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为脂批抄本系统与刻印本系统,其中脂批抄本系统因其更接近作品原貌,更受人重视。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正文与脂砚斋批语(含其他评语),以清乾隆甲戌(1754 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缺失各回,用清乾隆庚辰秋月(1760 年)脂砚斋评本补齐。其中,原书所缺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全文,以及第六十八回的一段文字,另以清蒙古王府本文字补入。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红楼梦》原稿面貌,并对80回后情节有所提示,是学习研究《红楼梦》的良好版本。
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推重的程乙本,白先勇心中蕞好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集大成者。它写尽乾隆盛世,也暗伏了乾隆之后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下坡;既是一部细致描摹18世纪社会风俗、贵族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人世枯荣无常的一阕史诗式的挽歌。传世至今两百多年,是家家的案头经典。但由于年代久远,《红楼梦》的版本繁多,文字出入甚大,读者在阅读选择上极为混乱。 本书以1792年程伟元、高鹗蕞早印刻120回全本、二次精修后的 程乙本 为底本。程乙本的问世终结了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手抄本繁乱的局面,让中国人有幸读到全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新红学大家胡适一生注重程乙本的推广,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的红楼普及本。如今此版《红楼梦》已是名家课堂指定教材,是华文世界诸多版本中的上佳
一份理想藏书的清单 一部图文并茂的小说编年史 本书由牛津大学文学教授彼得 伯克赛尔主编,全球165位作家、文学评论家或学者参与撰稿,推荐书目横跨五大洲,上下两千年,涉及67个国家的812位作家。每部作品配有详细出版情况介绍和简明的作品评论。全书配有680幅图片,包括300多幅珍贵的作家肖像画或照片,如 既是作家又是鳞翅目昆虫学者 的纳博科夫正在捕捉蝴蝶、托着脸庞趴在打字机前的萨冈等,为我们独特呈现了不为人知的作家生活图景,还有300多张相关的海报、封面插画、油画等,展现出多元化的文学面貌。此外,还甄选了近300部作品中的金句,关于爱情、孤独与哲思等。 本次中文版增加 拾遗篇 和 中国篇 ,将推荐作品的数量从1 001部增加到1 342部。 中国篇 由南京师范大学何平教授撰写,推荐了从鲁迅、张爱玲、金庸到王安忆、余华等中国现当代
本书是在北大开设的 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选讲 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吴晓东对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的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架构,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这个 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 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 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 课堂上的即兴发挥和精彩议论,使本书在严谨缜密的学院派研究风格之外,更增添了几分潇洒而感性的亲和力。
诗文同源。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绚丽奇葩,与古诗一样多姿多彩,源远流长。古文,以文体论,有狭、广二义。狭义的古文,专指秦汉使用的散体文,后泛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章;广义的古文,则指古代以文言所写的文章,包括以骈体写成的辞赋。本书所收古文,即以广义而言,包括历代散文、辞赋的名篇和代表作。 本书在已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清末民初名家名篇二十余篇,对附录《古文书目》做了大量的增订,并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进行重新设计,增配古文相关的书画作品四十幅,分上、下两册出版,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力图秉承先进的历史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鉴赏、评价中古古文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了解其发展和流变,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中有益的养分。希冀这部《古文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白先勇 作为一部旷世经典,《红楼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自两百多年前问世以来,关于它的研究与阐释众说纷纭,汗牛充栋。白先勇正本清源,回归小说文字本身,把这部经典完完全全当作小说来解读 从第1回到第120回,一字一句,一段一落,解析《红楼梦》的神话架构、人物刻画、文字风格、叙事手法、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千里伏笔 以小说家之艺术功力,检视红楼为何能远远超拔于它的时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 一部红楼包罗万象。白先勇一一细语评说红楼中的饮食男女、人情世故、妙想哲思和深浅雅俗,将其中大时代的兴衰、人世无可挽转的枯荣无常、命运无法料测的变幻起伏,都化为真挚体悟;更从小说本身延展开去,漫谈美学、哲学、佛学、昆曲;同时仔细比对 程乙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悟: 《红楼梦》是追忆之书,也是忏悔之言,书中字字是泪,饱含对诗礼簪缨世家光景不再的无尽伤感与眷恋。书中对清代贵族世家生活与场景的还原堪称巨细靡遗、入木三分,加上作者对于无法挽救家业衰败的自我疚责构成了《红楼梦》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魅力。 众金钗作为《红楼梦》重要的部分,处处散发着女儿们的芳香。尤其是太虚幻境中的正册女子: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史湘云、王熙凤、李纨、妙玉、秦可卿,以波澜壮阔的复调曲式共同交织了《红楼梦》种种可歌可泣的故事,由此焕发出不同的心灵光影、人格风景。
