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风情的诠释者,詹姆斯 瑟伯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早有定论。他被认为是继马克 吐温之后美 国*伟大的幽默大师,以富于洞察力又妙趣横生、跳 荡不羁的笔法描绘现代生活,其卓*之处,少有人能 够比肩。 此次推出的《当代寓言集》包括詹姆斯 瑟伯写 于1940年的《当代寓言集》及1956年的《当代寓言集 》(续篇),其文体非常简洁,评价人类的弱点洞察 入微,毫不留情。除了改编一些古老的寓言,瑟伯也 加入了自己原创的故事。 此外,内文配有瑟伯自己画的插图。他的画笔能 *为准确地捕捉到并投射出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充 分展示出其自身出众的个体感知力和想象力。
由王刚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官渡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本书为澎湃新闻评论部2019年初设立的“夜读”栏目的文章精选。栏目文章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话题,回应社会关切,以千余字篇幅的短小文章坚定地为普通人和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共利益说话。文章所涉话题涵盖社会、教育、生活、亲子、文艺、职场等社会主流人群关注的领域,坚持话题性和原创性,因为新闻源本身的热度,这些“夜读”类文章洗去了“心灵鸡汤”自带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突兀感,让表达有了由头,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每一篇文章皆由澎湃评论部的评论员或外部作者完成,这让“夜读”文章 具多元化风格;原创而非转载的形式,保证了“夜读”思想的独创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在 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阅读获得感。书中所选录的文章在恪守文章时效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也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了“鸡汤”类文章的优点,注重消解作者与读者的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在文化领域展开了较以往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本书集合内地、港台及海外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学、宗教、科技等视角考察明清文化视野中以西方和西方人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知识、观念、描述、想象和表现。在展示明清时期出现的西方形象之特征及演变的同时,进一步探求此类“他者”形象的丰富文化意涵。
张健编著的《关于医学的100个故事/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是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七章,将人类医学发展的历史和重大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对医学知识进行了普及,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出来,让我们对历史上对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充满敬意,同时作者也对医学发展提出展望,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本书对普通大众的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对医学的概念有了很好的阐释,适合大众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征与民俗特点都不尽相同。王颖超、潘虹著的《田野花信风(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故事)》田野调查以辽西医巫闾山地区为主,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主要记述了东北地区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农事生产以及围绕二十四节气所派生出的谚语、俗语、节庆等民俗文化生活。配以66张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使得本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一年又一年,风有信,花不误。田野上轮番吹过的花信风,讲述着那古老而又神秘的民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