断回归的主题:西方文化的根源和语言的起源、美与丑的本质、阴谋的力量、神秘的诱惑和艺术的不完美 这些文章巧妙地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史和流行文化,在他过世后集结成《米兰讲稿》。 这本书是埃科遗赠给每位读者的礼物,是通往当代世界的指南,让我们始终不忘历史,也让我们这些矮人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塞缪尔贝克特写: 他不戴帽子就无法思想。 唐娜塔特说: 衣着讲究与作家的职业并不相悖。 弗吉尼亚吴尔夫写: 衣服能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世界对我们的看法。 奥斯卡王尔德写: 自己穿什么,什么就是时尚。他人穿什么,什么就不是时尚。 玛雅安吉洛写: 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时尚。坚持自己的标准和原则,而且只有这样做,你才永远是时尚的。 波伏娃写: 盛装打扮是女性自我陶醉的具体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被剥夺了权利而无法做任何事情的女性,感到她进行了自我表达。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让伟大的作家不再隐身于他们的文学作品之后,而是来到诸位深爱他们的读者面前,让我们看见他们的穿着,知晓他们对穿着的感受,瞥见他们生活的世界和生活的瞬间,洞悉他们的穿着与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佛本生故事讲述的是佛陀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按照佛教的说法,佛陀在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转生,在每次转生中积德行善,后涅槃成佛。因此,佛教文学中含有大量的佛本生故事,其思想根基是业报和轮回转生理论。在无数次转生中,佛陀或转生成人、神,或转生成动物,因而佛本生故事的内容很丰富。这些故事大多原本是流传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从历史角度看,提供了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具体细节,也是研究印度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 《佛本生故事选》译自早期佛教巴利语经藏中的《本生经》,后者正是这样一部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本生经》中的故事可以分为八类: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报恩故事、魔法故事、笑话故事、智者故事、道德故事、世俗故事,采用韵散杂
为托尔金的作品画插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忠诚地追随、适度地对抗,以及谨慎地无中生有。 意味着 不折不扣的冒险。 从为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小说绘制插图到因缘际会为彼得 杰克逊的《霍比特人》三部曲电影开展为期七年的概念设计,文学插画大师、奥斯卡得主艾伦 李在这本书里记录了自己的又一场视觉创作冒险全过程和由此而来的各种关于艺术、插画、灵感、技法的思考。灵感如何闪现,构思如何变为成品,文字的想象世界如何变成具体而贴切的图景。全书收录了100多幅素描和水彩,还有十数张专为此书全新创作的插画作品。 这是艾伦 李与托尔金共同发出的,又一次进入中洲、重新探索中洲的邀请。
不读卡彭特,不识托尔金。 J.R.R.托尔金,现代奇幻之父,《霍比特人》《魔戒》的孕育者,中洲世界的缔造者。 托尔金幼年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少年与初恋被迫分离又重聚;青年在 一战 战场经历九死一生,失去人生知己 战后,他把所有对母亲、对妻子、对失落的家园、对挚友未竟理想的爱与激情,都倾注在对中洲世界的想象与描绘里。 汉弗莱 卡彭特采用朴素的线性叙事,让托尔金日复一日的 静 ,成为栩栩如生的 动 。他是唯一见过、采访过托尔金本人的传记作者;他能不受限制地查阅托尔金家族文献;他与多位托尔金亲友交谈;他对托尔金满怀爱意,又保持着批判性距离。
什么是乌鸦?没有任何动物的形象比它更简单、更具标志性、更明确无误。它有着大地和黑夜的颜色。它是冬季白色天空下的一个轮廓。这种与死亡一样古老和神秘的鸟类唤起人类所有的好奇与想象。在这部黑色的诡谲之作里,你读到的不是冷冰冰的科学知识,而是一个个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的故事。在博里亚 萨克斯笔下,乌鸦从远古的神话里飞出,从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飞出,从爱伦 坡的诗歌里飞出,从梵高的麦田里飞出。它聪明、幽默、忠于爱情。它无法被人类驯服,却与人类有着奇妙的相似性。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在我们的星球上 花园里,树叶间,老房子的地板下,还有一个可爱而温暖的小矮人世界。 在一个小小的世界中,有房子、花园和湖泊,小矮人们春采秋拾,在夜晚劳作,在白天睡觉;在出生时种下一棵生命树,和大树一起在时光中成长;在满月时举行婚礼,请野兔当证婚人,乘着天鹅在天空中蜜月旅行 翻开本书,你可以跟在小矮人爸爸身后,在日落时起床吃早餐,采野果,酿蜜酒,收集动物毛发来制造衣料,在打铁铺或玻璃工厂做工,帮助一只鹿解开纠缠在犄角上的铁丝 看小矮人家庭的每日家事 应该说是每夜家事,因为小矮人白天都在屋子里睡觉,几乎从不出门。