欧丽娟教授以台大公开课红楼梦得到广大红迷的喜爱,本系列为欧丽娟教授一百七十多讲的红楼梦公开课逐字整理稿,《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三):贾府四春》为第三卷,内容为贾府四春 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的人物细读。
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这才是阅读红楼梦的至高境界。 现象级的红楼梦公开课,网上点击量达天文数字,一百七十多讲逐字稿,一字一句,精雕细琢,主讲人欧丽娟教授亲自审定,嘉惠华人世界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本册为第1 27单元的内容。 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红楼梦在今日世界的百科全书式主讲者欧丽娟, 用学问一提 ,让《红楼梦》的视野 作高一层 。
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是风靡华人世界的红楼梦公开课主讲者,本系列将欧丽娟教授一百七十多讲的红楼梦公开课逐字稿整理出来,打造成更为面向大众的以红楼人物为中心的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 ,以此系列泽惠红楼梦的爱好者。 全书系根据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系列的录音整理的第二部,主要内容包括人物论总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伟大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也带点俗气? 纳博科夫为什么欣赏不来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的《孔乙己》与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什么相似处? 近年来,众多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热门影视进入大众视野,从纸页到银幕,文学与电影的互动愈发紧密, 文字 与 图像 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的艺术世界。本书以极具思辨性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文笔,围绕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关系,解剖了大量中外文学、电影、艺术经典作品,从《诗经》《搜神记》到鲁迅、张爱玲,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到《变形记》《追忆似水年华》,从贾樟柯、姜文到《罗生门》《盗梦空间》《布达佩斯大饭店》 探讨作品70 部,关涉作家、电影人、艺术家、哲学家50 位,深度解读文学作品,详细讲解电影基础知识。 为了比较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在二者间建立新的对话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 奥尔巴赫(1892-1957)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曾再版九次,被译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各种写实风格及其发展,做了精辟的分析。其着重于 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度和方式问题 的分析方法已广为学术界所重视。 奥尔巴赫的拉丁系语文学研究,通过仔细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形象化描述,指明了自罗马帝国一脉相承而来的欧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发展,对欧洲从古代史诗到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革命中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了全方位描述。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在红学界被称为 蔡本 ,周汝昌先生说: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喜欢的一个本子。 20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全新再版。全四册,内容包含:一,蔡义江根据十二个版本互校的《红楼梦》原文;第二,精选脂评、新评以及注释,与《红楼梦》正文分栏排版,一一对应,精细解读,鉴赏艺术价值;第三,一百二十回均回前题解,细论回目原貌,探讨回目精义;第四,前八十回均有回后总评,从整体上赏鉴该回内容,品评人物,分析鉴赏。 附赠:蔡义江著《曹雪芹与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宁荣二府奴仆表、孙温红楼梦原画书签。
该书在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初刊,1998年第七次印本)和《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9年二版)基础上重新校订,以目前可及的早刻本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参校诸本进行覆核。 本书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运用传统的评点形式研究古代小说的首次尝试,由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 读法 ,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
这是一本讲《水浒》的书,小说中的林冲、宋江、鲁智深,跃然纸上;这又是一本不仅仅讲《水浒》的书,现实中的权力、人性、道德,深入探讨。鲍鹏山以热烈的情感,钻入《水浒》的字句文本之中,将封建专制社会中的劣根性一一拉扯出来,平展在读者的面前。面对梁山好汉的困境,你会做 权力选择题 吗?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是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总结六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后,按照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逐回细讲《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倾心之作。《红楼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婚丧礼祭,细致地描摹了一群贵族男女的诗意享乐、悲欢离合,可以看作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 全书品味《红楼梦》的人物情感,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探寻家族盛衰荣辱背后的原因,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洗练。这种 接地气 的解读是温暖人心的,也是有生命力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本书中学到知识、获得美感、体悟人生。
