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是秘密的宗教么? 为什么密教诞生于印度? 密教如何翻越喜马拉雅山传入中国? 为什么有汉传密教与藏传密教之分?敦煌石窟如何记录密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 《解读敦煌 神秘的密教(平装版)》通过对敦煌石窟现存的密教造像和壁画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敦煌密教的分类(即分为汉传密教和藏传密教),敦煌密教的来源,汉传密教在中国的传播,藏传密教的异军突起和汉传密教的衰落。
敦煌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使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相碰撞、相交融、相汲取,凝结成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产生了独一无二的、综合性的艺术群体和新型的文化形态。 本书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从文化比较学、艺术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敦煌艺术的源流、题材、表现形式和风格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论证;同时对敦煌艺术的分期、发展、演变,以及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作了详细的分析。书中附有大量的古希腊、古波斯、古印度艺术作品,以及敦煌各时期艺术的经典之作,供读者参阅和比对,以期作出自己正确的思考与判断。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内容简介:高考改革历来就是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关注的敏感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节点,也是教育学研究中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基于教育与社会的视角,以现行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通过文献分析、历史考察、大规模社会调查、国际与地区比较、统计分析、改革实验等方法,从理论上梳理、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发展的脉络、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改革方案的成败得失,并借鉴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东亚主要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具体改革方案,以及高考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化东传朝鲜半岛以后,千余年间,成为除了汉文化以外,影响韩国 深厚的外来 。而 羡术的发展也从中国根源的关系,逐渐转移和当地的文化、信仰、生活及民族审美观融合,发展出其特有的图像符号和美感,充分展现出朝鲜民族对 与生命共同体的诠释和赞颂。因此从 美术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变迁看来,韩国 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文化的呈现,它独特的风格与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让我们能 深入探索 美术的全貌。 本书是 本介绍韩国 美术的专著,是欲一睹韩国 美术精华的 选择。书中详述韩国 美术的发展脉络及各时期风格流变,并就佛像与佛画两部分,配以精选的图片解说;作者以其多年在韩国的田野调查和体验,丰富的人文生态见闻,生动地揭开了韩国 艺术的宝藏。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优化配置》在黄土高原综合自然指数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及其内部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技术与数理模型、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并将空间抽样方法与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分析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特征尺度,进而对土地利用类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定量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别典型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构建土地承载力评测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每个典型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动态测评;最后基于流域单元与都市经济区两类不同典型区,提出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GLP)分别与CLUE—S模型及CA—Markov模型相结合的两种方案,在对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进行数量控制与结构优
本书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应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预测模型”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GDP、投资、消费、进出口、M1、M2、新增贷款、社会融资总额、CPI、PPI等)进行了季度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GDP增长6.7%左右,比上年略微减少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化和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产业结构及投资消费结构将继续优化。本书还应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税收-科技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3ETT-DCGE)模型可视化系统模拟平台”进行定量的政策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1)财政再分配没有起到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中国支出端间接税的负效应远大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支付税费的正作用,其对农村的影响大于城镇。(2)不同财政工具的再分配效应存在明显差别。从全国来看,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