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美术,就是读懂中国人审美语言。24个朝代,50位名家,300幅传世画作,构筑上下5000年的风雅传承。 本书按照时间线,讲述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敦煌壁画中看见慈悲天下的佛家精神,从山水画中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 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 看见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也看见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美术中见中国。
一部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书中包含: 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 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 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 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共132个分类主题满足人们对女性艺术家的所有好奇。
本书为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 艾柯经典作品《美的历史》和《丑的历史》套装。 《美的历史》是艾柯本 有图为证 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 美 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丑的历史》为《美的历史》撰写的这部姊妹篇既是对视觉的冲击,也是对思维的挑衅。艾柯尝试把丑作为历史和文化批评的一部分做进一步的分析,呼应上一次的寻美之旅。这种兼收并蓄的研究别具一格,必将吸引文化和艺术史学者以及一般读者对这个颇受冷落的主题产生兴趣。
本书初是美术学校所用讲义,整理成书后,于1910年由日本审美书院出版。作者大村西崖,一生研究中国美术,还数次来华考察交流,收藏颇丰,见闻广博。《中国美术史》严谨系统,多有创见,为一时扛鼎之作,堪为中国美术通史奠基之作。全书采用编年体例,从史前史到清朝,论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概况,主要讲了中国的绘画、铜器、陶器、玉器、漆工艺术、文房、宗教塑像等。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先锋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七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20世纪上半叶这个极具自由精神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野兽派、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包豪斯,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创新不断,艺术家以独具特色的语言表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地点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莫斯科、柏林、巴塞罗那、巴黎到纽约,随着大批欧洲艺术家移居美国,欧洲新兴的艺术流派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与延续。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巴勃
这是一张游览世界400 艺术打卡地的愿望清单,一份鼓舞人心的旅游规划图,一本实用至上的旅行手册,可以激发你去寻找和体验一个更为多元的艺术世界。 在这本书中,作者设计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沉浸式环球艺术之旅,汇集了全球6个大洲、70多个国家、400个文化艺术景观:从花园和海滩,到公园和峡谷,既有艺术展览和户外艺术装置,也有艺术节、雕塑公园和画廊,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旅行者都可以走进这些地方!作者把艺术作为一种美术馆内外的体验结合起来,引导读者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艺术,通过专业文化学者的讲述,并配以大量实景拍摄图片,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味世界各地的数百种有趣的艺术魅力。
《图解西方艺术史:20世纪当代艺术》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中的第八册。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20世纪下半叶这个不断质疑和挑战既成观念的时代。 在关键词部分,从波普艺术、大地艺术到摄影艺术、民族艺术,20世纪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艺术上出现了新的媒介、新的观念,本书将这些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运动等以清晰简练的语言一一道来,勾画出整个时代的艺术脉络。 在地点部分,你将会游历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纽约、伦敦、毕尔巴鄂再到拍卖行、画廊、互联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市场的变化,艺术的舞台不断拓展,甚至突破了地理疆界的限制。 在艺术家部分,享誉世界的艺术大
继《如何看懂艺术》开启意大利艺术之旅后,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带领我们来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在这两座于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异彩的历史名城中深入探究艺术之美。 《如何看懂艺术2》帮我们把一幅幅画作还原到诞生之初的历史情境中,当艺术家、赞助人、普通市民等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闪光的丝线般一一浮现,当这些人物所担纲的故事重新变得鲜活,我们会看到,原本简单的一幅画也拥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本书通过生动的艺术家故事展现了西方艺术史的丰富细节,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从文艺复兴至新艺术运动时期诸多艺术天才。除了介绍其艺术创作,还通过一些趣闻逸事展现了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充满个性的艺术家。此外,书中还梳理了艺术家所处年代的大事件,将艺术家个体放置于大的历史脉络中,使读者对艺术家和其生活的历史图景有更深刻的理解。书后还附有书中涉及的艺术史典故、专业名词以及书中作品的收藏地。 本书旨在通过还原艺术家的真实个性,艺术史与历史之间的微妙联系,来激发读者对艺术的兴趣。
珍奇室(Cabinets of Curiosity)诞生于16 世纪,是西方博物学传统下,收藏家与艺术家陈列和展示其古玩与古董、标本与模型、工艺品与其他人造物的柜子乃至密室。珍奇室的诞生,在西方被艺术史学者视为现代博物馆的原始雏形。 《想象的博物馆》从博物学传统与艺术史维度,梳理从16世纪巴洛克艺术巅峰至19 世纪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萌发期的珍奇室发展史,以大量的图像资料,呈现了珍奇室对自然探险与自然科学的促进,对艺术、电影、时尚等领域创作的启发,以及对现代博物馆建设所奠定的基础。 我们从珍奇崇拜的历史中梳理出两条线索:其一是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或是艺术对于自然的 再创造 ;其二便是对非凡超绝之物的崇拜,伴随着颠覆既定规范的力量,令旁观者感到惊讶,由此创造奇观。
人类创造了神话,而神话成就了人类的艺术。 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浮雕到古埃及的墓葬绘画,从古希腊的彩陶图案到古罗马的庞贝壁画,从中世纪手抄本插图到波斯细密画,从欧洲古典油画到亚洲经典水墨画,从美洲阿兹特克人的器物到非洲原住民的木雕 艺术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神话的影子;神话传唱的故事,都成了艺术的主题。理解神话,也就掌握了打开艺术奥秘的钥匙。 《无神话,不艺术!》是由神话解读艺术秘语的实用读本,也是由艺术进入神话世界的图像指南。作者选取世界神话中的82个关键词,精选世界艺术史中的400余件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神话的基本内容,并呈现出由神话滋养的想象世界。本书立足比较神话学的学术视角,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反复出现的符号与图像 从世界起源、人类诞生,到英雄人物、传奇史诗,内容涵盖希腊神话、北
图腾史是人类社会生活史的重要一部分,本书便是一本研究图腾艺术的史前艺术史专著。主要叙述了图腾制的地理分布、图腾的文字、图腾的装饰、图腾的雕刻、图腾的图画、图腾的跳舞、图腾的音乐等。
艺术史上第一次描绘微笑的作品是如何出现的? 第一幅女权主义作品是什么?第一幅反战作品呢? 第一幅亲吻主题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场景?第一幅镜像和第一幅自画像呢? 第一个出现在西方绘画中的黑人是谁? 为什么这些 第一次 非常重要?它们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艺术史学者尼克 特伦德博士通过30件开创性作品和它们的关联作品,巧妙展开讲述,揭示出艺术家是如何创作出这些 第一次 的,以及这些作品后续的传播和影响,带领读者开启一种走进艺术史和理解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新方式。
白谦慎教授利用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细致描述傅山和清朝官员、艺术赞助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展现了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而引出并探讨应酬作品与 心画 、修辞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研究文人艺术家如何建立、积累和运用自己的 文化资本 。作者很早就从 应酬 角度讨论艺术的创作、周转、使用,通过研究傅山这一个案,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值得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持续关注、深入思考。 (1)面对应酬作品,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书法家的 心画 ,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 (2)当一件书法作品中都是言不由衷的 修辞 或陈陈相因的 套话 时,怎样才能理解作者真实的 创作意图 ? (3)当书法创作和实用书写常常难以剖离时,名人字迹能否都算是 创作 ?
