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致追求效率的社会里,总会有人站在时代的前列,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写出激发人心的励志故事。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种人,她/他会让你叹赏:对于自己的人生,竟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作家吉井忍走入日本的大街小巷,历时七年,采访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探访12种主流秩序外的格外人生。 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邻居,或商店街角落中一家小店的店主,和你我一样,他们打工、开店、生存、追梦,面对无数日常的琐碎和烦躁。他们不符合社会的高效率要求,却始终保护着心中的自由。通过他人的故事,我们将探索无限种人生的可能 除了标标准准地活着,还有一种活法叫 格外 。 已到中年的我,更感兴趣的是每个人的小故事,以及活在怀疑中,并以现有的能力面对不确定性和暧昧的人。不用那么急着寻找答案,留给自己自由思考的空间 面向人生,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一切白色事物的记忆。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把晚餐放进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里》里,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她热切地凝视人类的灵魂,试图从沉默和黑暗的世界中寻找闪耀的真相。韩江的诗歌创作贯穿了她整个写作生涯。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 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封面、封底、插页、衬页插画出自作者、内文插画来自北美鸟类版画家雅各布?H. 斯图德) 《沙乡年鉴》分四辑,辑按一年十二月,分十二章,总称 沙乡年鉴 ,细致感受威斯康星的自然之美与轮回;第二辑 四方素描 以北美大陆等地为书写对象,阐述自然的运转之道;第三辑 乡野遐思 ,表现乡野之趣与危机;第四辑 结论 理性探讨自然资源保护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纠偏。全书是作者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不仅表达了对威斯康星沙乡农场和谐生活的追忆,也记录了为追求科学的生态观而经历的教训和痛苦,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热爱与尊重。 中译本以196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修订版为蓝本,以 接近、自然 为翻译原则,力求既传达利奥波德那种物我两忘、人土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又再现他视角独特
本书是比利时导演香特尔 阿克曼唯一一部纯文字作品,以作者陪伴母亲度过她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为主线,穿插讲述了作者对亲密关系的复杂体会、作为独立女性电影人的成长经历,以及犹太血统给家庭带来的伤痛回忆。 全书以自传式的笔法写成,口语化的文字直白冷峻,赤裸展现出平静日常下的刺与爱。书中亦附有多幅阿克曼的家庭照片与其所导演的电影画面,与阿克曼的自我剖析相呼应,构成影像与文字的深入联系。
女人被教导要付出太多爱了。这种文化要求我们优先考虑男性的痛苦,可是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女性的生活。 两位女性一起穿越666千米致命冰路的真实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情感虐待、家庭暴力的故事。埃米和乔伊沿着美国最危险的公路向北行进。在属于自己的车里,她们无须解释与证明,也不再寻求他人的肯定。在诉说与倾听中,她们相互倚靠,彼此慰藉。女性遭遇暴力的故事与路上的风景相互交织。埃米开始明白,她所钦佩的乔伊的勇气和韧性,来自于她所熟悉的痛苦。
本书完整收录电影《海上钢琴师》原著,以及被《泰晤士报》赞誉为 文学瑰宝 的《丝绸》。由著名译者陈英全新翻译。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 托纳多雷执导的同名电影原作,讲述了海上钢琴师 一九〇〇 从未走上陆地的传奇的一生。一九〇〇年, 弗吉尼亚号 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被船上的水手看见,抚养长大,取名一九〇〇。随着一九〇〇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中演奏人们从来没听过的音乐,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丝绸》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中期,一场天灾几乎毁了法国的丝绸工业,受法国丝绸商人巴尔达比乌所托,退役军人埃尔韦 荣古尔离开爱妻,赴日本购买蚕种。巴里科将这一段旅程中微妙的情欲讲述得节制而充满迷思,优雅、动人。
阅读曾不止一次拯救过我,陪伴我度过每一段艰难的时光。 除了我父母,大多数人总在告诫我哪些事我不能做。相反,书籍却驱使我向前。从不设限。 每本书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把一本书捧在手中,你不仅能读到书中的文字,也能零星地瞥见从前读这本书的自己。展望未来 且让我从回忆中暂且抽身,把目光投向前方 我知道自己依然会不断地阅读,在书页间寻获巨大的慰藉与乐趣。 自打能记事起,凯西 伦岑布林克便一次次在阅读中寻求慰藉与快乐。一路走来,她总有书本相伴,年幼时,她很自然而然爱上了读书;在迷茫的青春期,阅读陪她度过了很多煎熬的日子;大学毕业后,她走了不少弯路,最终还是开启了同书打交道的职业生涯,先是在书店里供职多年,后来又在《书商》杂志当编辑,再后来则加入了与书有关的公益组织,直到最后成为作
