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草书技法详解 孙过庭 书谱 释》 是一本草书技法书,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将书谱中的笔法、结构进行分析介绍,适用于书法入门读者和书法爱好者。书稿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对书法的工具和材料作介绍,对笔墨纸砚的选择、特点展开对比讲解,因针对初学者,他们接触书法往往会迷茫,熟悉工具的使用场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二部分提出了草书临习中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结构、笔法、空间、线条,并分章节对其进行了一一讲解。第三部分则对草书创作当中一些要点展开介绍,对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扇面、条屏等多种形式的草书创作种类有详细地分析介绍。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完全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研究也不例外。从唐代张彦远纂辑《法书要录》开始,至清康熙年间官方组织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为止,荟萃前贤书论,分类编次,以成著述的,在书学史上层见迭出。有代表性的,如北宋朱长文的《墨池编》 蒐辑甚博 , 间附己说,亦极典雅 ;清代冯武的《书法正传》,专为楷书而作,前人语焉不详之处, 细加补
《历代书法论文选》内容简介:我国的书法艺术,起源极早,自秦、汉以后,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嗣后研究书法的文章也渐有问世,或总结书写经验,或著录书家名作,或探讨用笔技巧,或考证碑帖迁流,后世称为(书学)。整理、研究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著名书法论文六十九家九十五篇,汇成一帙,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排,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以易于读者了解我同书学的发展过程。
●本书分为精临篇、通临篇、原帖篇三个章节,体系完整,循序渐进。 ●精临篇与通临篇着力于临摹训练,强化用笔和结构练习。 ●精临篇和通临篇正反面内容相同,正面适合老师上课讲解指导,反面适合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无论有无老师指导,都应对照原帖仔细揣摩,反复练习。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章法上看,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乃至一篇之中,均见其疏密安排的苦心孤诣,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更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他的影响。师法石鼓文,不管是对静稳健的风格,还是对激越张扬的个性,均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中国书法通识课 书法没有秘密(修订版)》由当代知名书法家寇克让撰写,全书共分八章,从 名正而言顺 开始,讲解书法的源流、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及流派,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切磨箴规、如何选择书法器物以及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书法故事。全书内容全面,涉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无论对于刚入门的读者,还是想进一步提高的专业人士,该书都值得一读。
巨来先生惯用薄薄的日本土纸来篆写印稿。从本书收录的印稿来看,大多是利用信笺纸篆写的,信笺上还残留有〔陆军〕的字样,大约是日本陆军所使用的。拒巨来先生说,这种纸叫美浓纸,美浓是地名,在日本中部的岐阜县,现在已经不再生这种土了。 巨来先生在篆写印稿前,称把美浓纸裁成比印面稍大的小纸,然后把印面朝天,蒙上美浓纸,用铅笔在四周一拖,印面的轮廓便显现在纸上。然后用封折、再封折,乃至数次对折的方法来定位。每对折后形成的折光合作用 ,他用小毛笔的笔腹横着轻轻一拖,歙折脊留下一条极细挺的墨线。尤其是书写有许多平行线条的印稿,这实在是十分高明而有效的方法。
对一个学书者而言,经历了大量以肖似为尚的临摹之后,便已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功底和创作能力。这时,学习的重点应当从手的提高转移到心的升华,着力于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追求;进而,根据这种价值判断和意义追求,在名家书法、民间书法乃至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字遗存中,去寻找、去发现,去阐释、去表现,使临摹行为在创作需要的指引下,从一种求知活动变为培养、发展和实现自我的工夫。这样的学习方法即 从创作到临摹 。 从临摹到创作,然后再从创作到临摹,是沃兴华先生归纳的学习书法的两个阶段,它们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而这本集子,正好完整反映了从创作到临摹的探索过程。 此次重版,作者对原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替换了百分之九十的临摹作品,另一方面增加《临摹漫谈》一文,全面介绍作者的临摹经历、临摹
书法篆刻工具书系列 是为喜好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读者编撰的一套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本系列丛书共包括八本:《常用字书法六体字典》《常用篆书书法字典》《常用鸟虫篆书法字典》《甲骨文书法字典》《常用金文书法字典》《简牍帛书书法字典》《常用章草书法字典》《常用汉印书法字典》。这几部字典主题鲜明,各有特色,选字起点高,艺术性强,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用于书画家、篆刻家及书法爱好者案头使用。 汉印,一般指汉代的印章。但汉印作为完整的体系,也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私印。此时期的印章制度与制作不断完善、丰富,其形制、类别及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成为典范。因此,以《汉印分韵》作为蓝本的《常用汉印书
这是一本畅销二十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常年畅销不衰,已近20多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彩色珍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珍藏纪念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馈赠的经典书品。 这本书是关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思考性研究著作。作者用一根书法之 法 作为线索,串联了中国书法中诸多璀璨的珍珠,探秘和研究了诸如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 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 八分书 楷则 ,什么是书法中的 势 , 五字 执笔法 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 屋漏痕 折钗股 意在笔先 等) 究竟何指, 笔法 图解细释,书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本书是《小篆习法举要》的增订版,主要讲解如何习小篆的知识与方法。内容包括:以深刻的理论为基础,从造字、字形意的变化入手,帮助读者首先了解篆字的特点和形成,形象生动地讲述小篆的形与意;举例讲解习篆字时的笔顺规律和特殊字的笔顺安排;为学习篆字的读者推荐并分析临习范本;列举出常用的篆字加以说明。本书知识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对习书法和篆刻的读者有很大助益。
本书体现了沃兴华先生近年来在米芾书法研究这一专题上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五章:*章概述米芾其人其书,第二至四章分别为米芾书论、书风以及具体作品的专题研究,第五章则是关于米芾作品临习的经验指导。每一章相对独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则层层递进。全书展现了作者对米芾其人其书持续的、多维度的思考与探索,在师法米芾的基础上,亦倾注了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发展意识,发掘米芾其人其书在今天的价值。