在罪恶横行的社会中,如何确知生活的意义,怎样才能肯定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清醒的现实主义和顽强的乐观主义,他直视人世真实的罪恶与苦难,同时又在思想上坚定地肯定生活和人世,肯定人与绝对真理和上帝的扎根关系,为此哪怕坚定地爱罪人,也要反抗把人心灵抽干的现代理性。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五部作品(《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领略陀翁笔下的人性本质 不断朝向希望与美好的努力,哪怕注定是屡屡失败的努力。
上海辞书出版社在1989年版《新诗鉴赏辞典》的基础上于2013年出版《新诗鉴赏辞典》重编本,是我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种。一方面增补了30年来涌现的新人新作,另一方面对之前收录的诗人诗作进行了精选。《新诗鉴赏辞典》(新一版)则以重编本为基础,增补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诗人和诗作,对原书收录的诗人和诗作也作了精选调整,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正文包括诗歌原作及鉴赏文,既全面地反映了新诗史上各主要时期的重要诗歌现象,又为读者深入浅出地指点诗歌精髓。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收录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宋元小说300余篇,举凡神话、寓言、轶事、志怪、传奇、话本等叙述文本类别均有择选。尤其是收录了大量唐代文人传奇、宋元话本小说,内容精彩、佳构迭出。书中内容包括小说原文、注释、赏析,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让读者领略到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发掘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西游记》是一部旷世奇书,自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首次以来,其后经多次刊刻,同时出现了题名李卓吾先生的《批评〈西游记〉》、汪象旭(憺漪子)《西游证道书》、陈士斌(悟一子)《西游真诠》、刘一明(悟元子)《西游原旨》、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等等。其中以陈士斌《西游真诠》和刘一明《西游原旨》为*,影响也*,被晚清丹道学家汪东亭所推崇,荐为研究丹道的书目。了便于读者对《西游记》的版本研究和思想内涵有更深的了解,本书将《西游真诠》与《西游原旨》合编成册出版。
《品读西游记》是一套由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讲解《西游记》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本套书共分3册,摒除戏说改编,以原书一百回为纲,逐回讲解,紧贴名著原意,让读者感受亦幻亦真的神话故事,感受阅读原典的乐趣;对比和参照李卓吾、鲁迅等大家的精辟点评,解读故事背后的典故,揭示不为人知的 弦外之音 。同时更重要的是,作者旁征博引,以《西游记》为基点,带领读者体味五千年的中国古典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极具学术价值与文化普及意义。 这套书是对《西游记》百回内容的解读,包含猴王初问世、大闹天空、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盘丝洞等情节,曲折跌宕,精彩纷呈。读者既可以在忙碌之余放松身心,寻找童真与欢乐,还可以感受小说魅
【内容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从毛泽东品荐《红楼梦》的观点着眼,以时间为轴,叙议成文,深入解读人民领袖*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心路历程,深刻阐述*的人民史观。书中作者高屋建瓴,以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贯穿中国大历史,打通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中共党史与国际共运史,探讨了家族、朝代兴衰规律和政治得失的原因。本书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供了很好的镜鉴,为我们深入理解*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把特别的钥匙。 本书为我们再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艰辛探索的历程,警示共产党人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 以人民为中心 的思想巩固好、落实好。这是人民领袖**重要的精神遗产,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清醒的战略选择。
本书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为主轴,细绎白居易科场得意、仕途坎坷、文章传世的一生,逐段详释《琵琶行》的诗作匠心,回溯名篇诞生的白香山前史,凝视诗歌创作的文学史瞬间,并钩沉文学典故生成的全过程,最终梳理作品在后世的接受与余波。此外,本书还详细讨论了《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以实例说明古代画师在处理这一文学名篇时所需面对的限制、挑战和应对,找到贯通图像与文字两个世界的通幽小径。
你或许还记得字缝中透出 吃人 二字,但你注意没,狂人后也去 吃人 了? 你或许还记得 茴 有四种写法,但你注意意象 掺酒 指向 凉薄 没? 你或许还记得精神胜利法,但阿Q后死于隔膜,死于程序正义? 你或许认为《一件小事》写的是简单的好人好事,但 碰瓷儿 背后可能非常复杂。 你或许知道《风波》讲的是辫子和脑袋的事儿,但这里竟讲了 书的恐怖 ? 就算你看《呐喊》百遍,这本书也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书以孔庆东教授多年来讲授 鲁迅小说研究 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大课堂向大众敞开。 作者用鲁迅般的敏锐,对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所有作品,或逐句分析,或就某一作品的某一问题(如意象等)进行深刻解读。孔老师用异想才思,将鲁迅小说创作背景、深刻思想、创作技巧(如动词运用,颜色运用,探索结构、布局、视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