我们想要什么?金钱、智慧,还是希望? 为何我们天生就有讲故事的冲动?艺术是我们的天性吗? 我是一个无良的女性主义者吗?女性的境遇得到改善了吗? 本世纪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一场蔓延全球的流行病、新一波女性运动的发展、愈加频繁的极端气候灾难和区域冲突,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见证了太多的巨变,阿特伍德的提问涉猎广泛,从科技、债务、气候危机、环保主义到如何适时地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她也用相当的篇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包括《使女的故事》《证言》等畅销作品的创作谈。阿特伍德用自己永不停歇的好奇心突破一切表面的界限,展现了人类社会的诸多截面,刺破这个同质化时代设下的重重阻碍,引领读者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做出自己的思考。
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安野光雅在中国旅行一万余公里,历时四年走访三国故地,画下八十三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安野光雅结合《三国志》相关的趣味历史故事,写下亲身感悟,归纳为八十三个主题章节,每一节均配以唯美水彩画作。风景秀丽的中原风光,在他笔下逐渐还原为烽火连天、英雄迭出的三国景象,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情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又交织着时下的市井闲谈,苏州民宅的白墙黑瓦、剑门关的苍茫群山,在金戈铁马的萧瑟古战场景象中穿插浮现,令人不禁抚卷叹息时光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论你是初次接触三国故事,还是已经熟悉三国历史,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与《三国志》邂逅的全新机会。让我们一起聆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讲述令人神往的热血三国时代。
一个当红汽车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一个屡屡登上英国媒体黑榜的暴躁老头,一个分不清大麦小麦的人,一个植物杀手,突发奇想去经营农场。 在播种期赶上几十年一遇雨季,生长期赶上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春季,收割期赶上百年一遇疫情。忙碌一整年,净赚144英镑。 但他从未想过,从他的兰博基尼拖拉机、田野中的鹿和野兔、自己种的小麦做的三明治、自己种的苹果榨的果汁中,居然可以得到如此纯粹的快乐。 本书便是这一年一地鸡毛却也妙趣横生的 田园生活 最真实、生动的记录。 知名主持人、 毒舌 专栏作家、农业门外汉,决定在花甲之年亲自经营6070亩的农场。结果辛苦一年,最后只赚了144英镑。这是克拉克森的第二年。他的 好主意 依旧源源不断,农场上又多了新的作物、动物和 商业宏图 。然而,谁能想到装载运粮拖车比开武装直升机还难?牛比赛
《漆中之黑》为著名摄影师杜可风的随笔集,富有浓郁的个人色彩。书中,杜可风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从自己十八岁离开家、当上海员周游世界开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零出发,一步步成为世界著名的电影摄影大师的,其中不仅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也有在游历中逐渐沉淀的感悟与思考,当然,重要的,是杜可风用他那独具个性、灵动幽默的文笔,书写了他对于电影,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的无比热爱,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同时还配有130幅珍贵图片,其中不仅有片场照片,更有杜可风本人的拼贴作品。
佐野洋子作品集 共四册,包括一本长篇散文和三本随笔集。其中,长篇散文《静子》是佐野洋子的晚年代表作,另外三本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是佐野洋子的早期作品。四部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从童年至暮年,呈现有笑、有泪、有态度的痛快人生。 佐野洋子从不遮遮掩掩,敢于直面内心的 恶 与悔恨,写道 就因为我没爱过我的母亲,这种愧疚感逼得我不得不挑的养老院。 她面对生活的不易,写出 被褥里的我越是不幸,包裹我的被褥就越是温柔。只要有了被褥,我就能活下去 这样的句子。她的文字既是意志消沉时的治愈良药,也是放松心情时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