《普通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现代美术史(美术卷)》以专业艺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普通艺术教育的系统教材。在内容上,“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既是20世纪中国专业艺术教育优秀成果的总体展示,又充分考虑到了培养21世纪合格艺术人才在教育内容上不断拓展的需要。因此,“大系”于整体结构上,一方面确定了5卷共计77种98册基本教材于2000年出版齐全的计划;另一方面,为使这套教材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对于在21世纪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随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学科更新而形成的较为成熟的新的教学成果,也将陆续纳入“大系”范围予以编写出版。
本书历时3年完成,作者查询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考证和研究,去芜存菁,梳理许多似是而非中国插花的观点,全面还原夏商周时期花文化兴起,战国时期插花萌芽,汉代插花形成基本雏形,南北朝出现佛前供花,隋唐伴随贵族插花的盛行花文化达到鼎盛,宋代中国宫廷插花兴盛从而确立起成熟的插花形制,明代中国文人插花繁荣,清代中国插花没落,这整部中国插花的兴衰史。 本书既具备丰富的史料价值也对史料进行研究提出独特创新的观点。并通过对中国插花历史的研究,指导当代的中国插花实践,是每个学习中式插花的人都的书籍。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 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 清单 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 实用清单 、 诗性清单 、 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 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 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 寻找清单的本质。
这是一部启蒙艺术爱好者欣赏世界名画的佳作。英国科陶德艺术学院创建人威特爵士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讲述如何看画,一点点抛出知识:西方绘画发展历程及各个画派,不经意间夹带艺术术语,并以大师们的名画举例说明。难得的是碎碎念之间不乏隽语。本书附录部分整理了艺术史上常见的画家画派,艺术术语,并作中英对照。对广大艺术爱好者及普众会大有裨益。
本书全彩印刷,分上、中、下三册,梳理了从史前文明一直到20世纪的人类艺术发展史。全书围绕绘画、雕塑、建筑,以时间为主线(跨越百万年)、以流派为重点(30 艺术流派)、以艺术家为对象(百余位艺术大师)、以艺术作品为载体(675幅高清图),将艺术流派演变的历史背景、艺术技艺创新的不可思议处、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及人性、艺术家们丰富的人生和多彩的性格相结合,力争为读者展现一个更加活泼、真实、易读懂的人类艺术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 约1400 1520年在传统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而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知识层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下探讨了这座城市本身以及它的艺术,其中内容不仅包括符号、题材、艺术家组织和赞助人系统,也包含这一时期的艺术著作、绘画理念、观念表达以及不同媒介与材料的效果,还专门用一章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女性赞助人。书中收录了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波提切利等著名大师的绘画及雕塑作品,还有大量建筑、手抄本、雕版画,多角度呈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繁荣盛况。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城出现了一大批有别于传统类型的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些艺术与当地的传统图式、类型、范例及技法渐行渐远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随即占据艺术史书籍畅销榜的位置,长达30年之久,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书籍。 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在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
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次大陆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的发源地。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源远流长、复杂神秘,如何将其完整地讲述给读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研究印度艺术的 quan 威维迪亚 德赫贾在本书中以历史大变迁为背景,有效地呈现了 艺术 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并以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为线索,全面解析了4500年来印度审美风尚的历时性嬗变。此外,针对21世纪的艺术家应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遗产与建立现代艺术之间取得平衡的问题,作者在层层递进的论述中也巧妙地给予了回应和解答。 全书近 300幅精心挑选的彩色插图堪为一场奇妙的视觉盛宴,不管是印度教神庙华丽的雕刻还是泰姬陵典雅的外观,不管是阿旃陀石窟辉煌的壁画还是插图抄本生动的形象,配合逻辑清晰的论述无疑更能加深读者的直观认识,并使本
《艺术哲学》是美国当代美学家奥尔德里奇的代表作,原作出版于1963年。本书是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本哲学意味较浓厚的美学著作。此书共分四大部分:审美经验、艺术作品、各种艺术、艺术谈论的逻辑。作者以十分简练、概括的笔法阐述了基本的艺术审美现象。同时,对当前西方流行的若干美学(包括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作了扼要的介绍,并结合艺术现象分析其立场观点,指出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及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