当代文学大师、观察与内省的天才卡尔 奥韦 克瑙斯高,以四季为基调创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三卷。 克瑙斯高以四季为主题的四部曲文学计划,在全新的《在春天》中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形态。这一次他抛弃了一切写作的噱头或设计,完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审视自己的家庭与生活,为刚刚出世的女儿记下这个她尚且一无所知的世界 她是在怎样的期盼之下住进妈妈的肚子里,曾经和妈妈一起遭遇过怎样的磨难,她的到来是如何治愈了这个家庭中的创伤,而在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多久之后,又在父亲的照顾下经历了怎样忙乱疲惫的一天。 《在春天》是克瑙斯高敏锐、诚实、充满思辨的写作风格的又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四部曲当中情感最为丰沛的一部。他在琐碎的日常事务里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刚刚出生的女儿讲述人与世界的羁绊为何物,同时也引领我们重新发
到我这个年纪,发觉自己花了三四十年读小说,也会有点儿茫然,好像在虚构的世界里停留得太久了。阅读如同一场游荡,我想留下点儿记录。 在这本书中,苗师傅谈同理心与二手情绪,坦承对弗里达、伍尔夫、普拉斯等女性艺术家她身之痛苦的共情;谈命运的无常,回顾本雅明、艾略特、普鲁斯特的坎坷人生;谈如何努力阅读 难读的 名著,如中英对照地读《尤利西斯》,也终于读完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谈那些 不是让你亲近的 伟大作家;谈空间的诗学,描述家带给我们的庇护感;谈诗性正义,试图厘清面对人道主义灾难时,普通人应该怎么做;还结合原著,解读现代电影经典,如《肖申克的救赎》《冷血》《飞越疯人院》 尘世之爱不能永存,所以要扩大自己的感受 我们的爱总会延展出去,画一个很大很大的半径,激发出无限的情感与思绪。文学世界
18岁的时候,肖恩 白塞尔*次在苏格兰小镇威格敦看到那家名叫 书店 (The Book Shop)的书店。他和朋友散步路过,看到堆满书籍的橱窗,对朋友说: 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 十三年后,2001年,肖恩买下了这家书店。 起初,肖恩对于如何经营书店一无所知。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如今的 书店 已成为苏格兰*的二手书书店。肖恩与朋友们每年秋天在当地组织图书节,而这座小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 书城 。 除了肖恩,陪伴在书店的有一只名叫 船长 的黑猫,还有那位每天迟到、在便利店的垃圾箱捡甜点、成天穿着滑雪服的古怪店员妮基,以及丢下NASA职位,从洛杉矶来到苏格兰小镇陪伴他的作家女友。 肖恩周游各地收购旧书、寻找珍本,请教上一个时代硕果仅存的书林前辈,管理个性奇特的店员,与令人尴尬的奇葩客人打交道,也和忠诚的顾客维系着悠长而牢固的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土*秀的小说之一,因描写了海上航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被誉为 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剑桥文学史》称之为世界文学*伟大的海洋传奇小说之一。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亦被称为美国的《哈姆莱特》。讲述的是捕鲸船 裴廓德 号船长亚哈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 迪克,在航行几乎全世界,经历辗转,终于与莫比 迪克遭遇的故事。经过三天追踪,*后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人海中。全海落海,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救。作者赋予白鲸的白色象征天真无邪和恐怖,以白鲸象征善和恶的混合,这即是人世的基本状况。亚哈想捕律的挑战。他和全船人员同归于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部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和成熟、
贾斯珀 格温,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有讲故事的迷人天赋。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四十三岁的某一天,在散步的途中,他突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不久,他便开始一步步地从原来的生活中退隐了。 在西班牙小旅馆度过了一段漫无目的时光后,他回到伦敦成了一个生活中的隐形人。他从经纪人老友汤姆那儿找来一个名叫吕蓓卡的女孩,帮他一同置办工作室,为一些人 写 画像,进入了一种孤寂而缓慢的生活。有一天,老友汤姆得了重病,并在格温为其 写 完最后一幅画像后猝然长逝。此后,格温先生彻底消失了踪迹。 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从格温先生决意自我消隐的那一刻开始,一段跨越漫长时光的寻找自我之旅开始了。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找到它,才能让心不再漂泊。
人在中年:母职、家务、工作环绕 庸常的每一天,陷入生活黑洞 瓦解自我,身份错位,像一只被榨干的橙子 我是谁? 但,有一天我追星了 那些激动的瞬间堆叠成日常生活的奇迹 追星体验关乎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的对象。
《我的饮食岁月》是欧美饮食文学传奇人物费雪的自传体散文集。她用动情的笔触,描写生命中的吃吃喝喝,以及战争、饥饿、爱欲、得到、失去、温情与泪水。 在本书中,费雪写到曾与她一起用餐的人们,有严苛的外婆、不善表达的父亲、走到人生尽头的丈夫、也有旅途中的陌生人;写到人生中珍贵的美食记忆,新婚时的海上旅行、战争岁月中的邮船、人生*套自己的房子、瑞士的小农场 食物陪伴了费雪人生重要的岁月,见证了她从做错菜的小女孩、羞涩的少女、热恋中的少妇到享受一人食的厨房女王。人生起起伏伏,有欢愉也有心碎,而食物是永恒的慰藉。
《如何煮狼》是欧美饮食文学传奇M.F.K.费雪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于 1942 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民众面临着严重的 食物紧缺。费雪用这一本书告诉人们,在困顿的日子里,如何用食物捍卫生而为人的尊严。 生活的艰辛是一匹无处不在的饿狼,它时刻在门口徘徊,刺激着你敏感的神经。 当可购买的食物大幅减少、过去随处可见的酒饮奇货可居,当口袋中的硬币所 剩无几,你仍然可以用经济的食材,做出精致的美食。能填补人生饥饿感的,永远是食物、温暖与爱。 全书包含费雪的 72 道食谱,让你既可以在节约的巧思中发现美味,也可以在偶尔的放纵下大快朵颐。
一天,地下剧场放映松本清张的《砂之器》,电影出现旧时日本的景色,只去过热海和京都的我却有种怀念之感。 一天,花做了个梦: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妈妈在飞。 一天,阿球没了呼吸。按人类的年龄,它一百岁了。 一天,我弄丢了花的钱包。她一句话也不说,脚步严峻又匆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十分老迈的人。 一天,看到关东煮的实物模型,情绪像热水一样涌上来:死后的世界该很寂寥吧。那个世界没有这样的热闹吧。我还想在充斥着这些东西的世界再活一阵! 母女和爱猫共度的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携伴出行,平静的日常深处不时翻起记忆的潮涌。 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鲜活又强烈的目光,记述倏然而至、令人莞尔的细节,悠长四季流转更迭的风物,裹挟在死之预感与生之眷恋中、一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 内容介绍: 诗意的自然观察笔记 ╳ 12个与鸟相遇的故事 ◤原来,对某件事产生的热情会永远改变你,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停止观鸟。◢ ?波兰文学至高奖尼刻奖获奖作品 自然文学典范之作 ?博物学者、作家 刘华杰/吴彤/张劲硕/刘阳/欧阳婷/郭耕 联袂推荐 ?博物画家闪雀专为本书创作12幅鸟类剪纸插图 ?同时收录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约翰 古尔德12幅鸟类博物彩色插画 我凝望着冠山雀琥珀色的眼睛 轻抚湿地苇莺柔软无比的羽毛 听山雀放声歌唱 嗅羽翼与松脂芬芳 一部诗意的自然观察手记,十二个与鸟相遇的故事。乌宾斯基不仅从自然主义者的角度,也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观察鸟类。跟随作者的脚步,到林中照护迁徙途中的迷鸟,去乡间寻访巢中的白鹳,在边地辰光中看长尾林鸮划过天际,聆听
《费雪的美食词典》集结了欧美饮食文学传奇M.F.K.费雪的26个美食信条,她按英文字母表的顺序,阐述与美食有关的词语,谈论饥饿、饥饿的人,以及美食赋予人类的欲念、情绪与满足感。 A是独自用餐:惬意的孤僻胜过有一搭没一搭的小聚;F是家庭:我叛逆地向家庭聚餐那不可避免的无聊感宣了战;L是文学:在这个令人心烦意乱的世界上,幸亏有它,让我能够得到饱足与滋养
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住,为一件外套写一首咏叹调,为一家咖啡店谱一部安魂曲。 《时光列车》是帕蒂 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 人生路线图 ,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又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或其他地点。回忆的多棱镜折射出的点点光斑,将读者带入她的灵感之地和想望之原。 《时光列车》始发自伊诺咖啡,在这间她每天早上都会造访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里,史密斯啜饮着黑咖啡,观看当今世界的蜃景,怀揣对事物过往面貌的眷恋,不时埋头进笔记簿里奋笔疾书 她流畅、精妙的笔触,带领着读者在梦境与现实、过去与当下之间穿梭
内容简介 因为喜欢观叶植物,有时会和各种昆虫、鸟类爆发激烈战斗; 因为爱买鞋,会定期修理喜欢的鞋子; 因为喜欢看书和漫画,到了影响生活社交的地步; ...... 《喜欢上了》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三浦紫苑的儿时回忆、旅行体验、阅读感受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随笔中时不时出现自嘲,以信手拈来的笑料恣意驰骋。 本书充满热爱、欢笑和幻想,翻开任意一页,都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生活乐趣。
所谓 半农半X ,就是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农);另一方面从 事能够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结(X)。目的是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而回归人类本质的平衡生活。作者认为,现今社会面临着环境(各种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性、食粮自给率)、心灵(人生意义的丧失、物质享乐主义)、教育(科学、感性、生存力)、医疗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文明病、高龄社会的看护),以及社会不安定(经济萎缩、失业)等种种问题,而半农半X的生活,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十分理想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